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初年,生活在漠北高原的蒙古部落在铁木真的率领下逐步强大起来。蒙古人依靠强大的铁骑建立其军事封建政权,不断向四邻攻掠,进军的主要对象首先是金、西夏和南宋。蒙古政权与南宋在端平元年(1234)联合灭金后,双方开始处于正面冲突状态。南宋的统治区域虽然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二,但统治阶级的挥霍并未减少,加上巨额军费及输纳给金朝的大量岁币,财政支出反比北宋增加,因而对农民的剥削也更为厉害,这样阶级矛盾曰益激化。而政治上皇帝软弱,主张议和,投降派当权,欺下瞒上,醉生梦死,如宋朝林升有一首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纸醉金迷的腐靡生活,使得南宋的统治者臵大片的中原失土于不顾,也不知灭国的危险正在悄悄*近。南宋咸淳七年(1271),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把政治重心移到中原。南宋咸淳九年(1273)元军攻下襄樊,南宋门户洞开。景炎元年(1276)元军攻占临安,俘虏南宋恭帝赵显及谢、全两太后并宋宗室官吏北去。
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忠孝持家的陈氏子孙,自然无法臵身事外。陈景肃之孙陈植、陈格便为救亡图存尽出其力,甚至以身殉国。
陈植,字寝立,以字行。“幼学于世父安卿”,即陈淳。十八岁时,陈植以祖泽补太学生,调龙溪令转漳州司理。淳占四年(1244)登进士。在太学时,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之七世孙、安定郡王赵伯泽看中了陈植的才能,把女儿嫁与他为妻,并赐食邑。陈植后任提督岭南海路兵马。
元军攻下临安后,地处南方的宋朝将领和百姓为保卫家园,不畏
强暴,浴血奋战。1276年,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在福建拥立益王赵罡为帝,是为端宗,组织力量抗元。但由于众寡悬殊,端宗被迫逃往海中,景炎三年(1278)死于碉州(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陆秀夫、张世杰等宋臣又拥立卫王赵呙为帝,流亡迁徙于南海的崖山一带(今广东新会南海中)。陈植见事情危急,砍断缆绳提舟出港,把六条船泊在梅岭。他收留逃亡的百姓,召集各蛮族起兵勤王,以求东山再起。但南宋的流亡政权在元将张弘范的追袭下走投无路。南宋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负帝呙投海死,张世杰率部突围时坠海死,在崖山的宋军全部壮烈牺牲。南宋亡国,元人追索宋朝余臣甚急,陈植只得隐姓埋名隐藏于九侯山(今诏安地)。陈格当时任宋朝海舟监簿。帝禺死后,陈格也“从容就死”。陈植为他“敛袍笏”,葬于渐山书院,而陈植临终时让子孙把他葬于海滨,南望崖山,以示不向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载笔沿儒习 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