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求商 生活 中的 除法 问题 简单 稍复杂 我的发现: 。
锐角和钝角课前小研究
看书38-39页,试着做做下面这些题。 1、我能将这些角分类。
1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比直角小的角有:( ) 直角有:( ) 比直角大的角有:( ) 我是根据( )进行分类的。 我是这样知道角的大小的:( ) 我发现( )角比直角小,( )角比直角大。 3、我能做出锐角和钝角。 4、我能画出锐角和钝角。
(1) 锐角 (2) 钝角 5、我能找出生活中的锐角或钝角(说一说)
刚开始设计的课前小研究较粗,我在一个班试教之后,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分类”这块困难较大,细化之后发现学生完成得较理想。的确,课前小研究让每个孩子积极地开动脑筋,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并慢慢地学会自己自学课本,而四人小组的交流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这正是生本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改变!
“万以内数比大小”前,我是这样设计前置性作业的:
请你从下列数字中任意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1254、891、11、6407、10000、3241、3687、3205 我的例子 我的理由 我的发现 我还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 “前置性小研究”为学生的“先做后学”搭建平台。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生本数学的前置性的小研究,就是“把球踢给学生”,把研究的过程大胆地交给孩子去完成。先让学生进行前置小研究,再把研究的结果拿来讨论。结果学生的方法真的多姿多彩。
前置性小研究就是上课之前,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介入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想法。学生不是脑袋空空
6
的来课堂,等着老师讲解,而是带着自己的体验、收获、疑问,在课堂里进行展示、交流、探索。这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设计课前的小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研究,为学生的“先做后学”搭建平台。
“认识20-30的数”的小研究。
这节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形成数数的技巧,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的排列规律,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抽象出数的组成,加深对计数单位“十”和“一”的理解。 围绕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前置性小研究的: (一)、数出30根小棉棒,可以( )根( )根的数;还可以( )根( )根的数。每10根一捆,30里面有( )个十。 (二)、21-30的数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个数?用小棉棒摆一摆,在印有计数器的纸上画一画,并说一说: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三)、观察21-30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一、 将数学活动作为课前小研究
在认识100以内数的感受一课时,我采用了将数学活动
“自己数一数”作为课前小研究。
“认识100以内数”课前小研究:
读下面的一段话,让老师给半分钟时间,数一数,你能朗读多少个字?你能默读多少个字?(省略阅读材料) 小组内互相检查,看看数对了没有。 记录:我半分钟时间朗读了( )个字。 我半分钟时间默读了( )个字。 想一想:通过这个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的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数数,将数数的工作快乐地融入到了一项活动中。数,作为一项感受,让学生乐此不彼。课堂上学生还让我也读一读,他们也想数数我半分钟能读多少个字,欲予老师试比高。 二、将收集资料作为课前小研究
“认识人民币”课前小研究(一):
面值 仔细观察,并把它的样子大概画出来 正面 反面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我的发现: 去超市找一找,大约是什么商品的价钱(不用买)
学生对人民币的样子是有大概的认识的,这样的小研究是为了让学生更认真地观察人民币,收集到它的特点,同时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买什么样的物品有个大概的认识,人民币的大小感觉也在收集过程中初步建立起来,在这个例子中收集的过程就是一个先学后教的学习过程。 三、将具体的知识作为课前小研究
“10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课前小研究:
请你从下面地数中任意选出两个进行大小比较。 9、13、43、68、100 我选的两个数 我的理由 我的发现
○ ○ ○ 7
○ 我的其它例子
这是一个将具体知识作为课前小研究的例子。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会凭自己的数感判断大小,但是上升到具体的数学方法,对学生而言还有有一定难度的。“我的理由”“我的发现”两个环节帮助学生主动去寻找判断两个数的大小的本质方法,“我的例子”是一个深化的过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整理的课前小研究可以这样来设计:
内容 面积的意义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生活中面积的应用 我的例子 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或错例分析 我的感受:
“100以内进位加法”中,我给学生们的课前小研究是:
用竖式计算37+25=,在计算中我发现了: ,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比较 我是小小研究家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一稿) 比较 大小 9和13 32和28 37和39 方法一 (画图) 方法二 (数的 顺序) 方法三 (计数 器) 方法四 (数的 组成) 方法五 (数位) 我还有 其他方 法 结果 我的 发现
8
(疑惑:由于担心孩子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就设计的比较细,本意上是一种引导,其实也担心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留给孩子们思维的空间小。)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二稿) 比较 大小 方法一 方法二 我还有 其他方 法 结果 我的 发现 9和13 32和28 37和39 (基于一稿的思考,所以在定稿时,就放宽了空间,对于方法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各位听课老师手上的就是二稿了)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三稿)
从下面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并说一说为什么? 9 13 23 28 比较 大小 ○ ○ ○ 方法一 方法二 我还有 其他方 法 我的发现 (画一 画、说一说、写一写都可) (经过生本专家梅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形成三稿,便觉得豁然开朗,表面上就那么一点差别,可是实际上学问就大了。“送学生一个信任,学生还你一个奇迹”这句话都会说,可是操作起来还是放不开手脚。)
一年级张霞老师《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节课谈谈我的收获! 收获之一:教师的课前准备
上课前,张老师已经在黑板的左上角写出了本周数学小天才的评比标准:我会思考,我会表达,我会发现,我会倾听,我会合作,我会评价。张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能达到这些要求的孩子,就是我们的数学小天才”。教师的激情一下就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激发了他们想当小天才信心了。 收获之二:课中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
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及时提出合作要求:(1)一个一个地说,(2)敢于表达,(3)仔细听,不插话,(4)别人说过的不要再说。我们有时候觉得小组合作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些要求还需要强调吗?须不知我们的孩子有时候就是要我们重复这些要求,要求明确了,孩子们的合作更有序!合作的效果明显! 收获之三: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巧妙 附: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9
比较大小 9和13 方法一(画图) 方法二(数的顺序) 方法三(计数器) 方法四(数的组成) 我还有其他方法 结果 我的发现 32和28 37和39 纵观这份前置性小研究,特别是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有了这些方法提示,绝大多数能够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时有话可说。“我还有其他方法”这一格让优秀的学生有了创造的空间,这样,既落实了基础,照顾了后进生,又为有潜力的孩子留下了可以发挥的空间。真好!此表经梅老师修改后空间更大了,让感受课的特色更明显,让聪明的孩子打开天窗,让孩子们可以看到更宽广的天空! 收获之四:全课总结与本节课知识巧妙结合
结束本节课时,张老师问学生:“这节课,你给张老师打多少分?你给自己的小组表现打多少分?你给
自己打多少分?”孩子们纷纷打出100分、99分、97分,这时张老师让孩子们去掉一个最高分100分,去掉一个最低分97分,最后得分99分,张老师说:“让我们留下可以进步的空间,这样你们才能天天进步”。看似无关紧要的打分活动,其实让孩子们已经会比较100、99、97这三个数的大小了。
课前小研究(10以内的加法知识整理树)
10以内的加法 我的例子: 提醒你注意:
0的认识
我的例子: 提醒你注意: 连加
我的例子: 提醒你注意:
找加数
我的例子: 提醒你注意: 解决问题
我的例子:
提醒你注意:
1、 一年级的孩子小,确实不能独自完成课前小研究,尤其是这种知识整理课的课前小研究,特别困难。结合我们学校寄宿制的实际情况,应该老师做1-3个示范。让孩子们明白该怎么研究,需要完成那些内容。至于不会写的问题,如“我的提醒”,只要能说出来,就行了。
2、 班级汇报,不必四人小组的人都上来汇报,可以选派一名代表上来汇报就可以了。这样,就有代表性,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课前小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