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整个线体分布有松有弛,通过计算得出现有生产线平衡率为69.6%,根据线平衡的理论来分析,生产在平衡上还有改善的空间;工时量测方式待改善,现有的工时量测方式为定量取平均值,缺少对异常工时的分析;测试站位的人机安排不合理,从观测的结果来看,人员有较长的等待时间,说明人机分配比例没有达到最佳化;长期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人员工作情绪不高,产能提升空间有限。可以通过解决生产线平衡问题来提升产量,而其它问题的改善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升良率的目的。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lwxiezuo.com
第四章 生产线平衡方案实施
第一节 工序节拍平衡改善的步骤
根据上一章对换气扇生产线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典型的单产品流水装配测试线,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调整及改善,生产方式已经较为稳定,随着产量的提升受到瓶颈站位的约束。且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人员的工时会下降,故需重新测定生产线各工作站位的工时,并对各工序的安排再评估及调整,以提升生产线平衡率,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按照生产线平衡理论并结合换气扇实际生产状况,确定改善步骤如下: 第一步:努力提高工人的素质
根据工厂运作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工人的素质。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鼓励他们提合理化建议,加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间接地提升产量及品质。 第二步:确定现在生产线节拍
收集已有生产线工时资料,并按照作业测定理论要求,重新测试并确定各工序的作业时间。 第三步:调整工序作业内容
缩短瓶颈站位与其它站位的节拍差异,重新分配各工作站位的工作内容,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使各工序的工作量均衡。 第四步:对测试段的人机数量进行分析
量测并对现有人机分配方式进行分析,制订人机数量。 第五步:对策实施效果评价
(1)测试改善后的生产线平衡率,及生产效率; (2)比较改善前后的产能状况; (3)产生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确定组装及包装段各工序站位的工时
利用工作研究方法中―取消、合并、重排、简化‖的方法对换气扇装配线进行以下的改进和调整。
一、生产节拍的调整
生产节拍是流水装配线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原装配线由于隘路工序作业时间较长,使装配线上各工作的负荷不平衡,需大量保险在制品,传送带时开时关,由此造成装配线无明显节拍性,各工序之间生产能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lwxiezuo.com
力不平衡,为此,我们给装配线设定一个节拍35.5,且考虑到与其他工序的协调后,确定该流水线的节拍为36秒。
二、工位的平衡和改进原则
根据工业工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对各工位的分布进行改进。改进原则如下:
1、分割出的操作不会给原操作造成困难;
2、分割出的操作尽可能合并到临近工位上,这样可使工艺流程和设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3、被合并的工位不会因作业的增加而使装配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装配线作业非常困难或工作量大大增加分割合并作业要考虑操作类型相同,技术难度相当,使操作人员能够承受。
三、工位的平衡和改进
将装配线的节拍定为36秒后,原装配线上各工位中只有测试工序各工位的作业时间超过新节拍时间。为了使装配线能按新节拍运作,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有必要对测试工位的作业进行分析和改进。采用以下方法来减少测试工序作业时间。
1、操作的分解和合并。
在测试工序中,需要操作的项目较多,这是其作业时间过长的原因。在这里操作进行分解并重新合并到一个工序中去,这样测试工序的总作业时间就会相应减少。由装配线流程程分析图可以看出,有的工序时间较短,低于新设定的节拍。故将一些时间较短的相邻工序适当合并,并增加装配线的平衡率,并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工序1和2合并为33秒,工序4和5合并为34秒,工序6和7合并为31秒。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如下表4-1操作。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lwxiezuo.com
表4-1工序改进表
工序号 1 2 工序名称 检查型号和电机轴 安装电机 固定风轮、箱体、电容 检查 接线 固定压线板 固定接线盒 时间(S) 9 26 人数 1 1 按各工序算出的节拍 9 26 改善措施 合并为一道工序, 分解为3道工序,单间工序加工时间32,35,31 合并为一道工序 合并为一道工序 分解为三道工序,单间工序加工时间为40,43,人数减少为3人 分解为2道工序,减少为2个人 PTS预置时间 33 3 98 3 32.7 35 4 5 6 7 8 27 15 17 1 1 1 2 8 27 15 8.5 34 31 8 测设 208 5 41.6 42 9 合计 包装 142 550 4 19 35.5 203.3 35.5 2、操作的删除和工作台的布置
(1)操作的删除。在接线的时候,原线头在制造车间生产是已经剥过,但由于时间较久,产生铜锈,使线头的焊接性较差。因此接线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需要用剪刀剪去,再重新剥线,耽搁了不少时间。另外由于电机线外皮的剥制长度不够,操作人员还需多剥开22—46毫米并剪去。在改进使时,建议电机生产车间只将电机线剥置操作使用长度,而内芯剥制由接线操作。这样,不 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约了电线。
(2)操作台的布置。按动作经济原则的要求,工具物料和操作装置应布置于操作者面前进处,把定时器、电源线置于左前方工作台空闲处,只需伸手便可拿到,降低动作等级。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lwxiezuo.com
1、检查安装 7、测试1 8、测试2 2、固定风轮 3、固定箱体 4、固定电容 6、固定压线5、检查接线 9、测试3 图4-2工序作业改善图
10、包装1 11、包装2
表4-3改进后的换气扇生产装配线流程 工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工序名称 检查安装 固定风轮 固定箱体 固定电容 检查接线 固定压线板、接线盒 测试1 测试2 测试3 包装1 包装2 时间(S) 35 32 35 33 34 32 33 32 35 31 34 336 人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第三节 改进后装配线的效果
基于上述这些原则和设想,绘制出新的装配线流程程序图4-2,根据新的装配线流程图可计算出改进方案所显示的增产效果
(1) 理论班产:N=(T0*?)/r=(7.5*60*60*0.93)/36=697
=7.5*60*60*0.93*11/336=822 (3) 装配线线闲余率及平衡率计算:
线闲余率A=T2/T1=(r*n-∑ti)(/r*n)=(36*11-336)/(36*11)=15.2% 装配线作业平衡率=1—A=84.8%
(4) 工人数量由原来的19人减少到11人,降低了用工成本。
(5) 生产节拍从原来的41.6秒减到36秒,均衡效果明显,解决了生产瓶颈
问题。
(2) 装配线最大生产能力计算:Nmax=有效作业时间/单间作业时间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lwxiezuo.com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喜临门集成吊顶的生产线平衡问题研究(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