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0)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自然——符合人类认知的需求和习惯,直观而有序;要简约——适应数学的根本追求,教学内容聚焦,教学环节简化;还要求实——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学得踏实。下面以高中数学“异面直线”的教学为例,对此进行简单说明。
一、复习回顾
投影或预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棱柱ABC?A1B1C1,如图1。指出:“上一节课,我们把初中学过的两条直线平行、相交的部分性质在空间
作了推广。关于平行(a∥b),有公理4:a∥b,c∥b?a∥c。关于相交(m∩n=A),有等角定理:AB∥A1B1,AC∥A1C1?∠BAC=∠B1A1C1。”
[设计意图:借助于三棱柱,简捷、直观地复习旧知识。]
二、新知导入
设问:“如图1,直线m与n1、直线AB与A1C的位置关系如何?”又问:“校园内旗杆所在的直线与地面上不经过杆底的直线(比如教学楼墙面与地面的交线)是什么位置关系?教室内黑板面右边界线与你的课桌面左边界线相交或平行吗?”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的新的(第三种)位置关系。提问:“与平行、相交的共性特点(共面)比较,起个什么名称比较贴切?”让学大胆地说,自然地得出“异面直线”的名称。
[设计意图:从数学到生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问题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三、新知探究一:定义
设问:“怎么定义异面直线?”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能够说出的定义——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提问:“能换一种文字语言来表述吗?”让学生尝试着表达,比如: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不共面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等等。提问:“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吗?如图2,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直线A1D1在平面A1B1C1D1内,BC在平面ABCD内,它们是异面直线吗?直线A1C1在平面A1B1C1D1内,BC1在平面BCC1B1内,它们是异面直线吗?”学生容易发现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因而不是异面直线。给出课本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注意对“任何”加强语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下定义,学生才能对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和更深的印象。学生一般不会一下子就说出教材中异面直线的定义。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转换角度表述、推敲语言使用,从而体会数学定义的概括性和精确性。]
四、新知探究二:图示
设问:“怎样画图表示异面直线?”让学生动手画画试试,并请一些学生板演。不少学生会画出图3,但是他们会感觉
立体感不强,所以并不满意。这时可以投影学生的作品,将其改成图4和图5,即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由两条直线a、b原来在一个平面内,其中的一条被旋转或平移,得到不在一个平面内的情况。在参照平面的衬托下,学生会感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自然·简约·求实——“异面直线”教学设计与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