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复习提纲
1.1 单质按性质不同分 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 金属 颜色 延展性 可锻性 硬度 导电性 导热性 密度 熔点
和 非金属 : 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非金属 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 光泽 不具延展性 不具可锻性 硬度不一致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 密度低 熔点低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具特殊的金属光泽 具良好的延展性 具良好的可锻性 比较硬 良好的导电性 良好的导热性 密度高 熔点高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点燃 S + O2 ==== SO2 CO2+H2O == H2CO3 点燃 C + O2 ==== CO2 SO2+H2O == H2SO3 加热 C + 2S === CS2 SO3+H2O == H2SO4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二)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 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 有机化合物 和 无机化合物 。 2.1 有机化合物:含 碳 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 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如: 点燃 Fe + S === FeS 点燃 加热 2Fe + 3Cl2 ==== 2FeCl3 3Fe + 2O2 ==== Fe3O4 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 CO、CO2、H2CO3、Na2CO3 等 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 2.2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 的化合物。但包括 CO、CO2、H2CO3、 Na2CO3 等碳酸盐。 (三) 无机化合物可分为: 氧化物 、 物, “二元一氧” 。 氧化物可分为: 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 属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 和 非金 气 、 酸 、 碱 和 盐 。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如: CaO + H2O === Ca( 2 OH) (三) 、金属的冶炼 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在金 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 全属单质。 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 。 碳 、 一氧化碳 和 氢
1.1 氧化物:由 两种元素 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
的化合
金属氧化物如 CuO、Fe2O3、CaO、MgO 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 CO、CO2、 H2O、SO2 等。 1.2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 全部是氢离子 的化合物。 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的化合物。 (1) 、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 + 2CuO === 2Cu + CO2 ↑ 实验现象: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①孔雀石 (或铜锈) 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 为绿色粉末。 ②孔雀石加热: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 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 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3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 1. 碱: 1.4 盐:由 合物。
金属 (或铵根)阳离子和 酸根 阴离子组成的化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提纲(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