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内蒙古民俗-复习资料(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蒙古民族是一个热情豪放的民族,自古以来有着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蒙古族的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待客礼仪等。

蒙古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无论是见到相识和不相识的人,都要寒喧问候的习俗。寒喧问时年幼者应主动向年长者问候,同时忌讳敞着怀、挽着袖子、叼着烟向他人问候。在人少的场所需要一一问候,但在婚宴、集会等人多的场合,不必一一问候,而是对着众人表示问候。熟人和邻居一天之内数次相遇,都要打招呼,忌讳互不理采。蒙古族的问候礼仪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成了独特的习俗。

从问候礼仪的形式来看,可分为语言问候和动作问候。语言问候,则在相见之后用吉祥的语言表示问候,动作问候则是在语言问候的同时,附和“打千”、行礼、叩拜、换鼻烟壶、献哈达等动作。

从问候的内容来看,可分为日常问候、早晚问候、季节问候、工作问候(祝福)、新年问候(节日)等。

在广袤草原上,对来到自己家中客人认识或不认识,都视为尊贵的客人对待,给予款待。一般听到户外有犬声,该家的主妇、孩子走出房屋迎接客人。客人进屋时将马鞭、弓箭等放在屋外,进门时不能踩门槛。待客人坐好,寒暄问候后,女主人首先要向客人敬茶,并要摆放奶食品、点心等。客人接茶后不能不饮而辞别,不饮而辞是一种不尊重主人的行为。草原上由于人烟稀少。居住分散,一般情况下都要留客人用餐。用餐时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接酒后说吉祥的话,祝福主人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蒙古族的交际礼仪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革时代相传,形成了一种尊老爱友,敬尊他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信仰民俗 (一)原始信仰

原始信仰是以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作为思想基础的,在这种思想意识上产生了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不同形式的崇拜。 1、然崇拜

蒙古先民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气候干旱寒冷,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任自然摆布。他们依赖于自然界,同时又对它产生恐惧和崇

16

拜心理,进而赋予自然界的万物,包括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湖泊、乃至动物和植物都人格化,认为“万物有灵”,从而形成了多种崇拜。在古代蒙古人生活在诸神的包围之中,从而祭祀自然界万物的神灵,祈求自然界万物的保佑。

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把天当作自然界至高无尚的最高神,把天称做“蒙合腾格里”——即长生天。在他们看来,天不仅是处于宇宙之中的天体,而且是操纵万物的神力。蒙古先民对天体的崇拜,可以在阴山岩画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在阴山岩画中有许多巨幅像壁,上面凿刻着重多天神圣像,这些天神或与繁星同在,或与日月同在。着说明天神是住在天上,主宰着宇宙间的一切。古代蒙古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于天神,希望得到天神的庇护和保佑。并把自己的命运与天神紧紧地联

1、竞技比赛

蒙古族智力比赛的游戏有“吉日格”(鹿棋),“沙塔尔”(蒙古象棋),“帕日吉”(贻贝),“沙哈”(羊踝骨)等。这些游戏与蒙古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反映了他们的劳动生产,生活状况及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如:蒙古象棋“沙塔尔”的玩法基本上同国际象棋类似,但它的棋子是由用精美的手工艺雕刻的官,狮,驼,马,车等组成的。又如:“沙哈”游戏是玩耍“羊 骨”的一种游戏,一般有掷 ,弹,拾,摆等几种玩法。通过这些不同的玩法 ,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内容。其中有反映牧业生产,牧业生活特点的游戏(如:赛马,塞驼,挤马奶,接羔等),祈望吉兆的游戏(通过正单立,正三立,四样,四宝等形式来象征幸福)和测试智力与技巧的游戏(包括摆金龟,焱沙哈,争千分,行盟誓, 掷六十)等。因此,蒙古民族的智力较量游戏不仅与其丛事的畜牧业和

17

狩猎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具有检测智力,比试技巧,训练耐力,增进

友谊,祈望征兆等多方面的功能。

2、体育竟技比赛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狩猎游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点的体育竞技活动,其中,被誉为“男子汉三项竞技” 的射箭、摔跤、赛马最具有代表性。

(1)射箭

射箭活动起源于狩猎,后来在军事活动中广为使用。共建不仅是打猎的工具,而且也是抵御敌人的武器。同时又是男子汉比试箭法的器械。在历史的进程中,弓箭作为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的作用逐渐消失,而作为体育竞技比赛的器械流传至今。

蒙古族传统的弓箭是牛角弓、皮箭弦、木制箭、铁箭头。箭靶是用五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靶”,靶的中心是活的。箭射中靶中心后就会掉下来。到了近代古老的弓箭逐渐由钢弓、尼龙弓、金属箭所代替。

蒙古族射箭比赛部分男女老少,是一个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射箭比赛可分立射、骑射两种,射程一般为十、十五步、五十步、一百步等不同。比赛的规则是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射三箭、三轮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决定胜负和名次。

﹙2﹚ 摔跤蒙古语称“博克” 。摔跤运动的产生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古发现,摔跤是在原始部落时期产生的。据蒙古古记载,蒙古部落联盟时期就盛行摔跤运动。是当时选举部落首领的主要条件之一。蒙古人在出征前或凯旋归来时;在重大喜庆节日和祭祀活动中,都把摔跤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来进行比赛。

参加“博克”比赛的人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 、1024等。参加人数的多少要根据其比赛的情况而决定。大型比赛参加人数为512或1024人。中型的128或256人,小型的32人或64人。

“博克” 比赛的胜负采取单淘汰制,无时间限制。参加者的任何一个部位触地为负,一跤定胜负。每轮淘汰半数。“博克” 赛的技巧有多种多样,可以捉、拉 、扯 、推 、等十三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摔跤时可以互捉对方肩膀 、也可互相搂腰 、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 、可抓摔跤衣 、腰带 、裤带等 。在对抗中以手 、腰 、腿部动作的协调配合,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18

和技巧。

“博克”手的跤衣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上身着类似坎肩、紧身、半袖装。蒙古语称“召德格”。多用牛皮、鹿皮、驼皮制作 上有镶包 、亦称泡钉,蒙语 为“陶布柔” ,以铜或银制作。“召德格”的后背饰有精美图案 、图案的形状与颜色各不相同,给人以古朴而庄重之感。跤裤蒙语称“班扎拉” ,用十五 、六尺长的白布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 、活动方便,大方美观。“班扎拉”的外面还穿一种无裆的裤,蒙语称“图呼” ,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各种吉祥图案,底色鲜艳 、图呈五彩,它既有护膝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博克”手足蹬马靴或蒙古靴 、腰缠宽皮带。著名的摔跤手脖子上缀有色彩条的彩套。蒙语称“景嘎” 。

“景嘎”是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得多少名次的标志,是著名摔跤手的象征。 摔跤手们进入比赛场时,分左右俩翼排成俩行,著名摔交手在前,随着摔跤助兴歌,腰胸挺直,俩臂平伸,慢悠悠地上下摆动跳跃进场。这种条约动作蒙古语叫“德比呼”。这种动作优美矫健,犹如雄鹰展翅,是蒙古式摔跤的显著特点之一。

(3)赛马马在蒙古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以狩猎、游牧作为基本生活生产形式的蒙古人来说,马是蒙古人的“翅膀”、是狩猎生产和牧业生产的重要生产工具,有是出门行走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战争中,马给军队提供了极强的机动能力。骑马可以疾袭,也可以速退。由于马的诸多作用,使蒙古人与马之间建立了特殊的感情。爱马和善骑成为蒙古族的优良传统,因而蒙古族素有“马背民族”的美称。

由于上述原因,赛马逐渐成为蒙古族一种特殊的体育竞技活动。蒙古族的赛马大致分走马、跑马、颠马等三种。

走马,即赛马时比侧步的马。马的前后腿交错前进,主要比赛稳健、快速、美观;跑马则是狂奔,马的前后腿同时前进,主要比赛速度、耐力;颠马,是疾速的颠走,主要比赛速度与美观。

跑马比赛的骑手一般是8—12岁的男女儿童,而走马赛、颠马赛的骑手一般都是成年人,因为赛走马、颠马时特别讲究“压走马”和“压颠马”,其目的是保持走马、颠马的步形。

19

蒙古族赛马,参赛马的数量不受限制,赛程一般为20—40公里。直线赛跑和转圈赛跑俩种。

赛马时一般按马的年龄分成赛组,一般情况下分为三岁马比赛,五岁以上骟马比赛和公马比赛等。赛程可按不同年龄段灵活决定。

跑马比赛不用平时的马鞍,而用特殊的赛马鞍,小骑手们穿上别具一格的赛马服装。这种服装各不相同, 主要由赛马者的爱好而定。

在传统赛马的基础上,蒙古族中也产生了马上竞技表演项目。蒙古族马术项目主要有:马上越障、其中包括连续障碍、火球障碍、火墙障碍等。骑射、马上角力、马上劈斩、马球、马上功夫、驯马功夫、驯马套马等。蒙古人在马球、赛马、驯马、障碍、劈斩、骑乘方面达到高度的技巧,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平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飞身上马等动作,其体态之灵活动作之敏捷,使人惊叹不已。

赛骆驼也是同赛马相似的体育竞技活动。赛程分远程、近程两种。远程为三十五里或五十里。近程则二千米、三千米、五千米等不同。骑手一般为成年人,服饰一般讲究轻巧,利索色彩鲜艳,帽子是各种式样,按骑手的喜好而定。

(二)民间艺术 1.民间音乐

(1)民间音乐的特点

美国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从事狩猎业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族的音乐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远古时期的蒙古音乐舞蹈主要是以狩猎歌舞、征战歌舞,萨满音乐歌舞作为基础形式和内容的。

狩猎歌舞反映古代狩猎民的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其中有模仿各种动物,禽兽动作的舞蹈,也有猎民进行狩猎活动的各种集体舞蹈等。

图腾歌舞是与蒙古先民氏族社会时期的狩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有关狼、鹿、牦牛、熊、鹰、天鹅、树木、石头等图腾歌舞,既反映了古代北方各民族的诸多共同点,又有蒙古族图腾崇拜歌舞独特具风彩的特点。

征战歌舞是随着蒙古部落战争的产生,并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起来的。征战歌舞是在临战前的特定环境之下,与鼓乐相配,其场面壮观,气魄宏大,从而起到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内蒙古民俗-复习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内蒙古民俗-复习资料(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78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