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浓度(摩尔/升)
指数p、q、r分别表示丙酮、溴、氢离子的反应级数
在其它试剂没有明显吸收的波长下,用分光光法在400nm处直接观察Br2浓度的减小,就很 容易跟踪反应进程。对于固定的吸收池的厚度,吸光度A就与Br2的浓度呈正比,令比例系数为B,则存在下式:
A=BC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便可得出反应速度k及反应级数来,实验证明对Br2是零级,即q等于 零。若测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的速度常数(k1、k2),则可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出反应活化能来。
Log k2/k1 =E0(T2/T1)/2.30 RT1T2
式中:k1、k2分别为温度T1、T2下的反应速度常数
R为气体常数,8.314焦耳/开尔文·摩尔
E0为活化能
4.9 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有机分析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别及组成结构测定的科学,它是在有机化学和分 析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都用有机分析。[3]
波长在190-800nm的电磁光谱对于判断有机分子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芳环结构及C=C、C=O 、N=N之类的发色团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具有鸺?缱蛹肮查钏??幕?衔镌谧贤馇?星 烈的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04-105(而红外吸收光谱的摩尔吸光系数一般均小于10 3),因而检测灵敏度很高。对于一些特列类型的结构,可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确定最大吸 收。如果发色团之间不以共轭键相连的话,其紫外吸收具有可加性,即总的吸收等于各单独发色团的吸收之和。用此性质曾成功地推导出利血平及氯霉素的部分结构。一个复杂分子的 结构,往往可以由比较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而推断其含有何种发色团,有时还能提供一些立体结构及分子量的一些信息,为未知物的剖析提供有用的线索。以下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分 光光度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例11 氯霉素分子中的硝基首先是由它的紫外光谱而确定的,在紫外光谱中298nm和278nm处 出现芳香硝基的特征吸收。
五圆环酮和羧酸酯的红外特征吸收都在1740cm-1附近,难以区别。但在紫外光谱中只有前者在210nm以上有吸收,从而得以区别。
例12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可将待测试样的纯品配制成一系列标准溶液 ,事先绘制标准曲线,由待测未知样品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就可得到其含量。当未知物样品为几种组分,且这组分的雖ax互不重叠,则可用联立方程解之。如复方阿司匹林( A.P.C)含有三种组分:阿司匹林(A)、非那西丁(P)、咖啡因(C),阿司匹林和咖啡因的最大吸收在277nm和275nm,较为接近,必须事先分离,而咖啡因和非那西丁的最大吸收 相距较 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