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历史教学应用策略及其价值论文(共3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总之,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启发和诱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生成认知冲突、利用认知冲突,才能让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第3篇:知识关联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徐豪杰(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浙江湖州313018)


  [关键词]知识关联,逻辑推理,体系整合,聚类比较


  所谓知识关联,指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以某一中介为纽带,所建立起来的具备参考价值的关联关系。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本文所涉课程,以2009年版人民版必修教材和2007年版人教版选修教材为例),以专题模块的体例呈现教学内容,专题与专题之间、必修与选修之间缺少必要的历史联系,且学科知识内容繁杂、线索千头万绪,但这些历史知识之间又往往有着丝丝的联系。通过知识的关联,不仅可以打通专题与专题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界限,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延伸至另外的知识,扩展其认知的广度和深度。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通过不同的案例,对知识关联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类别一:逻辑推理类


  以一个问题为核心或者出发点,将解决该问题的知识层层推理出来,从而使一个知识点关联延伸至多个知识点。


  案例知识:(1)秦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兵器,有青铜剑、金钩、戈、戟、弓、弩等。这些兵器……代表了中国青铜兵器生产的最高水平(选修6第5单元);(2)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必修2专题1);(3)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必修2专题1);(4)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利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必修2专题1);(5)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必修2专题1);(6)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必修2专题1)。


  关联中介:铁器的使用。


  关联应用:由(1)设问——为什么秦陵兵马俑使用的是青铜兵器而不是铁兵器?众所周知,秦陵兵马俑是统一六国的秦国“虎狼之师”的生动再现,数量庞大的兵马俑兵器反映了当时秦军的真实临战状况,代表了当时兵器制造业的水平,这一水平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因此,本问的核心即为“战国至秦代的铁器是否已普遍使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铁器开始使用的时间、冶铁效率的提高程度和政府的政策等方面去考察,其中冶铁效率又可从供风形式的变化、冶铁温度的提高(即燃料使用)和冶铁技术的进步等去分析。从(2)(3)可知,铁器开始使用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从(4)(5)可以看出,战国至秦代虽已有铁器的使用和冶铁业的初步发展,但由于冶铁效率的制约和政府还没有推行类似于“铁业官营”这样的扶植政策,利用炼铁制造铁兵器费时费工,无法大规模地制造铁兵器和推动冶铁业的发展,这一情况直到汉代才开始得到改变。另一方面,自春秋时期人工冶炼铁器出现以来,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和铁器工具的逐步推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废除旧的井田制、实行新的土地制度(私有制)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潮流,(6)是这一潮流的充分体现。


  关联价值:本关联从“为什么秦陵兵马俑使用的是青铜兵器而不是铁兵器”这一问题出发,按照“人工冶炼铁器何时出现”“冶铁业怎样发展”“铁器制造水平何时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等思路进行层层推理,每一步的推理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在推理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同时这也是一个涵养学生严谨治史、增强其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此外,在使学生了解铁器使用和发展史的基础上,还对其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如下延伸迁移:以铁器(生产工具)和冶铁技术(生产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发了土地制度(生产关系)的革命——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通过这样“问题推理式”的知识关联,学生认识到了“生产工具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革新过程”,也体会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深刻内涵,这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培养。


  类别二:体系整合类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联关系,即把属于同类知识或同主题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归纳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案例知识:(1)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决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和亲(选修4第1单元);(2)大昭寺前,还矗立着一块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选修6第5单元);(3)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必修1专题1);(4)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选修4第1单元);(5)清朝入关后,执掌西藏政教大权的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选修6第5单元);(6)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必修1专题1);(7)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必修1专题4)。


  关联价值:对散见于各模块、各专题中的关于中央与西藏的关系、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的相关知识的归纳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模块专题史带来的知识之间相互独立、联系割裂的弊端。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些同类、同主题知识构建成上表这样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微专题”(中央与西藏的关系)式的“小通史”(唐代以来),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有助于他们全面完整地认识历史事物,而且通过对主要措施的概括与分析,可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在对“本质”的系统分析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中央与西藏的关系是团结友好、民族融合”,“中央不断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历史结论。这样的时序整合和认知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发展过程的综合归纳和分析能力,还有助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历史教学应用策略及其价值论文(共3篇)(5)在线全文阅读。

历史教学应用策略及其价值论文(共3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174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