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主义的渊源关系。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从研究内容上看,新制度主义从本质上讲并不反对作为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而是对新古典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反映的是人与物的经济关系,这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技术性问题;二是人类的交易活动,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这是如何处理人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励与协调、剥削与被剥削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新古典理论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注重研究人与人关系的传统,把反映人与人关系的制度视为既定的,集中研究人的生产活动;或者被视制度为外生的、并以一种草率的方式描述而使制度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显得无关紧要,如把企业制度简单化为一种生产函数,各种生产要互所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被产量与资本、劳动与技术等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掩盖;市场制度被简化为一种供求曲线,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数学关系。而新制度经济学就是要探寻资源配置的制度结构,试图说明制度确实重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对激励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等;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制度和结构本身,分析制度结构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研究方法上看:与早期的历史描述性的制度主义者不同,新制度主义者与演绎理论间没有根本冲突。虽然他们的著作在风格和内容上多种多样,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接受正统的边际主义理论并尊重其有用性。边际主义并没有被抛弃,但是现在强调的重点是通过研
究先前被忽视了的经济体系的特征来扩大标准微观理论的适用范围。 2.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中的贡献:
(1)对新古典理论脱离实际的假定进行了有效的修正,进而提升了理论的解释力。
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关于经济人行为的两大基本假定基础上的。一个是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经济人具有完全的制度知识。因此,具有协调人们相互之间利益冲突功能的制度安排是不重要的。二是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足够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所处环境的信息,作出最佳方案选择。由于经济人全知全能的假定—完善的理性,制度就不重要了。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范示,是导致其对现实经济生活缺乏解释力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们主张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即现实中的人性。正如科斯所说的那样,“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所以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在制度分析中,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一些比新古典经济中经济人范示更符合人的本性的分析方法。
威廉姆森做了详细而充分的工作。一是提出了经济人行为有限理性的假定。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的基石》(阿罗)认为,现实中的人仅仅是“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原因是信息稀缺、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有限;并提出人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仅仅追求行为结果的“次优”或“满意”,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定。而新制度经济学则继续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最大化假
定,通过设立制度或进行制度创新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协调不完全契约所引起的利益冲突,进而来规范人的行为。新制度经济学下是以有限理性这一人的本性为前提,分析制度的功能、构成及其运行。二是提出了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Oportunism)假定。“机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威谦姆森在借鉴奈特在分析保险契约时所使用的“道德危机(moral hazard)”一词基础上形成的。威认为,“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用非常微妙和隐蔽的手段,会耍弄狡黠的伎俩”,因此,以哄骗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是基本的人性之一。这就需要设定各种制度安排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将新古典理论中一般均衡模型的无交易成本的完全竞争假定,通过引入交易成本范畴而使之更接近现实,等等。因此,要研究现实中人的活动,就必须研究现实中的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风格,就是注重研究现实世界提出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深奥而又精湛的新制度经济理论。
(2)通过调整解释变量而使新古典理论模型更具解释力,如在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制度因素,使得诸多历史过程(如900—1700年间“西方世界的兴起—诺斯语:有效率的组织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1600—1850年间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等”)得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3.代表人物:
自1930年、特别是1960年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把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广泛地运用于研究各种制度问题,并相应地形成了
各种流派。如科斯运用交易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外部性问题,开创了现代产权经济学;威廉姆森运用交易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垂直一体化问题,开创了交易费用经济学和新产业组织理论;诺斯将近产权和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史研究,开创了新经济史学:布坎南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法制度问题,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等等。(本部分内容详见:《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蒋自强、史晋川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是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当代微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新分支,并且逐步融入主流经济学。
第五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立足于其核心概念,经济运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一系列独到的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法律经济学、企业理论、新经济史和国家理论、合约经济学等。下面我们首先对其主要理论作一个总的概括,然后再就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详细讨论。 1.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近几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概念之一。按照一般的定义,交易成本就是指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具体来说,在交易过程中,
交易双方必须涉及到几种类型的成本,一是事前成本(Ex ante costs),事前成本是指交易前发生的成本,如果交易要签定书面合同,则合约的起草要花成本;即使是口头协议,也要交易双方协商交易的条件(the terms of the transaction)。二是事后成本(Post costs),是指在交易达成后保证合同履行的成本。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成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另一些场合,这些成本可能高不可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交易一般是以极大化其提供的净收益的方式进行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交易成本呢?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因素,另一个是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1)关于人的因素。
进行交易的个人都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ly rational)和机会主义的(opportunistic)。有限理性是指个人在交易过程中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因素(contigencies),这将增加事前起草合约的成本,同时也将增加事后解决意外情况的成本。所谓机会主义是指个人可能违反一切合约,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中国俗语有一句话,说有些人就象墙头草,遇风两边倒,这是形容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还有“食言而肥”是诅咒那些背信弃义的人。“坐山观虎斗”,谁赢了投靠谁,都比较形象地概括了机会主义的特征。这些机会主义的行为使交易成本增加,因为人们在进行交易时不得不考虑如何防止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由此需要一些资源的支出。如保险和公证就是这样的一些预防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机会主义行为与简单的自利是不同的,一个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制度经济学PPT(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