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2)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呢?
<一>、 组建、管理合作小组是基础
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1、优化组合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细致的研究设计。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总体分为三级,综合能力高和低的人数各是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余为一般的。然后推选综合能力高的同学担任第一任轮值组长,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四人为一小组。在这基础上,我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原则,与学生协商,对学生自由组织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调配,这样可以保证四人中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各一个,一般学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有变化的 橄榄 形,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每五六周根据实施情况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最后,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如 火箭队 、 先锋队 等,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2、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确定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日常的操作中,往往发现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学生独霸讲坛,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 听众 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臵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 搭便车 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3.有效管理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提高小组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对轮值的组长进行积极地培养。首先要制定出小组长工作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更要能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领导和协调组员活动,综合意见,与教师或外组联系等;其次要教给小组长一些管理方法,促进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是关键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为了一节课或整个课堂教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品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
1.在思维出现障碍时让学生感受合作是解疑排难的内心需要
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创设情境,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老山羊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交流非常活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