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力的存在: 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称。
力的单位:牛顿(N) 简称“牛”
说明:在用弹簧称测量力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是否满足要求,然后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测量前一定要
先调零。
4、力的图示:
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用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表示
②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
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示意图:只需要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不必强求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
成正比。
5、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质量大则重力也大。G=mg 其中g=9.8N/kg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6、摩擦的利与弊:
①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有时摩擦力也能推动物体的运动,如人走路,
汽车的行使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固体之间存在摩擦力,液体和气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②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光滑),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气垫法。
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由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①小车从同一高度处滑下的原因: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的初速度相等。
②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运动的距离就越小,速度减
小得越快,运动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则反。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的性质。换句话说即: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
说明: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无关。不要把惯性
与惯性定律混为一团。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要学会用精练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例:为什么人从行使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按照下列发模式填空)
答:开始时人与车是一起向前运动的,当人从车上跳下来时,人的脚由于受地面的摩擦力而静止,而人的上
身却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故人就会朝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8、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
平衡的。
②二力平衡的条件:(5条)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它们保持平衡,
即①一个物体 ②两个力 ③大小相等④方向相反⑤一条直线
几点说明:
①物体平衡时所处的状态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不要认为只有静止状态才叫平衡。
②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在受到外力时是否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呢?答:不一定。若物体受外力,但外力如果是平衡力(如二力平衡)则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受的外力不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③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句话的理解: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含义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静止。当然这句话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牛顿第一定律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还有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则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作用则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这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证明。但是,物体受到外力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例:若物体受到的外力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不变。只有受到的外力不是平衡力时则一定改变。
第三章复习提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初中《科学》总复习提纲(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