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历史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特殊道路的科学;反对古典经济学派所主张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具有一般规律的结论(正如一件衣服不能适合一切人的身材一样),等。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主张用历史方法来研究,即要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更多的归纳的历史研究;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用抽象演绎法研究经济学,等。
2.新历史学派。盛行于19世纪70—80年代(新古典理论—边际主义产生和成为主流经济学时期)。
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施莫勒(1838—1817)为领袖,布伦坦塔(1844—1931)、瓦格纳(1835—1917)、谢夫莱(1831—1907)和毕歇尔(1847—1930)等人为中坚人物。
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新历史学派继承了历史学派的衣钵,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上,他们认为,历史资料所能说明的是各个不同时代的经济制度和民族经济形态的特殊情况,否认经济规律;强调伦理道德、法律和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倡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反对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依然把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根本方法,将历史方法与演绎方法完全对立起来;同时,还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并将其称为历史统计方法。
二、制度经济学学派
新历史学派由于将历史归纳法推向极端而距离科学方法论越来
越远。这最终决定了它在一战后随着德奥帝国的崩溃而淡出历史的结局。但其经济思想的影响尤在,并成为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之一。 1.老制度学派。
老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凡勃伦(1857—1929),制度主义的创始人,曾受教于克拉克(1847—1938,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克尼斯的学生他并没有继承历史学派的衣钵,而是运用“抽象演绎法”构建经济理论体系,成为边际学派在美国的领军人物。他把历史学派的思想引入美国,搭建了德国历史学派与美国制度主义之间的思想通道。),并将历史学派的思想在美国加以传播和发扬,创立了制度主义经济学。
康芒斯(1862—1945)、米歇尔(1874—1948)、阿里斯是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资本主义的后发国家,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后,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真正确立;19世纪末期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学没有经历过古典经济学的阶段,19世纪末期才产生了以凡勃伦为首的老制度主义经济学和以克拉克为首的美国边际主义经济学。
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
凡伯伦在《有闲阶级论》、《企业论》、《论现代文明中科学的地位》、《工程师和价格制度》、《不在所有权》等著作中创立了一套制度经济理论体系,为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后所有制度经济学家遵循的“凡伯伦传统”。“凡伯伦传统”指:一是主张建立以研
究制度演进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理论。在凡伯伦看来,历史是进货的、演进的,不是静止的;社会的发展就是制度的发展,经济制度只是它所存在的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变化受许多即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非经济文化因素所制约。他认为经济学应是一门进化的科学,应以研究制度的演变为目标。二是主张从制度或结构上来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凡伯伦认为,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机器利用(现代工业体系)”和“企业经营”。机器利用是现代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它引发了诸如工厂制度、大规模生产、信用制度等一系列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制度变革,机器利用的目的是无限制的商品生产;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企业的最大利润。大机器大工业时期,市场不能随生产的增加而相应扩大,生产与利润的矛盾便产生了,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正在于这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在于建立技术人员委员会来代替企业经营的统治。(两者之间,企业经营居主导地位,产权决定技术)
康芒斯重视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等。
政策主张:主张对私有经济进行干预,重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反对自由放任。
三、现代制度主义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史
上出现了“凯恩斯革命”。此后,老制度主义便衰歇下去,代替它的是承袭了其思想传统的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
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包尔丁、海尔布罗纳和塞缪尔斯等人。
主要观点: 加尔布雷斯。
他继承了“凡伯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凡伯伦的学说。他被认为是“一个离开主流经济思想而又研究主流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家”。其1973年出版的《经济学和公共目标》(《新工业国》)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其制度主义思想。一是强调公共目标。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诸如失业、通货膨胀、环境污染等一第列问题,关键就在于公共目标被忽视。在主流经济中,经济增长被作为目标和信念,对物的关注超过了对人的关注;因此,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他努力把人们从主流经济学所造成的错误信念中解放出来,使社会重新树立公共目标的信念。二是强调制度因素或结构因素的重要性,主张把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社会和文化)加入到经济分析之中,反对抽象的纯经济分析和数量分析方法。三是认为资本主义存在丑恶和贫困等问题的原因是经济的二元结构。即大公司操纵价格,实行计划生产和销售(计划系统);小公司(小企业、小商贩、农场主等)则听命于市场,由市场波动决定其命运(市场系统)。有权利的计划系统和无权利的市场系统的结合,构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两大系统之间权利分配的不平衡,导致大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小企业进行剥削,
进而导致前者发展状大而后者则凋敝败落,导致经济畸形、比例失调和一平衡发展等,因此,要均等两个部门间的权利。 缪尔达尔。
瑞典经济学家,代表作:《美国的两难处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1944)、《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反潮流:经济学评论集》。
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联系”理论。他指出,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黑人的物质文化水平低下这两因素互为因果并相互强化,从而使黑人问题成为美国的困境。“循环积累因果联系”不仅存在着上升的循环积累运动,也存在着下降的循环积累运动。前者是指“扩展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改善;后者是指“回荡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恶化。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回荡效果”会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不是趋于改善而是更加恶化。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这一理论集中反映了制度主义所共同遵循的整体的和演进的研究方法,即首先关注整体(制度和结构)而不是个体,关注动态的演进过程而不是静止的横断面。
四、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历史学派—老制度主义—现代制度主义——演化经济学的路线,在经济思想史中清晰可见。新制度主义虽然源自老制度主义,但是它独树一帜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新制度主义学者甚至否认自己与老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制度经济学PPT(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