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内容标准中得不到体现的话,使得上述三个方面的目标容易落空。同时,也没有体现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 载体 的作用。第二,如何处理知识技能与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关系问题?在本标准中,是用 并列 的方法处理的,即设立了四个并列的领域。这种处理的方法,使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目标这些目标容易与知识技能目标相分离。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是并列的,或者说, 并列 并没有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而 渗透 、 融合 才是其本质的特点。只有在融合中,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才能实现。第三,评估的方法也没有跟上。对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评估目前还缺少操作层面的研究。
2.进一步梳理知识体系,拓宽数学课程
《标准》对数学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教师反映来看,知识内容还是比较多。知识内容的过多,就不能坚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的观点,对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也不利于改变 以知识技能为唯一中心 的教学模式。为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精简课程内容,留出培养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的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精简传统的算术应用题内容。小学应用题在传统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时间,要从根本上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问题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对条件和问题都作了筛选,与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距甚远,与当前国际上数学教改中提倡的 问题解决 更是迥然不同。正如有人指出的, 传统的‘应用’题不应用 。要大力删去那些情节虚构、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要控制文字应用题的比重;要从实际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如对话、文字、图表等)的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逐步学会选择信息、重新组织信息、分析其中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当增加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拓宽数学课程。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及其他资料、信息的能力;市场经济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货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名词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如估算、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统计与概率等,理应成为数学课程中的组成部分。数学提供了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简明、快捷、通用的交流信息的手段,数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社会的一切领域渗透。对此,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中,适当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实用价值的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的一些观点,它在后继认识运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标准》中还没有列出这一方面的要求。随着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希望加强在新课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大力研究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与评价的方法
《标准》提出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标准》提出,教师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标准提出的具体方法还不多。这次课程《标准》实施,希望在课堂教学层面引起一些变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在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大力加强教学与评估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在《标准》的 教学建议 与 评价建议 中,更多的还是理念的阐述,对具体的评价与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不够。
大力加强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要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联系起来,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努力改变 例题-习题 式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创造情境(包括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表达与应用的活动。对教学与评价的研究要坚持 理念——方法——案例 的研究方法。开发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充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进一步研究的可操作性评价的方法,特别是评价学生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在大力开展教学与评价研究的过程中,实验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5.关注学生个别差异的,特别要关注落后学生的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