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活动中,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引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统计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然后让学生说,指名统计,刚说了几个,就有学生说太快了。我让学生放慢速度说后,学生还是觉得来不及。 要是几个同学一起统计就好了。 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附和。于是小组同学马上围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当小组统计后,再汇报全班统计,这次就成功了,学生都很兴奋。
3.在组间的竞争中让学生懂得合作是获得成功的集体要求
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开展智力抢答、接龙等团体竞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若小组失败了,自己也就失败了,因此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应该努力去完成任务。竞争让人人 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 ,使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 合作场 。
如二年级中 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对高高的一摞本子进行估算、展开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离正确的本数最接近。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汇报时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强烈的成功愿望,把个人与小组的 利益 紧紧系在一起,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无形的内驱力,培养了集体归属感。
<三>、 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是保证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
2.实验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我经常安排一些需要学生的积极合作实验操作的活动。例如《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内容较抽象。教师就设计了让学生用2~20个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由于操作活动内容较多,小组内进行了分工,将2~20分散到各人,然后汇总,并请小组讨论研究什么情况下只能拼一个长方形,什么情况下不止拼一个长方形,就将质数和合数固有的内在特性巧妙地隐含在操作探究中。如此枯燥的概念教学中竟有操作活动,学生们很兴奋。就是这种数与形的结合,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很自然地建构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3.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应该整合起来。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 好学 、 乐学 ,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广泛性。
如在教学 圆的面积 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简单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之后,顺势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有的拼出了近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