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周围的同志。1942年6月,毛泽东还托苏联机组的同志送给斯大林一袋亲手种的红辣椒,以表示对苏联送来医务人员和皮大衣、皮靴、毛毯等礼物的谢意。
正是凭借着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使我们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使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是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不需要向延安时期那样吃糠咽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永远不会过时。”
延安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上面讲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领会。
(五)党群干群一心,军政军民一致的民主团结精神。 陕甘宁边区是当时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到处洋溢着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气氛。正象毛泽东所概括的“十个没有”那样: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正之处,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26
延安时期的民主团结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群、干群、官兵之间的民主平等和精诚团结。延安时期,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是亲密无间、十分融洽的。领导没有“官气”,经常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群众把各级领导看成是自己的贴心人,“主心骨”,有意见主动向领导反映,没有任何顾虑。
在延安,党中央及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学者、名流的关系也十分融洽,总是以商量的口气,诚恳地征求他们的意见。每当有文化界知名人士到延安,都开欢迎大会,使他们很受鼓舞。
延安时期民主团结精神,在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人之间体现的也是很充分的。例如,1947年4月胡宗南军队大举进攻延安,中央领导同志决定兵分三路:河北平山西柏坡、晋西北、陕北,因留在陕北危险比较大,大家都抢着留在陕北。结果,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在战友告别时,毛泽东坚持把身边仅有的一辆吉普车让给朱德,朱德则嘱咐中央警卫团领导,要把年轻力壮有战斗经验的战士留在陕北,保卫主席,把年岁大的、身体弱的、战斗经验少的带走。领导人之间这种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革命情谊,充分反映出党内民主团结的精神风貌。
二是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1937年10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中讲到,“八路军有一种极其重要的和极其显著的
27
东西,它有军民一致的原则,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指挥2万军队,同11倍(23万)与己的敌人较量,在一年零五天,在敌人眼皮底下,经过12个县,住过38个村庄,行程2000多华里,敌人就是找不到中共中央的踪迹,甚至有时敌人在山上,我们在山下,敌人也不知道。那我们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下如何来去自如,又如何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其原因就在于那时党同人民群众保持着一种血肉联系,党的领袖心中装着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人民也自然地千方百计地掩护自己的领袖,自己的军队。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也是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最早最好的地区。军政军民团结一心,形成了坚不可摧的一道铜墙铁壁。仅转战陕北期间,陕北人民在自己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把121 万石粮食运往前线,动员了12万青年支前参军,妇女们则一针一线缝制了93万双军鞋。转战陕北的胜利,是军民团结的胜利,也充分反映了延安时期的军民鱼水关系。
三是政通人和的民主政治。延安时期,我党就十分重视民主建设,实行广泛民主政治,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是真正的主义。民主政治,选举第一。陕甘宁边区政府贯彻“三三制”原则,实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对于选举产生的各级政府和干部,人民群众有批评和要求罢免的权利。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后对边区的民主政治大加赞赏,他称赞,陕甘宁边区政府是真正的人民政府。
28
四是来去自由的开放政策。延安时期党的开放改策吸引了各方面人员来边区访问和支持抗战。其中有国际友人斯诺、马海德、艾黎、史沫特莱,还有白求恩医疗队,有爱德华医疗队,有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率领的考察团,有美国大使参赞卡尔逊,有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考察团,有国民党的将领卫立煌、邓宝珊,还有中外记者考观团等等。对这些不同政治态度的团体和个人,是有选择地让他们参观一些地方、访问一些人呢,还是让他们自由参观?这反映了延安政治民主的程度。开始的时候,政府交际处为来宾签发“来宾证”,出入城门需向岗哨出示。毛泽东得知后,提议取消“来宾证”,敞开大门自由参观。许多外宾说:“到中国不到延安,看不出真中国。”
(六)不怕困难,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科学的革命理想与远大的斗争目标,使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共产党人只所以具有这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对革命的胜利有着坚不可摧的信念,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延安时期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不畏强敌,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顽强斗争意志。
29
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此是极其悬殊的。国民党有装备精良的430万大军,有美国大量援助作后盾;而共产党只有127万装备落后的军队,没有一分一厘的外援。当时,蒋介石狂称,他所发动的战争“一定能速战速决。”他的总参谋长陈诚扬言:“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即能整个解决”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当时,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垄断着原子弹生产秘密的美国,似乎是不可战胜的。帝国主义也正是以自己的强大来吓唬人,当时确实也有许多人怕吓。当时,美军观察组包瑞德上校对毛泽东说,你们要听一听美国人的话,否则美国人会骂你们,会给蒋介石撑腰时,毛泽东的答复是:“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愿撑多久就撑多久。不过要记住一条,中国是什么人的中国?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这个义正词严的答复,有力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与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又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些论述,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勇气和决心。靠着这种精神,我们仅用一年时间就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转入战略反攻;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取得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二是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完美统一。党的敢于斗争和敢于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是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下,同善于斗争相结合的。用毛泽东的话概括,就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延安精神宣讲-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