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流血斗争。最终,斗争以莫斯科王公伊凡·卡利达(Иван Калита)的胜利而告终。1328年,伊凡·卡利达登上大公宝座。从此,大公的统治一直保留在莫斯科。
在莫斯科公国的发展过程中,王公们的政治灵活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伊凡·卡利达同金帐汗国保持着良好关系。40年间,鞑靼人从未骚扰过罗斯。伊凡·卡利达还获得了代蒙古汗在莫斯科和罗斯其他公国征收贡赋的权利。征得的钱财并未全部交给金帐汗国,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留在了莫斯科。他因此赢得了“钱袋”的绰号。
莫斯科的中心位置对于教会管理也很重要,都主教们认为东正教必须处于罗斯南北方的中心点上,因此他们很快便从符拉基米尔迁移到这里。这样,罗斯的政权和教权几乎同时集中到莫斯科。往日的小镇莫斯科发展成为“全罗斯”的中心。同时,也使罗斯具备了与蒙古鞑靼作斗争的先决条件。
第四节 独立之路
14世纪中叶,金帐汗国逐渐衰落并趋于瓦解。与此同时,莫斯科的实力却日渐强大。汗国的一位统帅马麦(Мамай)联合立陶宛,前去讨伐不顺从的莫斯科公国。莫斯科王公德米特里开始招募军队,准备回击马麦军队。罗斯其他公国的武士队也前来响应。
王公德米特里率领大军迎击马麦军队。1380年9月8日,罗斯武士队在顿河旁的库利科沃原野上同马麦军队交锋。马麦军队大败,罗斯人伤亡惨重,就连德米特里本人也受了重伤。莫斯科王公德米特里(Дмитрий)也因此被誉为“顿河王”(“Донской”)。虽然在这次战役以后莫斯科公国还没有摆脱鞑靼人的依附关系,但是罗斯人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并认识到他们能够粉碎敌人。库利科沃战役(Куликовская битва)的政治和民族意义在于它促使罗斯人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坚决地联合起来。
伊凡三世(Иван Ⅲ)的统治在莫斯科国家的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伊凡三世或使用武力,或通过和平协商使周围的邦国(特维尔、雅罗斯拉夫和梁赞等)——归附于莫斯科公国。在他生年的最后岁月,他实际上已经成为统一的罗斯民族的君主。最后,诺夫哥罗德也屈从于莫斯科。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罗斯在政治中朝着专制方向发展。
国家的统一有助于罗斯最终从金帐汗国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伊凡三世不再向汗纳贡,还拒绝到汗国那里去。1480年夏天,作为一种报复,鞑靼汗率军讨伐罗斯。莫斯科军队在乌格拉河(река Угра)对岸与鞑靼军对峙。双方僵持几个月后,鞑靼人撤退。很快,金帐汗国彻底瓦解。
1453年,被罗斯视为世界东正教中心的拜占庭为土耳其所灭。瓦西里三世(Василий Ⅲ)执政时的莫斯科开始以“第三罗马”(третий Рим)自居。
伊凡三世同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非亚·巴列奥略联姻,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新的理由。在娶拜占庭公主为妻以后,伊凡三世便开始把自己当作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此外,伊凡三世还将拜占庭的国徽——双头鹰国徽引进俄国。自此,双头鹰成为俄罗斯国家的国徽。
这样,莫斯科罗斯变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俄罗斯。到瓦西里三世执政末期,东欧出现了一个大国。
第三章 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第一节 俄国首任沙皇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Иван Ⅳ)为大公瓦西里三世的儿子。他天资聪颖,记忆力过人,
6
博览群书,文笔和口才均十分出色。然而,沉重的童年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7岁时,他成了一名失去双亲的孤儿。国家由领主杜马掌管,领主们经常搞阴谋和串通行为,内部口角频繁,经常贬低和侮辱小伊凡。伊凡长大后成为一个神经质和多疑的人。他习惯于认为自己周围全是对手,应当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1547年,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接受加冕并开始独立管理国家。
第二节 伊凡四世的改革
领主杜马(Боярская Дума)作为一个协商管理机构在基辅罗斯时期就存在了。随着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领主杜马转变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领主杜马由王公显贵组成。领主杜马滥用职权的现象引起了伊凡四世的强烈不满。长大成人后,他很快开始利用军职分封贵族的力量限制领主特权。他的理想是建立强有力的沙皇政权。
伊凡四世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变革。
1.组建被称之为“重臣拉达”(Избранная Рада)的新一任政府。 2.举办等级代表会议——缙绅会议(Земский Собор)。会议由领主、神职人员、分封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的代表组成。
3.颁布新的法律汇编——《法典》(сборник законов)。 4.组建常备军(постоянное войско)等。
第三节 特辖制
这是伊凡四世执政后期对国家管理机构实行的一项改革。他将整个国家分成两部分——特辖区(опричнина)和普通区。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辖,沙皇身边配备6000名特辖军人和侍卫;普通区由沙皇交给领主管理。特辖区严密监视所有人并将一切消息禀报沙皇。他们统一着黑色服装,带着扫帚和狗头到处巡游,这种服饰意味着清理俄罗斯并铲除沙皇的所有对手。
血腥屠杀遍布全国。沙皇本人也经常参与审讯和镇压活动。沙皇还拷问和处决了自己的好几个妻子。去世前不久,沙皇一时发怒将自己的长子伊凡——王位继承人打死。民间开始将其称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
第四节 领土的扩大
在全国进行国内改革的同时,伊凡四世推行了积极的对外政策。与先人不同,伊凡四世主要致力于占领非斯拉夫人的居住地。
1.发动对喀山汗国(Казанское ханство)的战争。
2.发动对西伯利亚汗国(Сибирское Ханство)的战争。这件事发生在1581年。以叶尔马克(Ермак)为首的哥萨克人向西伯利亚汗库楚姆(сибирский хан Кучум)发起远征。
3.发动立沃尼亚战争(Ливонская война)。
4.发动同克里木汗国(Крымское ханство)的战争。
第四章 王朝更替
第一节 鲍里斯·戈杜诺夫当政
沙皇伊凡雷帝去世,其次子费多尔(Федор)继位。费多尔体弱多病,实际执掌国家权力的是费多尔的妻兄、领主鲍里斯·戈杜诺夫。费多尔去世后,留里克王朝断代,因为费多尔没有留下继承人。这时,缙绅会议选举戈杜诺夫作沙皇。
戈杜诺夫(Годунов)是一位聪明且擅长心计的政治家。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整顿国家秩序和恢复经济。沙皇费多尔曾经按照戈杜诺夫的倡议颁布了追捕逃往
7
农民的限定时间令。农民几乎完全被固定在地主的土地上。自由的丧失和戈杜诺夫确立的强硬体制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国内开始发生农民暴动。伊凡雷帝的小儿子——王储德米特里(царевич Дмитрий)突然死亡也同样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人们传说,王储是戈杜诺夫下令杀死的。戈杜诺夫越来越失去社会的支持,国内总危机即将爆发。
第二节 混乱时期
1601年——1603年,俄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歉收和饥荒。俄国社会所有阶级和阶层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纷纷卷入战争。在俄国史上,从留里克王朝终结到罗曼诺夫王朝上台之前的这一时期(1603-1612)被称作混乱时期(Смутное время),而王储德米特里的名字则成为这一时代的标志。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继位,引起大贵族的忌恨,国内政局动荡,忧加连年饥荒,人民群众对戈杜诺夫政权强烈不满,农民起义不断。
1604年,伪德米特里(Лжедмитрий)在波兰国王的支持下,带领军队远征莫斯科。1605年,鲍里斯·戈杜诺夫突然死亡,加快了冒充君王者的胜利。伪德米特里以救星的身份进入莫斯科。然而,俄国领主们并不喜欢伪德米特里的政策。以瓦西里·舒伊斯基为首的贵族大搞政治阴谋,再加上莫斯科人的起义,伪德米特里被处死。领主们推举瓦西里·舒伊斯基(Василий Шуйский)作沙皇。不过,他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1606年,俄国爆发了伊凡·鲍洛特尼科夫(Иван Болотников)领导的真正的农民起义。
1608年,又出现了一位伪德米特里。哥萨克和波兰立陶宛军队积极支持他。瑞典军队占领了俄国北部的诺夫哥罗德,波兰也加入了反对俄国的公开战争。
此时,下诺夫哥罗德发起了一场旨在恢复民族国家的运动。领导这次运动的是王公波扎尔斯基(Дмитрий Пожарский)。1612年,以波扎尔斯基为首的军队逼近莫斯科,他们同哥萨克人一起解放了首都。波兰和瑞典军队被驱逐出俄罗斯。俄罗斯统一国家得到恢复。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1月4日,即把莫斯科从外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日子,在俄罗斯被宣布为节日——俄罗斯统一日(День единения России)。
第三节 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
1613年,在获得解放的莫斯科举行了选举新沙皇的缙绅会议。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Михаил Романов)当选。这样,从1613年起,控制俄国王位持续300年多年罗曼诺夫王朝(династия Романовых)便开始了。在罗曼诺夫家族首位沙皇在位期间,莫斯科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态十分严峻。在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Алек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俄国达到了鼎盛。
17世纪上半叶,俄国的版图急剧向东扩展。 1.在叶尼塞河河勒那河畔建立了许多要塞。 2.1689年与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3.1648年杰日涅夫(экспедция Дежнева)首次穿越白令海峡(,Беринговый пролив)。
4.17世纪中叶,乌克兰的一部分领土并入俄国。
第四节 民众暴动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和农民的完全农奴化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加剧。17世纪被称作“暴动”年代。
17世纪最大的民间反抗行动是斯捷潘·拉辛(Степан Разин)领导的哥萨克和农民起义。
8
第五节 教会分裂
17世纪中叶,以“教会分裂”著称的强大的宗教社会运动高涨。这次运动的导火索是1653年牧首尼康(Никон)在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支持下推行的教会改革。
结果,一部分领主、火枪兵,特别是农民站起来为维护“旧信仰”而战。教会和沙皇当局顽固而残酷地迫害他们。俄国东正教会、政府和“分裂教徒”——旧礼仪教徒的斗争持续了很多年。
随着专制制度地巩固,教权与政权之间地分歧不断加剧。尼康的过分傲慢致使他与沙皇发生冲突。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无法容忍牧首的野心,于是尼康在1666年受到教会审判。这样,在俄国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重,国家政权的优先权得到了确立。
第五章 彼得一世改革
第一节 新沙皇登基
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在位时期,俄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时尚,外国的影响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为彼得一世的改革准备了土壤。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有诸多子女,最小的儿子彼得出生于1672年。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去世后,起初是他的长子费多尔继位。然而,6年后,费多尔便去世了。火枪兵发起暴动,结果伊凡和彼得(Иван и Петр)两兄弟都成为皇帝,其中头脑迟钝的伊凡为第一沙皇。实际上各项事务都由他们的姐姐——聪明且受过教育的索非亚(Софья)伙同戈利岑公爵处理。
彼得和他的母亲被逐出莫斯科。正在长大的彼得对于索非亚来说越来越构成威胁。1689年夏,索非亚决定借助火枪兵除掉彼得。但是,领主、贵族、神职人员,最后连火枪兵都转到彼得一方。彼得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了莫斯科。密谋者被处死,索非亚被拘禁在莫斯科的新处女修道院中。从此,彼得开始独自理政。
第二节 欧洲之行
执掌政权后,彼得为自己提出了新任务:他决定赴欧洲学习。1697年3月,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随“大使团”(“Великое посольство”)到欧洲学习。在德国,他学习了军事技术,在荷兰和英国学习了造船技术,在奥地利进行了外交谈判并接触到那里的宫廷生活。同时,他还招聘欧洲专家到俄国工作。
在沙皇外出期间,莫斯科发生了火枪兵叛乱(волнения стрельцов)。1698年9月彼得赶回莫斯科后展开了血腥镇压。次年,又有一批火枪兵被处决。旧军队别摧毁了。
第三节 为夺取出海口而战
俄国没有出海口。波罗的海(Балтийское море)被瑞典控制,黑海被土耳其控制,土耳其手中还掌握着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Крым)。彼得一生都在为争取出海口而奋斗。
1699年,旨在反对瑞典的北方联盟(Северный союз)形成。北方战争(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开始了。俄国毫无准备的参战,因此在战争之初便在纳尔瓦(Нарва)惨遭失败。俄军在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Балтавская битва)中告捷,击溃了不可战胜的瑞典军人。1721年,俄国同瑞典签订了和约:瑞典将芬兰湾沿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卡累利阿的部分地区让给俄国。俄国获得了便利的港口:里加和塔林。俄国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第四节 彼得改革
9
彼得消灭了旧军队,组建了一支新型的常备军。与此同时,俄国史上第一支海军也建立起来了。为培养陆军和海军军官,开办了诸多军事、工程和航海学校。军队内部的体制极其森严,农民被强行抓去当兵,服役期限长达25年。
为实现沙皇的战略目标,必须发展经济。因此,国家开始推行改革(Петровские реформы)。
1.发展大工业。自18世纪开始,俄国在各地区建立兵工厂,发展起炼铜、化学和纺织品工业。同时,在乌拉尔建设金属冶炼厂。乌拉尔成为俄国的工业基础。国家还采取措施发展农业和对外贸易。俄国的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在国家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
2.国家管理机构改革。枢密院(Сенат)成为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各院。全国被分成以省长为首的诸省。所有贵族必须服役,依照《官阶表》(“Табель о рангах”)或在军队,或在民事部门供职。
3.教会改革。教会完全服从于国家机构,由圣主教公会(Священный Синод)取代牧首管理宗教事务。当发现有“威胁国家利益”的情况时,神甫必须向当局汇报。还成立了秘密办公厅(Тайная Канцелярия),以便侦察政治犯罪行为。
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国为帝国,自称皇帝(император)。俄国成为一个绝对君主制(абсолютнаямонархия)国家。彼得时期开始的国家体制保持了两个世纪。
第五节 文化的欧化与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时期,贵族社会的生活和习俗、教育等急剧地发生了变化。
1.改革旧式生活习俗。贵族剪胡子和改穿欧式服装。举办大型舞会,强迫老领主和其他御前人员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带来参加晚会。
2.建立新首都。在彼得看来,莫斯科太保守了。1703年,在芬兰湾岸边涅瓦河入海口处建立起彼得保罗要塞(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随后,在这个要塞周围开始建立新圣彼得堡(“圣彼得的城市”)(Санкт-Петерург)。
3.发展教育,强迫贵族学习。彼得规定,没有文化的贵族不能晋升,甚至不允许结婚。为了发展教育,全国建立起初等教育体系,开设了军事和技术专科学校,创立了海军学院和医学专科学校。1724年,彼得颁布建立科学院的法令。大批外文书籍和教材被翻译出版。许多外国教授、教师以及各方面的专家纷纷来到俄国。俄国的年轻人被派往欧洲各国留学。
4.建立邮政通讯系统,彼得堡和莫斯科开始发行报纸。1703年1月2日,莫斯科出版了彼得亲自编辑的第一份报纸《消息报》(“Ведомость”)。自1700年起,开始推行欧洲采用的儒略历纪年法(юлианский календарь)。
第六节 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彼得一世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17世纪末,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彼得一世完成了国家生活与文化的变革。封闭、保守的俄国转向了欧洲,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工业生产、教育以及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舰队。
彼得一世的改革也产生了一系列比了后果 1.专制政权加强了。
2.文化出现了分裂。教育事业在社会上层得到发展,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却失去了自由,成为奴隶。
3.繁重的赋役以及严苛的管理激起人民的反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阿斯特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俄罗斯历史讲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