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3.入学准备的内容; 4.入学准备引导。 (四)大班的常规管理。 1.生活常规的管理; 2.教育常规的管理。
第七章混合班的班级管理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混合班幼儿的发展特点,熟悉混合班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内容,并在幼儿园实践中有效实施。(一)混合班的成因、类型及依据。 1.成因;
2.类型:双龄班、三龄班、多龄班; 3.依据;
4.混合班的优势与不足。 (二)混合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1.生理特点; 2.心理发展。
(三)混合班的生活管理。 1.幼儿生活活动目标; 2.生活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3.生活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四)混合班的教育管理。 1.目标与计划管理; 2.教育活动管理; 3.游戏的管理。
(五)混合班生活、教育活动的评价。 1.生活活动常规及教师教养职责; 2.教师日常保教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3.教育活动评价。
第八章学前班的班级管理
6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学前班幼儿的发展特点,熟悉学前班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内容,并在实践中有效实施。
(一) 学前班的成因、类型及依据。 1.成因; 2.类型; 3.依据。
(二)学前班儿童的发展特点。 1.生理发展特点; 2.心理发展特点;
3.农村学前班儿童与城市幼儿园同龄儿童身心发展方面差异。 (三)学前班的入班引导和入学引导。 1.入班与入学准备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分析; 2.对学前班儿童入班和入学引导的启示; 3.学前班儿童的入班引导; 4.学前班儿童的入学引导。 (四)学前班的生活管理。
1.学前班日常生活的主要环节及指导要求; 2.体检;
3.学前班生活管理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4.学前班日常生活管理的评价。 (五)学前班的教育管理 1.教育目标与工作计划; 2.教育活动的组织; 3.游戏活动的开展;
4.学前班教育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 5.学前班教育管理的评价。
第九章残障儿童回归主流的班级管理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残障儿童的发展特点,熟悉残障儿童回归主流班级的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内容,并在实践中有效实施。
7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一)学前残障儿童发展特点。 1.概述;
2.弱智儿童的发展特点; 3.听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特点; 4.视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特点; 5.语言障碍儿童的发展特点。
(二)回归主流班级特征及班级管理的特殊方法。 1.回归主流班级特征; 2.特殊管理方法。
(三)回归主流班级的生活管理。 1.生活管理的意义; 2.生活管理的特点; 3.管理环节; 4.生活管理方法。
(四)回归主流班级的教育管理。 1.教育目标与计划; 2.教育内容;
3.教育组织形式与方法; 4.教育评估。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采用四步教学模式:第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第二步,教师边操作示范边讲解要领,让学生模仿训练;第三步,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第四步,选择典型的任务,学生陈述、互评,教师讲评和总结。每个任务均由师生完成,注重知识、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渗透职业能力训练。
(二)教学方法。
8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选用。
1.严格按照本课程最新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理念;
2.推荐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建议一学期内完成,共68学时。
五、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课程各个项目的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评(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形成性考核(任务考核)(50%) 小组总分(40%) 组间互评教师评价情境报告(20%) (40%) (40%) 个人总分(60%) 组内互评教师评价(30%) (70%) 期末课程考评(50%) 试卷或技能考核 各小组主要考核学习团队的总体表现,包括团队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作品的质量高低、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其中一个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团队的整体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在考虑团队的总体表现外,同时更要考虑学生对团对的贡献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
9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
《钢琴伴奏编配弹唱》
课程标准
二O一三年 八 月
三年制中等
《钢琴伴奏编配弹唱》课程标准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幼儿园班级管理课和标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