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体系下学习小组的建设在教学
《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布置了前置性小研究,内容如下:
1、小朋友,对8 ÷ 4=( ),你有几种算法?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用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你觉得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2、上面的题目很容易吧,那下面的题目呢?请你试试看! 请你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
①分给几个小朋友会刚好分完? 你有几个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给几个小朋友会还有剩余?我的算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上面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呢? 3、我会用竖式计算:
15÷5=□ 23÷5=□??□
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课前小研究
研究下面的图形,将他们分类,想想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你是怎样分类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类?
2、 根据你的分类不同,你能找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7的乘法口诀——开放的前置性小研究
这节课的课前小研究我是这样设置的:1、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方框里。然后观察这行数,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如果能,请在练习纸上表示出你的研究方法(图、算式、文字都可以),并写出口诀。3、你能发现生活中和“7的乘法口诀”有关的问题吗?请写出几个。前置性研究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做出跟书本、同学不一样的答案,他们很开心,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乘法的初步认识》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小研究题
目1:
请你算一算,填一填。
3+3+3+3+3= ( )个( )连加 2+2+2+2+2+2+2+2+2= ( )个( )连加 7+7+7+7= ( )个( )连加 9+9+9= ( )个( )连加 在做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时,学生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了“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乘法初步认识》研究题2:
11
请你出几道像这样的题目:
□+ □ + □= □ ( )个( )连加 □+ □ + □+ □ = □ ( )个( )连加 □+ □ + □+ □ + □ = □ ( )个( )连加 □+ □ + □+ □ + □ = □ ( )个( )连加
5的乘法口诀——我的课前小研究终于新鲜出炉了,我是
这样设计的:
(1)5个5个圈一圈 ,数出有几个5,分别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试着编一编口诀。 (2)仔细观察这些乘法算式和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解决了课前小研究的问题,剩下的教学环节就容易多了: 一、小组交流。
交流课前小研究的成果,说说你的发现 二、班级汇报。 1、 汇报。 2、 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游戏。
2、听口诀,说乘法算式。
3、口算,并说说应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看图解决问题。 5、逛5元超市。 6、五言诗
认识钟表小研究
课前我设计了针对本节内容的小研究,让学生说说钟表的“小脸”上有什么,对钟表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自己画个钟表,最后是认识所示钟表的时间,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是第一次尝试,上课前我很担心,生怕孩子们说不成,甚至做好最坏打算,如果进行不下去我该怎么办。但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很出色,他们不光说到了时针、分针、秒针,一大格、一小格,还说到了一小格是1分钟,一大格是5分钟,一圈就是60分钟。虽说这里面有个别家长的帮助,但他们能够字字句句清晰地表达出来,已是不易。更让我可喜的是,孩子们不仅在自己的小钟表上画出了时间,还说出了画这个时间的理由,琦婷画的是9时,她说:“我喜欢这个时间,因为星期天的这个时间我能钻在被窝睡懒觉!”赵研画6时,她说:“这个时间我最喜欢,因为这个时间我能看动画片。”孩子们说的多好,整节课他们带给我太多的惊喜。
应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前置性小研究:前一天,学校刚好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参观白云国际新机场,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寻找生活中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师:同学们,骆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回去找找生活中能应用乘法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一些例子,都找到了吗? 生:都找到了!
师:好!现在就请你与组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例子吧! 师:说:“掌声响起来!”
生:有节奏地拍掌,暂时结束刚才的小组合作学习。
师:孩子们,刚才在你们的交流中,骆老师发现大家都能认真地参与,而且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一个组选出一个最有趣的或你们认为最难的例子在全班交流,好吗? 师:哪个小组来当先锋,给大家作个榜样? 抢先发言的是急性子的小彤,她说:“我在停机坪上发现每架飞机有6个轮子,请问3架同样的飞机有多少轮子?谁能算出来?”
12
一向都不服输的阿承抢着回答说:“这还不容易?6×3=18,是18个轮子。不过我想说的是,我发现一种更大型的飞机,每架都有10个轮子,导游哥哥告诉我是运输机,请问 3架这样的运输机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阿承说完,课堂上稍稍静了几秒钟又小手如林了。 接着,文静的芊芊站起来说:“你们男孩子就只顾着看飞机,新机场值得我们发现的东西多着呢!我发现候机大厅里两边都有4行棕榈树,每行有4颗,听导游姐姐说,每一棵就要1.6万美元。谁能算出大厅里的这些棕榈树一共要花多少美元?”由于没有学过小数,再加上这道题藏着:“两边都有”这个“机关” ,所以果然把不少小朋友难住了。 一向聪明过人的小萧在笔者正准备顺势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又“抢闸”了,“我和小组的5个同学去秋游,每人吃5颗糖,我们共吃了几颗糖?”话音刚落,就让“大头虾”小明抢答了,“不就是5×5=25颗吗?”此刻,课堂上又稍稍静了几秒钟,平日最冷静的小方站起来了,“问题中的‘我’也要算进去啊!就应该是5×6=30颗嘛!”。
此时的课堂立刻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掌声证明了孩子们为自己恍然大悟而高兴,也证明了他们开始懂得应该如何欣赏他人的劳动。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前置性小研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研究”,就是让学生解答一个问题故事:小熊的爸爸、妈妈买来一张长120厘米,宽60厘米的玻璃桌子,为了安全,他们想买些海绵管把桌子的玻璃边套住,问要买多长海绵管?
1、老师引入:同学们,昨天骆老师把一个问题故事交给你们回去研究,请你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小研究”,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小组交流方法合作学习”
(笔者一直都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与学生一起质疑,分享他们研究的成果。) 评析:“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应该是贯穿于教学活动之始终的,它应该无时无刻地体现在师生合作,生生互教互学等层面上。
三、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全班合作交流汇报方法)。 交流片断: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了,对吗?(学生早已按奈不住) 这是一个小组的汇报:(第三组)
生1:我先来说,我把桌子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就知道该买多长的海绵管了,就是 60+60+120+120=360(厘米) 生2:我是用乘法和加法算的, 60×2+120×2=360(厘米)
生3:我的方法跟第一个同学的一样,我现在突然想到更好的方法,是这样的:(120+60)×2=360(厘米) 60×2=120(厘米)120×2=240(厘米)120+240=360(厘米) 生4:我想说的他们都说了。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谁来补充?
生5:我有补充,120+60=180(厘米) 180×2=360(厘米) 生6:我想向第三组的同学挑战,(120+60)×2中的“120+60”表示什么?为什么乘以“2”,不乘以“3”? 生7:我代表小组来接受你的挑战,“120+60”表示桌子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合起来的长度,乘以“2”是因为还有一个“120+60”。
生6:我明白了,谢谢你! 师:还有疑问吗?
生8:我觉得第三组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点重复,其实60+60+120+120=360(厘米)和60×2+120×2=360(厘米)都是为了说明(120+60)×2=360(厘米)的。
(让学生互相质疑,提问题,弄清每一种算法的意义和依据。) 师:你太棒了,能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大家为他喝彩! 生:全体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筛选、落实知识
1、老师板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评价,选择最优解决问题的方法。 (1)比较,你打算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2)板书: 长×2+宽×2 (长+宽)×2
13
评析:通过展示独立“比一比”的成果,让学生学会表达、交流与评价,并在对他人和自我的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想象的乐趣。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规范的训练。 五、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导入: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2、让学生独立计算右图的周长 3cm 3、议一议,加深理解 3cm
刚才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有关物体的表面的周长倒计算方法进行了
研究交流,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六、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导入:我们现在就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请学生拿出学具,找一找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在自制的记录表上。 记录表
事物名称 长(厘米) 宽(厘米) 周 长(厘米)列 式 计 算 姓名:
3、如果把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也可用作作业)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七、议一议,评一评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有什么感想?
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哪些能用加法计算的例子,第二天上课时先让各学生在小组里说,在小组里评出优秀的再在班里讲,然后评出全班优胜者。这样既符合学生的求胜心理,又让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都能积极去做。小学生对与钱有关的话题特别敏感,我就经常让学生做有关这方面的小调查,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越来越浓。 我们在第一册第一单元
1—10数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节感受课,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个
环节是用手指的动作数1——10的数,顺数倒数,做到手脑并用,活跃思维。第二个环节是听故事找数,要求学生把
故事中的1——10这些好朋友找出来,看谁找得对找得多,故事是这样:猫妈妈生了4只小猫,第1只叫小黄猫,第2只叫小黑猫,第3只叫小白猫,第4只叫小灰猫。有一天,猫爸爸和猫妈妈要出门,他们对小猫们说,要乖乖地在家里,不要到处乱跑。于是,猫爸爸和猫妈妈就出门了。小猫们想,我们已经长大了,也该帮爸爸妈妈干点活了,他们就干起活来。小黄猫把家里的5间房子整理得整整齐齐,小黑猫把家里的6个碗洗得干干净净,小白猫把家里的7盆花浇水,小灰猫8个窗擦得光亮的,猫爸爸和猫妈妈回来了,都夸他们都是好孩子。同学们不但能说出故事里几基数、序数,而且有的说,一共有6只猫,老师问:你是怎么想的?他说:猫爸爸和猫妈妈2只加上4只小猫就有6只猫。你看我们的学生不但会数数,而且对加法应用题有感悟了。第三个环节是瞎子摸棋,小组4人进行活动,每个组有一个杯子,里面有10个棋子,由第一个人随便摸几个棋子在手心,让组内的同学猜有几个,然后放开一起数,看谁猜得对,猜得对的或猜得最接近的数就算赢,在本子上画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小组4人轮流摸,这样,同学们学得多轻松、多活跃啊!最后一个环节是听电话号码摆数,师与生、生与生互报互换互摆电话号码,既是在学习,又是人与人感情的沟通,使我们的数学真正和生活相贴近,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在“
玩中学,乐中悟”的学习环境下,成绩喜人。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用骰子或数卡为学具,
一分钟可做10至30题二、三位数的加减法
在学习数的加法时,我们设计了“加6点”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人一副0——9的数卡,先由第一人洗匀,然后发一张卡给第二人,如果第二人觉得数字小了,可以还要,直到他说不要为止,如果他要的卡的总数比6大,他就输了,如果总数是6或比6小,在小组里是最大的,那这一轮就是他赢,他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别看游戏简单,可是适合小孩子好赢的心理,他们玩起来可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有时老师说下课了,他们还在那里争论不休,一定要比出个输赢来。在这个游戏中,他们不仅学到了得数是6的加法,就是10以内的所有得数都有可能全部用上了,但学生并不觉得这是在学习,而是在打扑克定输赢,而在这游戏中不知不觉把10以内的加法全玩得熟透了。正是这些游戏,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对数学感兴趣。
14
“凑10”的认识课中, 课前研究:
“百分数”一课。
设置情景:妈妈出差带回10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
有两瓶酒,一瓶珠江啤酒,另一瓶泸洲老窖,设问:“喝哪一种酒容易醉?为什么?”
认真的计算数卡的点数,做好记录,希望最后的胜利属于自己。如十六点大(16点为大,超过16为输,16点以下,大者为胜)的学生记录: 一年(1)班
第一人 第二人 第三人 第四人 15① 17* 12③ 14② 18 20* 13② 16① 16① 16① 14② 11③ 14② 18* 19* 16① 16① 13③ 16① 14②
赢3次 赢 1次 赢1次 赢2次
姓名:李建锵 苏铭杰 陈莹 廖瑞曦
这个游戏里包含数的计算、数的大小比较和序数的概念,同时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因享受到合作的快乐而愿意交流,表达自己。这时老师再进一步对成功合作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从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快乐加6点的游戏活动
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时,教材编排了一个快乐加6点的游戏活动,教师讲清楚游戏规则后,请小组示范,然后是小组游戏,游戏一开始,课堂上马上活跃起来,每个小组都尽情地投进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同学在抽数卡,有的同学在计算数卡上的点数,有的同学在做记录,还有的同学在做小老师,就连平时最不喜欢讲话、成绩比较差的几个同学也是那么认真!看到他们个个那么得意忘形,我想这种场面是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未曾出现的。
教学100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报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
我就是这样来设计的:
姓名: 班别: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一、小朋友们,对于下面的题目,请用竖式算,你会算吗? 234+352= 346+43= 523+354= 对于上面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二、上面的题目很容易吧,那下面的题目呢?请你试试看! 456+6= 372+45= 756+35=
753+138= 456+135= 365+456=
你是怎样算这些题目的,对于第一题和第二题的题目,你发现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加、乘减自学题
姓名: 班别:
一、 下面的式子,你能用乘法表示吗?怎样表示? 5+5+5= 1+3+3+3+3=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课前小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