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37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教材第37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37页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反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0÷2= 30÷3= 6000÷2= 36÷3= 800÷4= 300÷3= 48÷2= 99÷9= 26÷2= 600÷3= 38÷1= 93÷3= 77÷7= 400÷2= 800÷4= 5000÷5= 500÷5= 84÷4= 900÷9= 400÷5= 二、填空
1.“48÷4”可以读作( )也可以读作( )等于( )。 2.300÷3的商是( )位数。 3.8除88的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 三、计算题
1.商店卖掉800千克的橘子,卖掉的是剩下的4倍,剩下的橘子是多少千克? 2.一个数除以8等于300,这个数除以4,商是几? 课后反思: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内容,教师首先设置“植树”的情景,通过“自主学习一合作交流一探究总结”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明确掌握口算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允许学生面对同一
46
道口算题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予以肯定,使学生再学会了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探索口算方法时,过于强调和引导,把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使接受能力稍一点的学生无法迅速接受所学内容。
第四单元复习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星期天,同学们一起到科技馆去参观(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小黑板出示) 1.学生找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一共花了80元。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80÷8=10(人) 3.变换信息及问题:每张门票8元,10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答:8×10=80(元)
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个数8、10、80,用8和10相乘得80,用80除以8得10,用80除以10就得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小黑板
47
出示)
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 课后作业布置:(小黑板出示) 必做题:一、口算下面各题。
80÷2= 150÷3 = 300÷6= 630÷9= 490÷7= 560÷7= 210÷7 = 480÷6 = 540÷9= 480÷8 = 400÷8 = 250÷5= 240÷6 = 180÷2 = 440÷4= 二、列式计算:
1.3除2700的商是多少? 2.5个20连加,和是多少? 3.1200里面有多少个6?
4.把3600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
三、涛涛和丽丽跳绳比赛,涛涛3分钟跳了300下,丽丽2分钟跳了240下,谁跳得快? 选做题:
一个数(整数)加1,乘3,再加1,再加上这个数,告诉我得数。我把你的得数减4后再除以4就得到你想的数。请试一试,并想想为什么?
五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48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法:操作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操作实践法 教具:线、直尺、皮尺。
学具:树叶、四边形、五边形纸卡、彩笔、直尺
49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小蚂蚁沿着树叶的的边缘爬一周,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5页图片上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解决问题: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边缘的长度。 三、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同学合作完成
摸一摸:(a)课桌面的边线。(b)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5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2015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