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复习提纲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提纲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
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4〃5H2O====== CuSO4+5H2O ; CuSO4+5H2O===== CuSO4〃5H2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 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 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兰色。
第2节 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H2SO4 ====2 H+ SO4 HNO3===== H3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碳酸H2CO3 磷酸H3PO4 醋酸CH3COOH
4(1) 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一)酸的通性 1、 酸使指示剂变色; 2、 酸 + 碱 ===== 盐 + 3HCl+ Al(OH)3 ==== AlCl3+3H H2SO44 2O 3、 酸 + 新酸
32 + H2↑ CO2 ) 3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2SO42↓(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 酸 + 盐 + 水
6HCl+ Fe2O3 ====2 FeCl3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2SO4 + CuO ==== CuSO4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兰色溶液)
5、 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2 + H2 ↑
Zn + H2SO4==== ZnSO4 + H2 ↑(实验室用于制H2)
+
—
+
2—
+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而显黄色。 2、硫酸H2SO4:
(1)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
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 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
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 (4) 3节 碱
1OH
(OH)2====Ca+2OH 2OH2 Ba(OH)2 12酸盐(OH)22 + 2H2O
(实验时用酸碱指
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CaCO3 ↓+ 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2 )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3 ==== Fe(OH)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 (生成兰色沉淀) Ca(OH)2 + Na2CO3 ==== CaCO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 俗称:烧碱、苛性钠。
(2) 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 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2 : (1)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 区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CO2==== CaCO3↓ + H2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
2+
—
—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提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