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载笔沿儒习 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人。

李林甫妒贤嫉能,口蜜腹剑。他与人相处,表面上装作十分亲密,暗中却在阴谋设计陷害,十分阴险狡诈。凡是有才能的官员,他都要设计除去。为了闭塞唐玄宗的视听,自专大权,李林甫曾召集谏官训话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勿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琏上书言事,第二天便被黜为下邦令。从此谁也不敢再进谏,李林甫便得以欺瞒皇上,一手遮天。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本家哥哥,胆子比李林甫还大。他本身没有任何才能,却能在宰相任外,另兼领四十余职,整天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搅得唐朝政治更加昏暗。上梁不正下梁歪,由此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员也跟着上行下效起来。

自开元二十五年(737),陈晌辞去漳州刺史一职,归养之后,漳州刺史便由殳伯梁担任。当时朝政混乱,殳伯梁与偏将许平国都是贪暴小人,他们当政后,搞得漳州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人民实在无法忍受,便公推耆老牛兴家、余拱展等数百人一起去拜诣福建观察使,请求朝廷调走殳伯梁,恢复陈氏家族的统治,上表请愿说:“漳本荒徼,始得陈政屯戍,继得元光辑绥,男响代事,兵民胥庆。复举明经,谢官归休。朝廷遂以殳伯梁、许平国管斯土,盗贼迭起于涧壑,老赢逃窜于山林,酷害斯深,涂炭已极。今有新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陈酆,乃元光之孙,垧之子,通达历练,如蒙使居祖职,必能恢拓先业,克绍前修,慰边土来苏之望。”心意殷殷,表露了对陈元光父子三代在漳州的作为和政绩的怀念之情。

上表中提到的陈元光之孙、陈垧之子陈酆,字有芑,玄宗天宝六年(747)举秀才,初授辰州宁远令。“德性温恭,幼耽经史”。他在长安时看到李林甫、杨国忠当政,把持国柄,便无意仕途。回到祖籍旧第,见此地川原壮丽,心中非常喜爱,便“再新而居之”。

陈响卒后的天宝十年(751),朝廷任命陈酆为朝散大夫、中郎将、漳州刺史,以拯救生民。陈酆到任后,漳州的父老乡亲都欢天喜地,说:“陈将军的孙子来了。”表露出极大的欣喜之情,这是对一个名门家族的信任,更是漳州陈氏家族的荣耀。

而陈酆也未给家族抹黑。他在漳州任上建学校,聘老师,注重教化;锄强暴,拯灾患,保境安民,历时二十九年,政绩显著,一州人民安居乐业。据《漳浦县志》记载,陈酆“偶疾作,兵民吁天愿代”。如果说陈酆在刚上任时,漳民喜呼“陈将军孙来也”,还算沾了祖宗、沾了陈氏血脉之光的话,那么这“吁天愿代”的民心,就全靠陈酆广施德政、造福于民换取的,由此才深得民心,受人民爱戴,不再仅仅是因为他姓陈,是“陈将军孙”了。

陈酆有三子:陈泳、陈讦、陈谟。大历十四年(779),陈酆病卒,朝命陈谟以平广寇功授中郎将兼漳州刺史。陈泳后来任光州司马,陈讦为四门博士。

陈谟,字以忠,建中二年(781),代父领州事。据《龙溪县志》记载:陈谟“行事刚率,不协与情”。大意是指陈谟性情刚直,脾气较暴躁,做事不讲究方法,处事生硬,上下关系不太融洽,与民情不大和谐,武将作风较重,不够平和等等,使得事情

做得不够好。耆民曾拱壁、赖习英等百余人共同拜诣上级长官,同他谈了此事。建中三年(782),朝廷便派柳少安来任州事,并命陈谟任中郎将,简较本州别驾。柳少安精通天文地理,对陈谟讲“龙溪可建州治”。兴元元年(784)请于朝,未获允准。贞元二年(786),陈谟复白于观察使卢湛,卢湛同意了,陈谟便很果断地把州治所移到龙溪。后来,陈谟又因平寇功被授中郎将兼漳州刺史。因此一个人的出身、家世虽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看他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本身的能力。陈谟以前也许是由于年轻,又出身世家,初生牛犊,有着世家子弟的豪放与张扬,却缺乏作为一州之长的全面协调、顾全大局的能力和平和的气度。在经过多年的历炼之后,他成熟了许多,稳健了许多,自然而然也就胜任了这一职务。于是陈谟继曾祖陈元光首任此职百年之后,从建中二年(781年)代父任漳州刺史,其间除短暂离任外,一直到元和十四年(819年)去世为止,在漳州刺史任上成功地干了数十年。

这样漳州陈氏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治漳州历时一百五十多年。经过他们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使荒蛮僻远、瘴气弥漫的漳州大地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使闽西南从蛮荒啸乱之地一变而为“富庶之区”,堪称功勋卓著,对整个福建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由于他们仁政爱民,多有惠政,所以深受漳州人民的敬仰与爱戴。而对于漳州陈氏整个家族来讲,正是由于家族成员一代代的自身奋斗和不懈努力,才使得家族获得成为漳州第一世家的资本。如果漳州陈氏没有以孝悌为本为先的家训,没有文武兼通、弓马诗书并重的家风,没有家族成员凭借自身能力和努力谋求发展的家族传统,或

者漳州陈氏后继乏人,那么在唐朝那样一个开放性竞争的帝国里,固始之陈迁到漳州后。恐怕也只能是亮光一闪之后,便随之默默无声,甚至灰飞烟灭了。幸而事实并非如此。并且陈元光的子孙中又有陈泳、陈泳之子陈章甫及明代的陈华打回了老家,在那里为民造福,再为家族扬名。

陈泳,字正雅,陈元光曾孙,陈酆之子。陈泳幼年便很有见识。唐代宗大历年间,采访使把他推荐给朝廷,刺史郑昌仕也上表称赞他“其器可比仇香”,请求任命他为京岁邕驾。仇香,一名览,字季智,后汉考城人,汉桓帝延熹中为蒲亭长,务德化,寻入太学。同郡符融、郭林宗谒之,因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学毕归乡里,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等候仇香戴上帽子),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卒。郑昌仕把陈泳比作仇香,是赞叹陈泳有遇事不乱、宠辱不惊的气度。京兆尹常衮也为陈泳“力请”求职。朝命遂外补陈泳,授汝南录事转恩州参军。大历十二年(777),京兆尹黎干请于朝曰:“陈泳酬醉,如钟含音,大小随叩,如水待汲,方圆随器。乞留府摄治中事。”也是夸赞陈泳待人接物,应对自如,稳健静默,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想把他留在府中帮助处理事务,朝廷答应了。大历十四年(779),陈泳丁父忧,守制三年。期满后起用,复补光州司马,寻加本州团练使,回到老家去做父母官。由于他本人才华出众,又公平正直,带头遵纪守法,所以做到了令行禁止,“光人德之”。陈泳有五个儿子,长子陈章甫,次子陈吉甫,三子陈山甫,四子陈嘉甫,五陈秀甫。

陈章甫,字尚冠。唐德宗建中初年举明经,贞元四年(788)

除庐州司理,寻迁西南督府参军。贞元十九年(803)转光州司马,代父为本州团练使。宪宗元和三年(808)再转京兆司田兼领度支郎中。以父病乞归,官至光州左拾遗。翰林承旨裴珀曾夸赞他说:“自古忠孝难全。今章甫在光州,一方无盗,是忠于国;亲养随之,又得晨夕致孝。臣子报君惟此两事。”陈章甫可以做到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两全其美,实属难得。元和十二年(817),陈泳去世,陈章甫扶柩归葬于漳州。敬宗初年,陈章甫复补光州司马加团练使、辅国左将军,“士民爱之如慈母”。由此语可知陈章甫为官能体贴下情,体恤民力,否则,何出此言?

除陈章甫受父命,回居光州固始,恢兴家业,并在那里做官外,陈吉甫袭父职,镇守龙岩,并移居龙岩。陈山甫亦移居龙岩,做了一名医生。陈嘉甫承先祖陈垧之诲,在龙岩儒学中任教授。陈秀甫则任漳州司仓。陈氏家族以国家利益为重,牺牲几代人的生命,历时上百年的治理和经略,使中原文化得以传播到东南边荒地区。由于陈政、陈元光家族及其所率部众均为光州固始原籍,他们从军由中原到闽粤,后几乎全部在此安家落户,所以闽粤地区很多固始五十八姓军校后裔,他们在书自己的祖籍时,多年之后仍写固始。后来明朝郑成功经略台湾,所带部众也多为闽粤之固始籍人,皆因此在台湾成为大姓大族。他们对传播中原文明开发祖国边疆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文化大族忠烈之门

经过上百年生息繁衍的历史,陈姓家族在不间断的析居、迁移过程中,成为漳州声名显赫的名门大族。历史也在不断的分分合合中前进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载笔沿儒习 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3)在线全文阅读。

载笔沿儒习 持弓缵祖风--漳州千年衣冠望族陈元光家族(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800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