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资金及应收
款项
1.现金 ?备用金 ①开立备用金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贷:现金
②报销时补回预定现金 借:管理费用等
贷:现金(报销不用备用金科目核算) ③撤销或减少备用金时 借: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现金长短款
①库存现金大于账面值 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X单位或个人)
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的)
②库存现金小于账面值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现金
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XX个人) 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
管理费用-现金短缺(无法查明原因的)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接受捐赠 借:现金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
缴纳所得税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银行存款
①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3.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①开立采购专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贷:银行存款
②用此专款购货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③撤销采购专户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坏账损失 ?直接转销法
①实际发生损失时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应收账款 ②重新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
贷: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备抵法
①提取坏账准备金时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贷:坏账准备 ②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③重新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5.应收票据(见后)
A、收到银行承兑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B、带息商业汇票计息 借:应收票据 贷:财务费用(一般在中期末和年末计息)C、申请贴现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贴现息-本期计提票据利息)
贷:应收票据(帐面数)
D、已贴现票据到期承兑人拒付
(1)银行划付贴现人银行帐户资金 借:应收账款-X公司 贷:银行存款
(2)公司银行帐户资金不足
借:应收账款-X公司 贷: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帐户资金不足部分)
E、到期托收入帐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F、承兑人到期拒付
借:应收账款(可计提坏账准备)
贷:应收票据
G、转让、背书票据(购原料)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 6、应收账款 A、发生:
借:应收账款-X公司(扣除商业折扣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B、发生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入帐总价-现金折扣)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X公司(总价) 7、应收债权出售(不含追索权)
借: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
其他应收款(预计销售退回) 贷:应收账款 发生销售退回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其他应收款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第二章 存 货
1、原材料 (1)取得
①发票与材料同时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②发票先到
借:在途物资(含运费)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③材料已到,月末发票账单未到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注:下月初,用红字冲回,等收到发票再处理 (2)发出
平时登记数量,月末结转
借:生产成本/在建工程/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⒉委托加工物资
①发出委托加工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②支付加工费、运杂费、增值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 贷:银行存款等
③交纳消费税(见应交税金) ④加工完成收回加工物资
借:原材料(验收入库加工物资+剩余物资) 贷:委托加工物资 3.包装物
(1)生产领用,构成产品组成部分 借:生产成本 贷:包装物
(2)随产品出售且
借:营业费用(不单独计价)
其他业务支出(单独计价) 贷:包装物
(3)包装物的出租、出借 ①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 借:其他业务支出(出租)
营业费用(出借)
贷:包装物
注:出租、出借金额较大时可分期摊销 ②收取押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③收取租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业务收入
④退还包装物 (不管是否报废),
借:其他应付款(按退还包装物比例退回押金) 贷:银行存款
⑤损坏、缺少、逾期未归还等原因没收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按没收的押金) 其他业务支出(消费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其他业务收入(差额部分) ⑥不能使用而报废时,按其残料价值 借:原材料
贷:其他业务支出(出租) 营业费用(出借)
(残值以外的,成为真正的费用、支出了) ⑤摊销(略)——一次、五五、分次 4.低值易耗品(处理同包装物) 5.存货清查 ?盘盈 ①确认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②报批转销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或毁损 ①确认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增(转出) ②报批转销
i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ii属于收发计量、核算、管理不善造成的损耗 借:原材料 (残料)
其他应收款(保险、责任人赔款)
[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iii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损耗 借:原材料 (残料)
其他应收款(保险、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注:待处理财产损溢在结帐前必须将其转平。分两种情况:①如果已经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批准,转入损益等,不用披露; ②如果未经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应按上述方法结平,同时在附注中披露;如果其后批准的结果与自行处理不一致,则要调整当期报表的年初数。
补充部分 B、投资者投入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C、非货币性交易取得
(1)支付补价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换出物)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
借: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 补价收益=补价-补价/公允价*帐面价-补价/公允价*应交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D、债务重组取得 (1)支付补价
借:原材料(应收账款-进项税+补价+相关税费)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补价+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 借:原材料(应收账款-进项税-补价+相关税费) 银行存款(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相关税费) E、接受捐赠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银行存款(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税费) 月底: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处置后: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D、工程领用
借: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资)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E、用于职工福利 借:应付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存货的期末计价 3、计划成本法 A、付款、发票到达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B、入库 借:原材料(等)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C、月底物资采购余额转出 借方(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物资采购 贷方(节约)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实际入库数量(扣减发生的合理损耗量)*计划价
实际成本=包含合理损耗的购货金额(即发票价)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差异+本期差异)/(月初计划成本+本期计划成本) D、结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营业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正差用蓝字,负用红字)
4、零售价法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存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存货售价)
期销售存货的成本=本期存货的售价(销售收入)*成本率
例:某商品公司采用零售价法,期初存货成本20000元,售价总额30000元。本期购入存货100000元,售价120000元,本期销售收入100000元,本期销售成本是多少?
成本率=(20000+100000)/(30000+120000)=80%
销售成本=100000*80%=80000元 5、毛利率法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毛利
例:某商业公司采用毛利率法,02年5月月初存货2400万元,本月购货成本1500万元,销货收入4550万元,上月毛利率24%,求5月末成本。
5月销售成本=4550*(1-24%)=3458万元 5月末成本 =2400+1500-3458=442万元 7、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方:
A、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B、支付运费、加工费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C、支付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直接出售)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收回后继续加工)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消费税计税价格=(发出材料金额+加工费)/(1-税率)。 增值税=加工费*税率 D、转回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计提跌价准备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低价准备 贷:存活跌价准备
第三章 投 投
1.短期投资 ①购入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X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注:收到购入时的现金股利、债券利息 借: 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②收到持有时期内的股利或利息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X ③转让、出售 借: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债X(分摊部分) 贷:短期投资 -股票/债券X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计入应收尚未收回的)
投资收益-出售股/债X(借或贷) 4、计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长期股权投资投资 1、成本法
1-1、取得 (1)购买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应收股利(已宣告未分派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2)债务人抵偿债务而取得 a、收到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补价) 银行存款(收到补价) 贷:应收账款 b、支付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补价)
(3)非货币性交易取得(固定资产换入举例) a、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b、(1)支付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 (2)收到补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差额部分) 1-2、日常事务 (1)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贷:银行存款
(2)收到投资年度以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3)投资年度的利润和现金股利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投资公司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公司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 ○我国公司一般是当年利润或现金股利下年分派,由此导致冲减成本的核算。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公司持股比例-投资公司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正数时冲减,否则全部作为收益。即:超过应享有收益部分冲减投资成本)
(4)投资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投资公司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计算结果>0时,冲减,<0时,恢复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最多到原冲减数)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公司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a、恢复以前会计期间冲减的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30 000
期股权投资-X公司10 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40 000 b、继续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45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5 000 投资收益-股利收入40 000 举例:A公司2003年1月1日以已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10%股份,准备长期持有。投资成本110 000。
(1)B公司2003年5月8日宣告分派上年度现金股利100 000; 取得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10 000 贷:银行存款 110 000 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0 000 假设:(2)B公司2003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2004年5月8日宣告分派30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300 000)-400 000】*10%-10 000=-10 000 借:应收股利 30 000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10 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40 000 假设:(3)B公司2003年实现净利润400 000,2004年5月8日宣告分派45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450 000)-400 000】*10%-10 000=5 000 借:应收股利 45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5 000 投资收益-鼓励收入 40 000 假设:(4)引用例(3),B公司2004年实现净利润100 000,2005年4月8日宣告分派3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450 000+30 000)-(400 000+100 000)】*10%-(10 000+5 000)=-7 000
借:应收股利 30 000
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 7 000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37 000
此时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帐面=110 000-10 000-5 000+7 000=102 000 假设:(5)引用例(3),B公司2004年实现净利润200 000,2005年4月8日宣告分派30 000现金股利
冲减投资成本额=【(100 000+450 000+30 000)-(400 000+200 000)】*10%-(10 000+5 000)=-35 000
-35 000高于累计冲减投资成本部分,最多恢复=10 000+5 000=15 000 借:应收股利 30 00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做会计我必用的会计分录大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