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增长就是战斗力
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看,除个别是为了报仇、报复和解决权力和地位的变化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掠夺投资空间、资源、能源、土地、市场空间、劳动力等经济发展要素。这就是著名的经济列强意识。近代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为争夺经济增长要素而发生的战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了,就有可能通过战争得到更多更好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和资源,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弱了,就有可能丧失这些资源。所以,不少国家瞄准经济增长,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主要不是为了提高本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是为了战争,为了占有别的国家的发展资源,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在有利地位。过去对此曾经有过比较形象的说法,比如,“打仗就是打钢铁”“战争就是拼石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经济增长特殊的目的性。
(三)经济增长就是破坏力
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经济增长的冲动,但是,有些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条件,而有些则没有起码的经济增长条件。这就完全有可能产生“非条件性”“非资源性”和“非能源性”等非保障性的增长问题。从中国现实经济增长过程来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持续和高质量增长破坏性很大。一是不少地区的经济增长基本不考虑有条件与没有条件、有资源与没有资源、有能源与没有能源、有技术与没有技术、有人才与没有人才、有创新与没有创新等的问题。二是破坏行为就是为了经济增长。比如城乡道路使用周期是20年以上,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使用周期是70年,而几乎每个地方都存在五年左右就拆了建的现象,而且往返重复,似乎只有破坏行为才能拉动经济增长。三是许多贫困地区根本没有起码的经济增长条件,也提出“赶超目标”。中国近年来大多数地方的经济增长基本就是靠“破坏”来拉动的。
(四)经济增长就是冲击力
对于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可以看作是国家、企业和部分民众的经济冲击意识非正常强烈,直接影响和决定宏观决策和政策导向。国家要在世界上处在经济增长的前列,地方要处在国家内部经济增长的前列,民众需要不断提高经济地位和消费水平。甚至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在这方面,这些年以来,中国的冲击力一路走强。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过程就是如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浩曾经计算和研究过,中国最近22年(1995—2017年)出现的城市化程度,英国用了120年,法国用了100年,美国用了4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上诉机显示,截至2016年5月份,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规模达到34亿。另外,完全可以估计到,目前中国城镇建成的商品楼肯定能够将中国所有人口都容纳下来。
(五)经济增长就是影响力
直接将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作为政府工作业绩的国家不在少数,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可能是当前世界上将经济增长直接等同于政府工作业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短缺经济时期,中国将经济增长作为考核政府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更是如此,增长政绩、总量政绩、人均政绩、投资政绩等似乎得到了大多数政府和政府领导人的认可。为了满足提升政府工作业绩的目标,许多地方政府不顾一切想方设法地提高经济指标。有的造假伪数据,有的搞泡沫经济,有的搞形象工程,有的不顾成本和代价无限优惠外资和外商,把招商引资变成优惠政策“全民竞赛”。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在西部许多地区,甚至到目前还存在政府将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到每个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身上,签署所谓的任务书、责任保证书等,可笑之极。
四、经济增长的陷阱和恶性循环
从经济冲动到实际的经济增长,必然形成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也就是经济增长陷阱问题。所谓经济增长陷阱就是讲无序的或者说是冲动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多种不良的经济增长结果和社会、生态问题。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我们许多的经济学者现在讨论最多的仍然是如何保证增长,而不是如何理智地科学看待这些增长现象和这种模式的增长。
(一)增长等于浪费
由于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低下,一定的经济增长必然造成一定的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浪费。从国家经济关系的角度来看,当你大量进口(资源)的时候,实际影响了国际价格,也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这就叫做改变国际经济秩序。201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15%,而消耗了全世界34%的钢铁、30%的矿产、40%的水泥、20%的木材、46%的煤炭。这当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相当强烈的反应[3]。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消耗的还包括大量超过其经济比重的天然气、有色金属、电力等。可是,我们一般只考虑比重和排位,基本不考虑增长后面的问题。
(二)投资等于浪费
经济冲动必然造成投资旺盛,而在投资旺盛中又潜在各种无效投资。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当前,中国的资本形成也可以叫做“投资拉动型增长”,对于GDP的贡献是47%。而英国是19%,德国是19%,日本是21%,美国是19%,韩国比较高是29%,俄罗斯也比较高是20%,印度也比较高是30%,但是没有一个接近于50%的。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投资的依赖性非常大。再根据对甘肃省2000—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10%左右,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①,说明近一半的投资没有形成经济增长效果。
(三)增长等于倒退
由于我们在宏观决策上不能很好地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和实在实惠的原则,导致许多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严重失误。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一是盲目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地。这项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现在还在盛行。主要有两种提法,一种是指将发达国家的淘汰产业转移到中国沿海,第二种是将沿海的产业转移到内地或者西部。难道中国和西部就是“产业垃圾”的回收站吗?二是有些地方政府不顾生态安全,盲目引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导致严重的污染后果,治理成本非常高。最可怕的是,由于企业破产和流失,大多数地方现在根本找不见污染主体。三是由于特殊的体制和政府管理模式,上届政府与下届政府之间多数难以形成思路和战略的延续,往往是换届换领导必然换思路、战略和规划。这样一来,倒退和“致乱”就是必然的和自然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经济毕业的未来以及增长陷阱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