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臵了 空间与图形 领域,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从第一学段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2.通过观察、描述、制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和图形设计与推理的能力。
3.突出用观察、操作、变换、坐标、推理等多方式了解现实空间和处理几何问题,体会更多的刻划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标准》中还指出,逻辑证明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几何内容,而应该体现在数学学习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等;对于几何证明的教学来说,它的目的不应当是追求证明的技巧、证明的速度和题目的难度,而应服从于使学生养成 说明有据 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质疑的习惯,形成证明的意识,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意义,体会证明的思想,掌握证明的基本方法等等。因此,《标准》中在强调探索图形性质的基础之上,要求证明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降低了对论证过程形式化和证明技巧的要求,删节去了繁难的几何证明题,旨在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逻辑证明的意义、过程,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同时,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和《几何原本》,使学生体会它们对于人类历史和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标准》大大地加强和改善了目前的几何教学。
(3)统计与概率
现行大纲中只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三代数中设立一章介绍有关统计初步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概率内容,同时仍然采取 定义——公式——例题——习题 的体系呈现弦计初步知识,使得学生很难得体会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统计与概率对决策的作用。因此,《标准》中大大增加了 统计与概率 的内容,在三个学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设臵了相应的内容,结合实际问题,体现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
1、反映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收集和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2、体全随机观念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初步思想,将概率统计方法作为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3、根据数据作出推理和合理的论证,并初步学会用概率统计语言进行交流。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标准》增设 联系与综合 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现实社会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同时,采用过 综合实践活动 这种新的学习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新技术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新技术包括数学课程的目的、数学学习的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标准》提出在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并鼓励把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这样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从而在探索性、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更为广泛的现实问题。
同时,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数学课程的技术含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方面的优势,去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对《标准》的几点反思
2003年,在实验的基础上,将对《标准》,使《标准》更好符合实际,并切实推进中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不仅要提出蓝图,而且更多重要的是要提出建设新数学教育大厦的施工方法。从这一方面来看到,标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认为,《标准》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
1.切实落实 学生发展 内涵
《标准》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制定的领域包括知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发展的基本领域,也是对在数学课程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界定。从上一节的分析来看到,切实落实学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落到实处。
但是,目前《标准》本身可能对如何全面贯彻这一目的还不够具体,对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识不够强。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标准》的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中,基本上很少涉及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实际上,广大教师在阅读《标准》,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内容标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