林力
·财务与金融·2009年第3期总第119期投资与贸易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林
力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逐步地暴露出来,特别是信贷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控制信贷风险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是当前各级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心。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际,针对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支持“三农”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党中央在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众所周知,资金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加大对农业资金投放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信贷风险是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导致农村信用社产生大量不良贷款,严重影响到农村信用社资产存量的安全,致使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严重时可导致农村信用社倒闭,
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股本金
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资金更加充裕。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试点两年多来,经营管理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各项业务也有了较快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资产总额42716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5008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1.6%),比2005年末增长47.9%,农业贷款占银行业机构全部农业贷款的比重达76.8%;各项存款余额3542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的13.8%),比2005年末增长57.2%。所有者权益2353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423亿元。
2006年末的数据还显示,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865亿元,这其中还有大量不良贷款没有包括进来。尽管不良贷款率较2005年农村信用社系统全面推行改革后有很大改善,但是仍高达16.79%,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差距很大。
从以上资料表明,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对资金风险防范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加上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
一、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现状
为了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2003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并在浙江等8个省(市)进行试点。履行农村信用社管理职能的省级政府,纷纷从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一系列的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随着农
【作者简介】林力,女,广东番禺人,硕士研究生,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教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广东广州,510520
-2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