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延安精神宣讲-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我很荣幸,也很高兴有机会去延安实地体验,近距离地感受和了解延安,对延安时期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今天在这里同大家进行一次交流学习和汇报,有说的不对或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能给予更多的批评和鼓励。

我汇报的题目是: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

讲两个问题:一、光辉的十三年;二、永恒的延安精神。 我首先介绍一下延安的基本情况:

(现代延安城)现在的延安市辖13个县区,总人口190万,面积3.672万平方公里。延安城区就是现在的宝塔区,其地形特征可概括:“三山鼎峙,二水带围”。“三山”即东面的宝塔山,西面的凤凰山,北面的清凉山;二水指流经市区的延河和南川河。

宝塔山,实际叫嘉岭山,因山上有一座宝塔,就习惯上称为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这座塔建于唐代,当时是为供奉观音菩萨而修建的,有9级44米高,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经过明代重修,建国后进行了全面修复的;风凰山,是延安的屏障和依托,位于延安城北门内凤凰山下的凤凰村,曾是中共中央37年1月从保安县迁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延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机构所在

1

地,所以又称“新闻山”。当年,党的新闻机构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元帅曾赋诗称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洲谁做主?万从瞩目清凉山。”

一、光辉的十三年

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转向华北,离开延安,历时十二年五个月,习惯上称为十三年。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但在这短短的十三年时间里,在这块人口稀少、生产文化落后、交通闭塞、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导演了一幕幕历史话剧,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由挫折走向胜利,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发扬光大。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既是辉煌的时期,又是一段艰辛的岁月。这十三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落脚陕甘边,开创革命新局面。1935年10月19日—1937年1月13日(共1年零84天)

? (二)走进延安城,实现历史大转折。1937年1月13日)—1947年3月18日(共10年零65天)

? (三)转战大陕北,迎接胜利新曙光。1947年3月18日—1948年3月23日(共1年零5天)

2

(一)第一阶段:落脚陕甘边,开创革命新局面(1935.10--37.1,共1年零84天)。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在南方创建的根据地全部丢掉,被迫长征。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这样,陕北就成为党中央的落脚点。在初到陕北的一年零三个月里,党主要完成了两项任务:

1、第一个任务是安“家”,就是把唯一保留下来的这块根据地建设好、巩固好,使它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安“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果断纠正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赢得了陕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块根据地包括陕甘边、陕北两块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为刘志丹、谢子长,都是陕北人,大革命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受党派遣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2月统一为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央到达陕北前,这里正处在严重危机之中。从外部来说,蒋介石正在派重兵加紧围剿;从内部来讲,错误的肃反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时,中共北方局派去的代表朱理治、郭洪涛继续执行王明的错误路线,在苏区内部进行了错误的肃反运动,陕北红军营连以上干部和陕甘边区政府县区级以上干部几乎无一幸免,包括根据地的重要负责人刘志丹、习仲勋、高岗等都被逮捕审查,准备处死。陕北人民对错误肃反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形势危急。毛泽东、周恩来听到汇报后当即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一切听侯

3

中央解决”,并随即进行了纠正和平反工作。当时陕北的一个老红军说:如果毛主席迟来上几天,这块根据地因为自己内讧就完蛋了。所以,安“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苏区的内部危机。刘志丹后来在东征回击途中,因指挥太靠前,不幸中弹,牺牲于山西中阳县三交镇,年仅34岁。毛泽东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志十分悲痛,1943年亲自为刘志丹的墓碑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后来为纪念刘志丹还决定把他的家乡陕西省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所以中央对刘志丹的肯定,实际上也就是对陕北根据地历史功绩的肯定。

(2)安“家”的第二件事,就是巩固和扩大根据地。主要是进行东征和西征。党中央到达陕北后,国民党向西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只有粉碎这次“围剿”,解除对根据地的围困,才能在陕北站稳脚跟。所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一是部署了“切尾巴”战役,将尾追的骑兵团切断在根据地大门之外。二是组织了直罗镇战役,把企图构筑洛河南北防线的国民党部队聚而歼灭。1935年11月20-24日,红军在富县直罗镇取得歼灭国民党109 师一个师又一个团的重大胜利,从而彻底粉碎了第三次“围剿”,缓解了陕北根据地的军事压力。毛泽东评价说: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第三是进行了东征战役。初到陕北,为了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把西北建成牢固的后方和抗日前沿阵地,并用实际行动表

4

示红军抗日的决心,36年2月,红军进行了东征山西。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东渡黄河,打通抗日路线,但在山西遭到了阎锡山部队的顽固抵抗。同时,蒋介石还命令东北军和西北军进攻陕北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顾全大局,避免更大的冲突,红军在回击取得胜利后,便主动撤回河西。两个月的东征,大大改善了红军的给养,扩大了红军的力量,同时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第四是部署了西征战役。红军回师后,蒋介石仍坚持“剿共”政策,调集兵力准备向西北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此时的东北军、西北军已经和我们建立了秘密统战关系,不与红军作战,而西面的宁夏国民党军反共坚决,但力量比较薄弱,中央根据这一形势决定进行西征。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彭德怀指挥了一万三千人的西方野战军,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开辟了纵横400多华里的新根据地,与陕甘老根据地连成一片,使红军和地方武装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为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西征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从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就基本巩固下来了。

2、第二个任务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从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使中日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延安精神宣讲-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在线全文阅读。

延安精神宣讲-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9954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