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俄罗斯历史讲义(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口号。然而,这个计划事实上是一种空想。为了“完全地和彻底地取得社会主义地胜利”,再次开始削减自留地和强行购买农民私人牲畜。这些措施削弱了农民地生产兴趣。1964年,肉类生产甚至比1958年的水平还逊色。为了解决农业问题,赫鲁晓夫不考虑气候和地方条件,下令像美国一样到处种植玉米,但玉米收成微不足道。

第三节 赫鲁晓夫的下台

赫鲁晓夫进行的改革考虑不周,充满矛盾,经常导致相反的结果。失去广大群众的支持。

1.在内政方面,赫鲁晓夫在苏共22大(1961年)上提出在2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任务。政府从1962年7月1日起提高商品价格的决定,人们的反响非常强烈。赫鲁晓夫采取的鲁莽措施引起改革派经济学家们的反对,使他失去知识阶层的信任。

2.对外政策也不合理、不连贯。从50年代末起,在“和平共处”的口号下,他积极缓和同西方的关系。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莫斯科。童年,苏联领导在历史上首次对美国进行访问。然而,同美新总统肯尼迪在维也纳的会晤(1961年6月)以失败告终。赫鲁晓夫企图对美国人施加压力的尝试导致了“柏林墙”(Берлинская стена)的出现(1961年8月)。1962年,“古巴危机”(“кубинский кризис”)爆发。这是由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发的。在同中国的关系上,赫鲁晓夫的行为加剧了苏中两国冲突的发展。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

第四节 柯西金改革的夭折

60年代初,苏联以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代价,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实力。这为苏联保持世界强国地位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国家现代化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在苏联经济中,实现根本变革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赫鲁晓夫被解职后,按照苏联部长会议(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主席柯西金的倡议,开始了新的改革尝试。1965年9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做出了关于推行经济方法进行管理的决定。这些决定成为改革的基础。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能够独立地规划自己的活动。更加自由地支配所得利润。柯西金改革(реформы Косыгина)尝试进行得很慢,也不果断,甚至连这样得尝试也没能进行到底。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开始推行的所谓“布拉格之春”(“пражская весна”)的一系列改革,加剧了苏联领导层对各种新生事务的恐惧。这一事件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在国内拒绝任何改革尝试,完全转到保守立场上去。苏联内政中开始了漫长的“停滞”时期(период“застоя”)。

第五节 “停滞”时期

60-70年代,苏联社会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转到所谓的“新阶级”(“новый класс”)——拥有巨大权力和特权的国家官僚阶级手中。官僚内部存在着各种团体,这些团体的私利削弱了中央的权力,破坏了苏维埃体制的完整性。

1.勃列日涅夫尽量回避各种改革,保持各方面的现有平衡,稳定干部队伍。到80年代初,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0岁。

2.依旧借助于行政命令手段来实现经济管理。工业中过分的中央集权和垄断、市场杠杆的缺乏、对个人首创性于个性化劳动的限制等,将经济引入了死胡同。工业和农业的增长速度都在下降。政府只好到国际市场上大量征购粮食,为此花费了大量外汇,这些外汇主要靠出口石油得来。然而,80年代初石油价格

26

的下降又对这一经济支柱造成了强烈冲击。

3.经济的军事化。主要表现在军工综合体中,它带来诸多重大问题。无休止的均被竞赛、不断扩大的军费开支,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苏联经济的封闭性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从60年代下半叶起,苏联生产工艺的落后开始明显加剧。轻工和食品工业的落后导致日用消费品的经常性短缺。排队购物现象普遍,影子经济(теневая экономка)泛滥。

5.出现持不同政见运动(диссидент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苏共20大以后,社会上对许多现象的批评态度发展起来。60-70年代,持不同政见运动发展到顶峰。物理学家安·萨哈罗夫和作家亚·索尔任尼琴等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字广为人知。苏联当局利用克格勃(КГБ)不断地同持不同政见运动作斗争。社会不满情绪持续上升。

第十三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第一节 改革

1985年3月11日,米·戈尔巴乔夫(М.Горбочев)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在“加速”、“改革”(перестройка)、“公开性”(“гласность”)口号下,改革的一个新时期开始了。

1.1985-1986年,推行了以实现党和国家领导层年轻化为宗旨的干部改革。 2.1986年,苏共27大确定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стратегия ускорения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я страны,стратегия“ускорения”)。然而,“加速”政策没有连续性和战略路线。

3.从1986年11月起,在一系列部门允许从事个体劳动。

4.为了加强劳动纪律,开展反酗酒运动(“антиалкогольная кампания”)。 5.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1987年夏天通过《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国营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随后,又推行了租赁承包制,私营部门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合作制企业、商店和餐馆开始出现。

6.从1988年春天起,对外贸易活动的自由化开始。

然而,经济中启动的改革事实上一个也没有贯彻到底。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管理体制。国民经济陷入混乱之中,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工业生产的增殖指标不断下滑。

在经济改革受挫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决定利用政治改革来克服旧体制的阻力。

1.“公开性”的出台。1987年,一种借助大众传媒公开讨论尖锐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政策——“公开性”出台。:“公开性”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重新审视历史。1988年,几乎被斯大林镇压的所有政治和社会活动家都得到平反。“公开性”涉及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一股无法遏制的消极和批判信息洪流在社会上引起思想分歧,对许多苏联人造成了精神创伤。

2.随着“公开性”的发展,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自发状况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从1988年起,各种非正式组织和团体迅速发展起来。“公开性”加剧了各政治、社会、民族和团体利益的激烈冲突。

3.1988年夏,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提出改变社会的政治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将政权由苏共转向苏维埃。

4.1989年5月,按照新的体制进行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选举。举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苏共影响下降。退党成为大规模的行动。

27

5.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非常会议取消了规定一党制体制的宪法第6条。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

第二节 “新思维”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Перестройка и новое мышление”)一书中称:“全人类的价值高于阶级的价值”确定了新的对外政策的三个基本方向:

1.通过裁军实现同西方关系的正常化。

2.缓和地域冲突,放弃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优先的做法。 3.积极发展同各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交往。

苏联的危机及戈尔巴乔夫的退让,以及自1989年开始的苏联从阿富汗的撤离在东欧国家引起了连锁反应。1989-1990年间,东欧多数国家发生了政权更替。新政府的政策急剧地偏离苏联并转向西方。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东西德统一。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被解散。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随之,冷战也终止了。

第三节 社会矛盾的加剧

苏联国内民族关系的紧张早已存在。民主化和公开性政策导致了所有矛盾的表面化。

1.1987年8月23日,即1939年苏德条约签订的纪念日波罗的海三国首都举行了群众性的游行,这一事件成为“主权检阅”(“парад суверенитетов”)的开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运动为其他加盟共和国提供了样板。许多历史问题,其中包括领土问题重新活跃起来。

2.处于关注中心的民族问题导致俄罗斯人与非俄罗斯人之间,以及长期睦邻相处的各个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冲突加剧。纳戈尔诺——卡拉巴赫(Нагорный Карабах)冲突就是一个典型。

3.苏联离心倾向的发展触及到俄罗斯本身。自80年代起,戈尔巴乔夫的反对派鲍·叶利钦(Б.Ельцин)的威信越来越高。1990年夏,在苏共最后一次——第28次代表大会上,叶利钦退党,这一举动大大削弱了苏共的阵地。

4.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宣布为主权国家。后来,这一天被宣布为国家节日——独立日(今俄罗斯日)(День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ныне День России))。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对抗表明,国家实际上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第四节 苏联的终结

为了结局民族问题,还在1988年,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人民阵线旧提出了签署新联盟条约的思想。但是,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国家领导层的支持。于是,在1991年,这些共和国相继宣布自己的主权独立。党每个共和国都将自己的法律置于联盟法律之上时,一场“法律战”(“война законов”)爆发了。

在政治失利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摇摆到保守派一边。后者曾试图通过强力手段来“挽救”国家。戈尔巴乔夫时而从一方转向一方,时而作为“观察家”凌驾于各派之上。他的动摇和矛盾既没能赢得左派的欢心,也没能使右派满意。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命运亦称定局。

1991年3月17日,苏联旧是否保留联盟举行全民公决(референдум),多数人对此持肯定态度。戈尔巴乔夫匆忙同9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就签署新联盟条约(новый Сюзный договор)进行谈判。新联盟原则给各共和国以更大的权力,这一点引起保守派的不满。

28

在条约签署前夕,1991年8月19日,保守派成立了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Государст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по чрезвычайному положению(ГКЧП)),但遭到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领导层和人民的抵制。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总共存在了三天。8月21日晚,戈尔巴乔夫返回莫斯科。然而,真正的赢家并不是他,而是叶利钦。

未遂的国家政变尝试急剧地加速了苏联的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1991年12月8日,在明斯克近郊举行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总统的会晤。他们提出“苏联不再存在”,从而签署了成立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别洛韦日协议》(Беловежское соглашение)。1991年12月21日,在阿拉木图会晤中,又有8个加盟共和国加入独联体(СНГ(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тв))。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不复存在。

2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俄罗斯历史讲义(6)在线全文阅读。

俄罗斯历史讲义(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91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