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是顺时针。
②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
③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是不同的,昼夜是由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这时白昼、黑夜始终不变,不存在交替,而昼夜交替除了包含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外,还应自转才能产生交替。
地球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交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
由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照亮的是白昼,没有照亮的是黑夜,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包括晨线和昏线,在地球自转中越来越亮的那半圆是晨线,反之为昏线。
2、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其地方时是不同的。
为了便于世界好计算时间,安排国际事务,国际上采用了分区计时制度。
时区:国际上把全球分为24个15度经度宽的地区。 区时:每个时区统一使用一个标准时间,这就是区时,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相隔1小时。
各地区时的计算:1、确定已知的某地的时间 2、找出想求的某地的时区 3、计算时区差
4、根据东加西减的办法,在已知的时间的基础上加减时区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区的区时总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既先见到太阳)。
5、简便计算公式:所求的时间==已知的时间—(已知的时区—所求的时区)
东 正 西 负
日界线:
说明:1、如果穿越日界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则要减
去1天,反之则反。
2、日界线的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而日界线东侧则是前一天的
终点,即日界线上既是一天的起点,又是一天的终点。
3、地球的绕日运动
秆影的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一天中杆影长短的变化:早晨较长,方向为西北方向,中午最短,
杆影朝正北方向,下午又逐渐变长,方向为东北方向。上述现象的根本
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中午的太阳高度最
大,杆影最短。
杆影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反之则反。
一年中的正午杆影也会发生变化,夏季杆影最长,冬季
最短,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高度发生变化造成的。
说明:即使是同样的秆子,在同一天的中午,杆影也会随地面
纬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也是由于太阳高度变化造成的。
总之:杆影长度的变化都是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造成的,而太
阳高度的变化又与太阳的直射点有关系。离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就越大,杆影就越短。
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与自转的方向一样。
说明: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的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由于地球的绕日公转且地轴始终呈倾斜状态,导致在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于是就出现了四个特殊的节气。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日为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时,此日为冬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见图。
说明:一年四季,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的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一般来讲,离太阳的直射点越近的地方,太阳高度越大,温度也较高,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半球则刚好相反。
昼长夜短的变化:
规律:一般来讲,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天就长,黑夜就短。直射到哪个半球的纬度越高,该半球的昼长的时间越长,所以在北半球,由于在夏至日直射的纬度最大,所以当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而南半球当天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夏半年:从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气温相对较高,白天的时间也比较长,故称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冬半年: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气温相对较低,白天的时间也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初中《科学》总复习提纲(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