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饮料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50-4×5= 7+6×2= 7×3+4= 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3)出示红色饮料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4)出示小兔拔萝卜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出示小羊图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三、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
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奖实际问题臭橙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课重创设立购买食
6
品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在解
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2、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
我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3、班级学生参与率较高,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半数。 4、知识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之处:
1、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例2 中自己独立尝试,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趋试一试,说一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答,尊重学生的经验
和思维方式。
2、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
笔下练习较少,如设计题卡让学生完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兴更扎实巩固新知。练习环节过多,有两个环节内容及目的重复,应适当减少。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7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2 教具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
=6+4 =3-2
=10(元) 答:(略) =1(元)答:(略)
8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同时还具备提出简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基本上能正确运用加、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对于“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和
9
带小括号的算式,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另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类算式,准确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困难,比如:运算顺序不准确、书写不规范、脱式计算得数不准确、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没有看清楚不认真等。
过 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2015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