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评要求”中所提问题虽有指向性,但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这样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里,出现读不透、误读、读不懂等现象都很正常,这是学生难以回避的阅读体验,也是他们提升阅读水平的契机。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有权不喜欢某篇文章,但需要亲自阅读、体验、思考、表达,而不是“被”阅读、“被”体验、“被”思考、“被”表达。口径一致的阅读,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
(二)课堂交流探讨
课堂交流探讨强调的是激发新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鉴赏力。课堂上,首先简单评价学生作业,快速梳理文章内容,然后进入该环节的主体部分——难点疑点探讨。
《金岳霖先生》的难点疑点如下:
(1)金岳霖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是大学者,声望很高。然而,他在汪曾祺笔下却并不高大,而是好玩有趣。这有损他的形象吗?结合文本再谈谈你对金岳霖先生的认识。
(2)有人说《金岳霖先生》轻松幽默的文字背后隐含了一种淡淡的“苦味”,你从该文中品出了哪些味道?
离开学生的困惑,集体探讨、教师启发都缺失根基。以往阅读教学中也常常设置讨论环节,但要讨论的问题通常由教师设定。难点疑点是依据学生初评情况而定,是学生在初评中出现分歧、误读或理解肤浅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里的讨论根植于学生的理解,源于学生的困惑,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唯有积极思考,才有真正领悟。而且,评点式阅读强调的不是教师如何解读,而是学生如何解读;其效果不在于教师把学生“讲”懂,而在于学生在困顿中因为积极思考而豁然开朗。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仍是根本,教师指导学生精读文本中的细节,揣摩关键字词,引导他们在论辩中提升对人物、对作品的认识。
(三)当堂再读再评
当堂再读再评是指在前面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学生再次审视文本,再次评点,它强调的是吸收与整合,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该文本的阅读层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对难点疑点的讨论,许多学生会若有所得。这些“若有所得”未必就是货真价实的“得”。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这些“若有所得”等不到第二天就会烟消云散。再读再评是趁热打铁,留出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消化,将“他人的”内化为“自己的”,这才是真的有所得。
初评《金岳霖先生》时,学生觉得金岳霖先生奇怪、天真、有趣,这只是表层理解。再评时,一位学生写道:“他沉迷于学问而不为名利所束缚,执着于爱情而不为其所困扰,他率性而行,不受任何羁绊,不虚荣、不藻饰,活得真切,活得坦荡,活得自在。”一位学生这样再评“捉跳蚤”细节:“动作描写生动传神——‘伸’ ‘捉’‘捏’‘看’,可见极为娴熟;并且‘甚为得意’,神情毕现。西南联大时期,国家危难,生活简陋艰苦,有跳蚤也属正常。金先生正给学生做讲座,却丝毫不在乎师道尊严,不拘小节,有中国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风骨。”这样的解读,才体现出学生真正懂得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和“大气魄”。
再读再评是对初读初评的有效升格,可以清晰展现评点式阅读的成效。
(四)课外文本评点
课外文本评点以课后作业形式完成,一般周末布置,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认真阅读,评点才更容易到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高中语文评点式阅读教学尝试——以《金岳霖先生》为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