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0层的数据流图应将软件/系统描述为一个泡泡;
2. 主要的输入和输出应被仔细地标记;
3. 通过把在下一层表示的候选处理过程, 数据对象和数据存储分离, 开始求精过程;
4. 应使用有意义的名称标记所有的箭头和泡泡;
5. 当从一个层转到另一个层时要保持信息流连续性;
6. 一次精化一个泡泡. 数据流图过于复杂.
2. UML语言概述(概念)
视图是基于某一个抽象层对系统的一个抽象表示,反映系统的一个特定方面。所有视图一起共同描述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中,(1)基于场景模型 用例图 活动图 泳道图(2)基于类模型 类图(3)基于行为模型 状态图 时序图
UML中主要有5中视图:
a) 用例视图(use case view):用例视图表达从用户的角度看到的系统应有的外部功能。用例图是其它视图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内容将驱动其它视图的构建和发展。通常用例视图用用例图静态地描述系统功能,有时也用时序图、协作图或活动图动态地描述系统功能。
b) 逻辑视图(logic view):逻辑视图用来描述如何实现用例视图中提出的系统功能,也就是描述系统内部的功能设计,并形成了对问题域解决方案的术语词汇。它关注的是系统的内部,既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也描述系统的内部动态行为。静态结构描述类、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动态行为描述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系统的静态结构通常在类图和对象图中描述,而动态行为则在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和活动图中描述。 c) 并发视图(concurrent view):并发视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及其并发性。并发视图的作用是将系统划分为进程和处理器方式,并处理系统向进程和处理器的任务分配。并发视图描述的是系统的非功能属性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资源的有效使用、代码的并发执行和异步事件的处理。并发视图用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活动图、组件图和部署图来描述。
d) 组件视图(component view):组件视图用来显示系统代码组件的组织结构方式,展示系统实现的结构和行为特征,包括实现模块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组件视图由组件图组成,组件图通过一定的结构和依赖关系表示系统中的各种组件。组件就是代码模块,不同类型的代码模块构成不同的组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知识点(1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