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16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后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看一看(二)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17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8分钟)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1234题。 课后反思:
18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19
三 加 与 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 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2015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