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短,故称为北半球的冬半年。说明:而此时南半球气温较高,白天较长。
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白天长,夜晚短,且有些地方还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节约能源(不需要光源)。
五带的划分:
原因:根据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能量的差异不同,导致温度高低的不同,把地球表面按温度的高低不同划分为五带。这也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大,接受的能量多。
北寒带:无太阳直射。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无明显四季变化
北温带:无太阳直射,温度变化明显,有四季的变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热带:有太阳直射,全年温度较高,无四季的变化(中国的南方某些地区)
南温带:无太阳直射,温度变化明显,有四季的变化
南寒带、无太阳直射。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无明显四季变化
4
公历:年、月、日、星期。
阳历部分:节气
、月、日(如初一)
说明:公历属于阳历的一种,农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
几个要掌握的问题:
(1)日历一年的天数与四季更替的天数(365.2422)矛盾解决。(2)农历中为何含有阳历成分(节气)呢?(3)24节气的顺序怎样?节气在什么历法中是固定的?
5、地壳运动与火山地震、地球表面的七巧板、地形与表示地形的地图等:
掌握:(1)地球内部的结构(2)火山带、地震带、六大板快的分界处基本吻合,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为什么?(3)火山的结构以及喷发物的种类(4)火山、地震、裂谷、海洋的形成原因(5)几种基本地形: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的判断(6)地形图中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峭壁、陡坡、斜坡等的判断方法等?望大家看书掌握。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和,即水的三态
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负极得到的
气体是 氢气 , 1:
通直流电 。实验结论:水 氢气+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100℃水在4℃时密度最
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3 333ρ表示密度(千克/米或克/厘米)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或厘米)
333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千克/米,合1.0克/厘米,它的意义是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海水>水>酒精 。
第4节 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初中《科学》总复习提纲(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