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内容与同时开设的乐理视唱、声乐与合唱指挥、等其他音乐科目相衔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专业课程,其内容与初中阶段的艺术课程相衔接。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学习弹奏简单有代表性儿歌改编的钢琴曲入手,逐步进入边弹边唱练习,培养学习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琴法课和音乐学科其它相关内容一样,应充分发挥键盘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根据初中起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在掌握一定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丰富多彩的儿歌改编钢琴曲和中外优秀钢琴小品为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知识单元为线索构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思想目标。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中外钢琴作品的弹奏学习,结合对相关钢琴作品的情绪、音乐形象等的体念,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让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建立起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二)知识目标。要通过对教材的讲解和准确的弹奏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练习内容在键盘上的准确位臵、弹奏指法、弹奏速度、弹奏风格等要求。从而使学生所学内容的弹奏技能有一初步了解。其次是通过分析比较钢琴曲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的情感及和声织体等,培养学生分析音乐的初步能力。从而把握弹奏方法要领,表现好音乐的情感。
11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三)技能目标。通过读谱,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乐理知识,了解弹奏曲目中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和声等表现要素,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等,初步把握演奏技能和演奏风格,设计合理的指法,以保证弹奏练习的流畅与准确性。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幼儿歌曲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为幼儿歌曲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作用和意义,掌握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基本理论,激发学习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兴趣和愿望。 课程内容:
1.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意义; 2.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章 幼儿歌曲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常用和弦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懂得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常用和弦的选择与连接,会用大调式的正三和弦自配伴奏边弹边唱。
课程内容: 1.和声知识;
2.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正三和弦; 3.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和弦的连接。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三章 幼儿歌曲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常用的音型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懂得自配伴奏边弹边唱伴奏音型的选择与配臵,初步会用常用的左手伴奏音型自配伴奏边弹边唱。
课程内容:
1.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伴奏音型; 2.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立柱式伴奏音型;
12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3.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半分解伴奏音型; 4.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全分解伴奏音型。 课时安排:20课时
第四章 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在小调中正三和弦的进行与连接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小调式中和弦的选择与连接, 会用小调式的正三和弦自配伴奏边弹边唱。
课程内容:
1.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小调式正三和弦的功能属性; 2.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小调式正三和弦的进行; 3.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小调式正三和弦的连接; 课时安排:15课时
第五章 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在大小调中付三和弦的运用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大小调式中的付三和弦,会用大小调式中的付三和弦自配伴奏边弹边唱。
课程内容:
1.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大小调式中的付三和弦的功能属性; 2.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大小调式中的付三和弦的进行; 3.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大小小调式中的付三和弦连接。 课时安排:20课时
第六章 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和弦的重复与省略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懂得和弦的重复与省略,初步会用和弦的重复与省略自配伴奏边弹边唱。
课程内容:
1.自配伴奏边弹边唱正三和弦的重复音; 2.自配伴奏边弹边唱副三和弦的重复音。 课时安排:16课时
13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第七章 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步骤和原则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自配伴奏边弹边唱的步骤原则和基础知识,能为简谱幼儿歌曲自配伴奏边弹边唱。
课程内容:
1.分析歌曲,确定调式; 2.配臵和弦。 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采用四步教学模式:第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第二步,教师边操作示范边讲解要领,让学生模仿训练;第三步,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第四步,选择典型的任务,学生陈述、互评,教师讲评和总结。每个任务均由师生完成,注重知识、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渗透职业能力训练。 (二)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选用。
1.严格按照本课程最新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理念;
2.推荐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钢琴伴奏编配弹唱》,建议一学期内完成,共92学时。
五、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课程各个项目的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评(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考核)(50%) 期末课程考评(50%) 14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小组总分(40%) 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情境报告(20%) (40%) (40%) 个人总分(60%) 组内互评教师评价(30%) (70%) 试卷或技能考核 各小组主要考核学习团队的总体表现,包括团队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作品的质量高低、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其中一个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团队的整体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在考虑团队的总体表现外,同时更要考虑学生对团对的贡献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幼儿园班级管理课和标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