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2、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一天中,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13点时地面辐射最强,14点时大气辐射最强。
(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内陆大于沿海地区);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山下平原大于上顶(大气密度不同,削弱和保温作用不同);低纬度大于高纬度(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小);晴天大于阴天。(主要取决于白天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3)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一方面纬度低的地方在一年内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小,另一方面纬度越高昼长在一年内的变化也越大)。 例如:青藏高原与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3、气温的水平分布
原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②地形、地势;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④天气状况。
(1)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高于海洋,冬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5)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等温线发生弯曲,印度弯向高纬度,我国弯向低纬度。
(6)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原因是这里纬度低,降水少,晴天多;最冷的地方在7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份的西伯利亚。 例题: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年高三地理精品复习资料:气候专题(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