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高三生迅速进入复习状态的七个技巧
一巧:巧用心理暗示
“已经高三了”的心理暗示比什么都重要。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莫过于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形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已经高三了”的意识设定,告诉自己不能我行我素了,倘若慢慢浸入骨髓,那就意味着学习状态的到来、成功的开始。 二巧:巧理每天时间
要保证合理的睡眠安排,建议早上6:00后起床,中午休息30分钟,晚上不要超过23:30。如果上课常打瞌睡,便说明时间安排上有问题,学习效率很低。
实践证明许多原本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因为不注意这点而在高考(微博)中失利。合理调整学习和休息时间,上课才能集中精力。应该意识到,70%以上的知识是靠课堂的,30%知识才靠课余时间弥补。 三巧:巧寻读书环境
要寻找最佳的环境读书。学校环境自不必说了,主要是在家里读书的环境。不论是晚上还是周末,建议尽可能少呆在家里,因为家里是港湾,主要是休息的地方,哪怕有相当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跟两三个同学一起,去图书馆最好,又安静,又有气氛,一起写,有问题还能问,累了也可以休息一会一起玩玩。特别是周末回家不想学习的学生很容易荒废周末。 四巧:巧订学习计划
模拟课程表安排好每天课余时间学习计划表,列出每天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时间段,并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中午几点到几点午睡,傍晚几点到几点体育锻炼、课外阅读或各安排哪几科学习。
每科兼顾到学习的吸收、复习、练习、归纳、预习五大环节,连各科学习期间的休息时间以及睡觉和起床都可列出来。订下学习计划表后,尽量排除干扰坚决执行。 五巧:巧做限时训练
高考是个大系统,各科目是零件,加强限时训练是协调多学科学习、单科学习卓有成效的做法。
在做章节练习时,对每一题分配相应时间,尽量在规定时间完成,最后才对答案,看自己完成练习的正确程度,查找自己知识掌握程度,快速发现自己问题所在,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弥补或矫正。正确率低于70%往往意味着自己在相关章节存在着较大问题。 六巧:巧养三个习惯
最重要的三个“养成”即养成做笔记、做标注、做错题的三个良好习惯,解题过程中千万不要满足于得出答案,要清楚答案从何而来,力求把每一题错的选项改成正确的选项,或指明错误原因,或标出证明性实例、反驳性实例。理科学习通过归纳可以提高复习效率,真正把握各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七巧:巧抓零碎时间
零碎时间来无影去无踪,没用谁都不知道它来过,用了都说好。采用间断性、频繁性背诵,争取零碎的时间,学语文和英语特别需要采用这种方法。
背诵语文、英语名篇名著时,同桌可以相互提示性对背,可提示一句话中的最前面一两个字词。当然,政治、历史科许多评价性内容会随时间而变,可考虑运用简化记忆法或口诀记忆法。咨询中心主任,教授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面对这人生的重要一步,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全心关注着孩子成长的家长,都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 要说压力,其实也不都是坏事。学习、工作完全没有压力,绩效很难呈现;运动员完全没有压力,难以进入必要的竞技状态;生活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人会因陷入“无意义感”而倍加无聊。就如同造就的大桥必然要承载一样,人不可能完全没有压力。 但是,过大的压力,不仅可能造成烦恼,甚至可能使我们距离自己的期望目标越来越远。在高考之前,笔者为考生和家长的心理调节提供一些建议。弹性定位,条条大路通罗马症状:家长给孩子定指标,一定要考到什么分数段、进什么学校才满意,就容易带来过大压力。支招:几乎所有的考生和家长都对高考抱有期望,诸如“背水一战”、“在此一博”,都是这个意思。可是,如果目标是刚性的,而且相对考生的能力来说颇具挑战,那么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我们知道,面对应激,特别是急性的应激,人的反应一般就是“战或逃”。如果能够战胜当然很好,战胜不了可以暂时“躲避”一下也行。可是当面对高考“既无法战胜也无法躲避”时,就容易导致过度焦虑,甚至出现心理失衡。因此,有一个弹性的目标定位很有必要。所谓弹性,就是得有一族目标,有多种可能的选择,它们都可以以不同的路径将自己带向美好的未来。有了弹性,人就有了更多的自信与从容,而它们又更加有助于孩子调整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能力。当然,这些目标得是真心实意能够接受的才行。氛围营造,宽松家庭更怡人 症状:父母取消了自己的一切娱乐休闲,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不仅在生活上呵护倍至,更是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家庭气氛紧张、沉闷。支招:家有考生,对家长而言常常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对孩子的爱和责任,使得不少父母比孩子本身承受的压力更甚。试想,占据考生一天绝大部分时间的学校氛围在备考过程中已经足够紧张甚至压抑,而回到家里还要回应父母“考试分数多少、排名怎样”之类的询问,还要接受严密的学习活动的监督,孩子的情绪可想而知。父母在为孩子的“登顶”揪心可以理解,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助力也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明白什么叫“适度”。关心孩子,又给其适当的自主空间、时间是适度;督促孩子,又充分信任孩子拥有一定的应对能力是适度;服务孩子,又不忽视自身生活的质量,不让孩子产生内疚感是适度;助推孩子,又不越俎代庖而让孩子感觉无力和压抑是适度。“该干啥干啥”,一个适度宽松的家庭氛围对缓解孩子的考试焦虑很有帮助。良性互动,情绪状态更积极 症状:高考阶段,孩子面对父母可能会比平时有更多的“发脾气”、“耍态度”,甚至表现得很“作”。支招:其实这很正常。试想,孩子感觉最安全的就是温暖的家了,在父母前面做最为真实的表达可以理解。而且,孩子的“作”表面看来似乎在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其实在与自己有着最深情感连接的父母面前,他们表达的是自己内在的焦虑情绪,甚至是对自己的不满。看到这一点,我们就明白该怎样去做一个合适的父母了。简言之,谁最会听,谁就成功。这里所说的听,就是予以孩子尊重、真诚、接纳、积极的关注,不仅听其言,还用心去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并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有时,甚至无须什么语言,一个温暖的拥抱、抚摩,就能够传递所有的内容。当人们承受的压力超出自己承受的限度时,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最为敏感的就是情绪。压抑或者抑臸情绪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压抑的情绪如果被诱发出来,造成的困扰
会很麻烦。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去敏锐地觉察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化解不良情绪,努力转化成积极的情绪。管理情绪,促成情绪的积极转化,这可不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在其间的合适把握很有意义。还有,父母自身的情绪调节也很重要。有的父母说,“我急在心里,也不敢有所表现”。其实,即使父母小心注意不去用语言说出内心的焦虑紧张情绪,重压之下的孩子依然会敏感地从父母的非语言信息中读解到,进而可能影响自己。所以,真正从内心放松下来,与孩子有一个良性的情绪互动,非常重要。每次考试,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会而不对”的情况,考试以后很多学生的“借口”就多了起来,要不是...就怎么...等等的话,导致很多家长也相信具有“绝对实力”只是这次没有考好而已,要是把粗心的分数找回来,那么分数肯定可观。很多人指望在下次考试不再出错,事实上一直到高考,绝大部分的学生“笔误”也没有避免。看来,“粗心大意”这几个字虽然简单,造成的后果可是很严重。多数学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原因是他们没有弄明白造成“粗心大意”的根源是什么。据统计,高考中学生“会而不对”造成的失分人均达30分以上,甚至一些学生涂错答题卡。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把这些“意外失分”人为的加上,觉得不该错,分数就不能被扣掉。离高考还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学生们注意。这几年我分析了上千份学生考卷,如果一个学生不真正从根源上来解读这个问题,那么“下次避免粗心而导致的扣分”就成为幻想。以下文章对这个根源进行剖析:1多数学生“粗心大意”源于阅读能力差。 学生审题不细,不能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导致思路混乱,结果答非所问。现实中常常遇见一些学生所谓理科成绩很好,语文和英语成绩一般,但是在考试中由于“粗心”而被扣分的几率加大。很多家长也觉得这个孩子有理科的天赋,知识性格上粗心大意导致扣分,其实学生如果阅读能力差,很难概括性的把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与自己所掌握得知识进行对比联想。答题的时候仅仅是跟着感觉走,不能从整体上去整合思路构思答案。每期班第一课我一般都讲语文,都讲阅读,如何静心下去阅读文章,然后精读,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方面的文章,讲得很慢,但是我相信效果还是很好的,相信在自主招生还有高考中会体现出优势。因为不仅仅从语文阅读、英语阅读这两个方面来看问题,而是从整体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审题这一关就没有什么问题,最起码不会出现“答非所问”这样的现象。我建议对平时那些理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语文和英语两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性格因素。在上面问题上的基础上,一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因素导致失分。不管是平时考试还是大考中一些学生做题总是抱着“差不多”的态度,结果往往会这点扣几分,那点被扣几分,分数就不理想了。第一感觉这个题目会,就觉得自己拿下了,答题角度、方向、步骤等等都有欠缺,不知不觉间分数就被扣了很多。所以说建议出现这样现象的学生,内心一定要明白,考试的时候觉得题目不难,你能答对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就尽力把分数最大限度的拿到。千万不能考试还没有结束就忘乎所以。记得2010年高考,理综卷考试之后很多考生走出考场恨不得蹦起来,觉得自己答题完美了,而事实上,出分之后,这一年查分的学生格外的多,原因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3心理因素。
很多学生由于紧张,造成的瞬间“短路”,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该错的题目出现错误,甚至一些错误都是低级的错误。一直说高考看发挥,是的,很多学生平时的时候成绩都不错,彼此间不分伯仲,可是高考成绩差距甚大,没有发挥好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因此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一份自信。
4时间分配。考试中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在一些题目上花费的时间过多,甚至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考试之后把试卷再次放到面前,觉得题目都会,就是时间不够了,甚至一些学生因为时间分配得因素导致答题卡都没有来得及涂完。这些“会而不对”的问题,全部归纳成粗心大意导致的,也有点牵强,但是确实在考试中能避免这样的现象。以上几个方面,看上去很容易解决,其实不是这样的,需要对考试和复习进行合理的认识,并且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既然一些题目你会做,由于上面的几种因素导致失分,必须要引起你的重视了。这个重视千万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时候小心谨慎”就可以避免了,要想把这个问题避免,还是需要从根源上入手。
一、答题原则:
①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 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答题技巧:
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关注题干,明白问什么,考什么,答题区间提示在哪,怎么答。 三、答案表述技巧
截:选取某一句话、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写进答案就可以了。
改: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写:有些答案在原文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或理解上下文语境。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表达出来。这类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四、考查能力:
1、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 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具体题型分类:
(一)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二)结构类:句子作用,段落作用,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五)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08)、作者的情感变化。 (六)观点态度类。
(七)鉴赏类:某一段落、某一方面。 六、高考题型解读
(一)、理解类(08高考11个省市涉及) 1、问法
a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b 如何理解“……” ? C解释下列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d谈谈你对〃〃〃〃〃的理解。 2、答题内容: 一、句子含意,
二、句子作用(结构、情感) 3、作答技巧: 浓缩句子主干 句子作用定位 结合语境阐发 结合事例推断
例1:08全国Ⅰ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相关段落(语境):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臷,偶尔有芨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帮助高三生迅速进入复习状态的七个技巧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