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长期股权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 贷:银行存款
②申请退会、转让或被取消会员资格,年末 借:银行存款[实收金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 [期货损益]
?取得基本席位之外的席位 ①交纳席位占用费时 借:应收席位费 贷:银行存款
②退还席位时(不可转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席位费 ⒉支付年会费
企业交纳年会费时
借:管理费用-期货年会费 贷:银行存款 ⒊商品期货交易
?交纳初始或追加保证金时 借:期货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注:划回保证金时作相反分录 ?提交质押品
①提交质押品划入保证金时
借:期货保证金 [实际作价金额] 贷:其他应付款-质押保证金 ②收到退还的质押品
借:其他应付款-质押保证金 贷:期货保证金
③处置质押品(企业不能及时交纳保证金时) i质押品为国债
借:其他应付款-质押保证金
期货保证金[差额部分] 贷:长期债权投资∕短期投资[国债账面值] 投资收益[处置收入-国债账面值] ii质押品为仓单(视同销售) 借:其他应付款-质押保证金
期货保证金[差额部分] 贷:其他业务收入[处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处置收入*17%) 同时结转仓单成本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物资采购
?开新仓、对冲平仓、实物交割
①开新仓,因在交易前已交纳了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作为交易的准备金,故可不作会计处理 ②对冲平仓
i实现平仓盈利时 借:期货保证金 [结算日价-原价] 贷:期货损益
ii实现平仓亏损作相反分录
○以卖出为目的(卖出合约到期交割),如果期货价格上升,平仓亏损(相当应当买高价,但期货交易当初合约价低);以买入为目的,如果价格上升,平仓后盈利(套期保值,就是用盈利抵消涨价)。
注:如平仓盈利是由会员或客户违规而强制平仓的,不划归会员或客户,平仓亏损则由客户或会员承担;如因国家政策变化及连续涨、跌停板而强制平仓的,其平仓盈利划归会员或客户所有。 ③实物交割
I对仓平冲,处理同上 II实物交割
i企业被确认为买方
借:物资采购[实际交割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期货保证金
注:实际交割款并不一定等于期货合约到期日平仓价款
ii企业被确认为卖方 借:期货保证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注:在实物交割中企业收到违约罚款收入 借:期货保证金 贷:营业外收入
如是因企业责任而支付的罚款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期货保证金 ?支付交易手续费 借:期货损益
贷:期货保证金
注:手续费包括开仓、平仓和交割手续费。 4、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企业开仓建立套期保值头寸追加套期保值合约保证金时
借: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
贷:期货保证金-非套保合约/银行存款 ?现货交易尚未完成,套期保值合约已经平仓的会计处理
①平仓盈利
借: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
贷:递延套保损益 [卖出-买进] 注:若是亏损,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同时,结转其占用的保证金 借:期货保证金-非套保合约 贷: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 ②企业套期保值合约在交易或交割时的手续费 借:递延套保损益 贷: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 ③套期保值合约了结,将套期保值合约实现的盈亏与被套期保值业务的成本相配比,冲减或增加被套期保值业务的成本(以盈利为例) 借:递延套保损益 贷:物资采购、库存商品 若套期保值合约实现亏损,则作相反的分录。 ?如果现货交易已经完成,套期保值合约必须立即平仓,并按上述方法进行核算。 商品期货交易分为套期保值业务和非套期保值业务。套期保值是指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例:假设某企业为粮食加工企业,预计2000年4月份需要绿豆原料300吨。目前是2000年2月份,绿豆现货价格为每吨2500元左右,预计4月份绿豆价格将往上升。但企业目前因现金短缺,无法购入绿豆;因而采用套期保值交易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 (1) 2000年2月1日,开新仓买入300吨绿豆期货合约,每吨2500元,按5%支付保证金,建立套期保值头寸: 借: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 37500(300*2500*5%) 贷:期货保证金-非套保合约 37500 (2)2000年3月3日,卖出平仓,实现盈利45000 借: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45000 [(2650-2500)*300] 贷:递延套保损益 45000 同时转回套保上的保证金: 借:期货保证金- 非套保合约 82500 贷:期货保证金-套保合约 82500 (3)2000年4月1日购入现货绿豆300吨,每吨2600元: 借:库存商品-绿豆 780000(300*2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1400[780000*13%] 贷:银行存款 881400 同时转出递延套保损益 借:递延套保损益 45000 贷:库存商品 45000 因此,将递延套保损益与成本配比后,300吨绿豆的成本为735000元(780000-45000),每吨成本为2450元,从而实现了回避现货价格风险的目的。(由此可见,本例套期保值的原理是:在2月份企业现金短缺,无法购入低价现货,而预计4月份现货价格将上涨;用少量资金购入低价期货合约,如果4月份绿豆现货价格上涨,则期货价格也将上涨,卖出期货合约后,正好可以用期货上实现的盈利弥补现货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二章 合并会计报表 第二十一章 合并会计报表 2. 合并报表编制原则 (1) 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直接通过个别会计报表相加得出汇总数后,抵销重复因素,得到合并数;每年编制都是如此。这一点,在理解连续编制时尤为重要。 (2) 一体性原则: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必须将母子公司理解为一个整体,这样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就好理解了。这一原则是理解合并抵销分录的关键。 (3) 重要性原则:合并报表并不是反映某一会计主体的具体经济业务过程,而是反映母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对于不重要的信息,即使不抵销,也不会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时,特别强调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3. 合并报表编制程序 (1) 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将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放到一个工作底稿中,可以互相平衡。要注意三点:按照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再到资产负债表的顺序排列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年终编表时,就是按照这一顺序进行的;在子公司多于一个时,最好单列子公司汇总表,这样合并底稿清晰,有利于抵销;实际工作中用电子版自动平衡,工作效率高。 (2) 计算出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汇总数。 (3) 编制抵销分录,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将重要的重复因素都抵销。 (4) 过入抵销分录,计算出合并数。由此可见,汇总报表是个别报表的简单相加,而合并报表则是在汇总报表的基础上,抵销了重复性的因素而得到的,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5) 将合并数抄到正表中去,就是合并报表。 4.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主要阐述了合并报表编制的一般原
理,要求掌握8笔抵销分录:
(1) 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P686,例1) 借:实收资本 20000 * 资本公积 8000 * 盈余公积 1000 * 未分配利润 6000 * 合并价差 2000 ****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00 ** 少数股东权益 7000 ***
(含意:把子公司的资产全部纳入借方,去掉在母公司重复计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和属于外部的少数股东权益)
做这笔分录的技巧是,按顺序做分录。*先将子公司的净资产(多个子公司即为汇总数)抵销;**再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转平(注意:必须是合并范围的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是子公司的净资产与少数股权比例的乘积,一定要计算准确;****最后倒推出合并价差。 (2) 将内部债权和内部债务相抵销(P688例2)
借:应付账款 3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借:坏账准备 15
贷:管理费用 15 等
内部债权债务在抵销时,借方是负债,贷方是债权,只有这样才能将虚增的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3) 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包括存货购销、固定资产交易、无形资产转让等,P690例3,691例4)
如例3,2000年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一批商品,销售收入20000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率17%),成本14000元,则母子公司的分录为: 母: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子:
借:库存商品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
贷:银行存款 23400 合并抵销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000 存货 6000
银行存款23400的一增一减;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已在集团内相互抵销。 要注意:母子公司所做的分录,用的是会计科目;合并抵销所做的分录,用的是报表项目。不能将抵销分录中的存货写成库存商品,因为存货是报表项目,而库存商品则是会计科目。这个问题在以后做抵销分录时,一定要注意。 (4) 盈余公积的抵销(恢复)(P693例5) 借:提取盈余公积 800 贷:盈余公积 800
这个抵销分录的意义是:盈余公积是根据国家的法定要求提取的,并不会因为编制合并报表而销失,与其说是抵销不如说是恢复。 同样要注意,提取盈余公积不能写成“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因为抵销分录必须用报表项目,而不能用会计科目。
(5) 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的抵销(包括存货购销、固定资产交易、无形资产转让等,P702例7,703例8,705例9)
如例8,原理已在上述抵销分录(3)中说明。其实本例的抵销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000 存货 6000 方法二:
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0
贷:存货 6000(20000*30%)
在实际工作中方法二比方法一更简便,更实用,要多加注意。
(6)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P705例10) 借:坏账准备 15 贷:管理费用 15
(7) 内部利息收入和内部利息支出的抵销
如果2000年1月1日母公司发行100元二年期债券,年利率10%,全部为子公司购入,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母:
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
年末利息处理 借:财务费用 10 (假设用于生产经营)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10
子:
购入时 借:长期债权投资—面值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年末利息处理 借: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10
贷:投资收益 10 合并抵销分录: 借:应付债券 110
贷:长期债权投资 110 借:投资收益 10 贷:财务费用 10
(8) 将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相抵销(P708例11) 借:投资收益 6400
少数股东收益 1600 年初未分配利润3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0 应付利润 4000 未分配利润 6000
(含义:借方为资金来源,贷方为资金分配去向)
抵销分录用的是报表项目。 5. 过分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编制完抵销分录后,应将其过录到合并工作底稿中。其中有几点应特别注意: (1)“未分配利润”在工作底稿中有两行,第一行在利润分配表的最后一行,另一行在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部分。过分录时,只能过录到利润分配表中(因为在编表时总是先编利润表,再编利润分配表,最后编资产负债表;而且,如果抵销分录编制正确,未分配利润的借方与贷方总是相等,在实际工作中,过录与不过录结果一样)。在利润分配表中计算出未分配利润后,直接抄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中。 (2)“合并价差”是长期投资的“其中数”,其结果应包括在长期投资中。
(3)上述抵销分录(8)中的“应付利润”,是利润分配表中的项目,不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
6. 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主要掌握4笔抵销分录
(1) 连续编制时,内部应收帐款和坏帐准备的抵销(P721-724,例15,16,17) 如例16: 第一年
借:应付帐款 50000
贷:应收帐款 50000(第一年末的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坏帐准备 250 贷:管理费用 250 第二年
借:应付帐款 66000
贷:应收帐款 66000(第二年末的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坏帐准备 25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50
这是将第一年内部应收帐款计提的坏帐准备予以抵销,调整第二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因为合并报表是根据个别报表编制的,不能直接将上年末合并报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润抄到第二年合并报表的年初未分配利润中,否则合并工作底稿就平衡不了。由于第一年管理费用调减了250,年末未分配利润增加了250,第二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也就增加了250。 借:坏帐准备 80
贷:管理费用 80(内部应收帐款净增加对应的本年所计提坏帐准备的抵销)
(2) 连续编制时,内部购进商品的抵销(P729,例19) 第一年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 贷:存货 2000
这是内部存货购入中的第二种抵销方法。 第二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 借:主营业务收入 1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80 贷:存货 2480
第二年的三笔抵销分录,必须先从整体上看,是内部存货购入中的第二种抵销方法,即先假定内部购入的存货全部销售出去,再计算第二年末内部购入存货未实现利润,进行抵销。 第一笔分录调整由于第一年的抵销分录对第二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上年的第一笔分录对年初未分配利润没有影响,上年第二笔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改为:年初未分配利润)2000
贷:存货(改为:主营业务成本) 2000 应该将上年的损益项目改为年初未分配利润;存货改为主营业务成本是因为假定存货全部都已销售出去,这样必然是存货减少,主营业务成本增加。
(3)连续编制时,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P737—743,例25,26,27,28,29,30) *例25,假设内部购入于2001年1月1日,并按12个月计提折旧。
2001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 将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其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00000 固定资产原价 200000
将固定资产本年计提的折旧抵销: 借:累计折旧 40000 贷:管理费用 40000
2002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0000
(上年第一笔分录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润减少20000)
借:累计折旧 400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40000
(上年第二笔分录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润增加40000)
借:累计折旧 40000 贷:管理费用 40000
2003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0000
(将第三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借:累计折旧 800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80000
(前两年此笔分录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润增加80000)
借:累计折旧 40000 贷:管理费用 40000
2004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0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200000
(将第四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借:累计折旧 1200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20000
(前三年此笔分录使本年初的未分配利润增加120000)
借:累计折旧 40000 贷:管理费用 40000
2005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例27,2005年12月31日报废,清理收益计
入营业外收入)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000 [固定资产原价]
(第五年末固定资产已被清理,固定资产原价减少,改为营业外收入,因为固定资产价值在清理时都最终体现在营业外收支中。如果本例的清理结果是计入到营业外支出中,则上述贷方应改为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收入 160000 [累计折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60000 借:营业外收入 40000 贷:管理费用 40000
(将累计折旧改为营业外收入,是因为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清理时都最终体现在营业外收支中)
(4)连续编制时,内部提取的盈余公积的抵销(P746,例32)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4000000 [减少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4000000 [增加盈余公积]
(恢复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留存收益分为两部分,被指定用途部分称为盈余公积,没有指定用途部分称为未分配利润;所以,如果盈余公积增加,必然未分配利润减少) 借:提取盈余公积 1600000 贷:盈余公积 1600000
(恢复本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做会计我必用的会计分录大全(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