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期选举(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5-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多数州, 国会选区划分的提案由州议会提出, 最后由州长批准, 只有少数州交由专门委员会负责。因此, 控制了州长职位和州议会的政党可以享有巨大的政治上的好处, 可以有利于本党候选人的方式来划分国会选区的界限, 从而在今后10年主导本州的国会党团, 甚至国会的控制权。正因为如此, 在此次选举中, 州长和州议会的选举尤其激烈。28

此次选举, 共和党赢得了州长和州议会的多数, 这使其得以在即将举行的国会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据统计, 通过此次选举, 共和党赢得了在2011年将进行席位调整的18个州中的11个。这将给予共和党单方面划分190个国会选区的权力, 而民主党单方面最多只能划分70个选区。29这是最高法院“一人一票”裁决以来对一党最有利的选区重新划分。30

共和党州领导委员会成立了“重新划分选区多数计划”,其目的是努力保持或赢得共和党对在2011年国会选区划分影响最大的州议会的多数。31

美国政府宣布,该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4月1日,美国总人口为3亿874万5538人,与2000年的2.814亿人相比增长9.7%。本次普查发现,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尤其是拉丁(西班牙)裔数量大增,形成了对共和党人相对更为有利的“选民基础”。

http://www.globserver.com/?oo??£/??????

在美国, 中期选举实际上是选民对总统和执政党执政两年政绩的一次全民公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总统第一任期的每次中期选举, 总统所在的政党都要丢失席位, 在众议院平均丢失25个议席, 在参议院平均丢失3个议席, 州长选举则平均丢失4个州长职位。32只有1998年和2002年两次中期选举例外, 当时的执政党在众议院选举中赢得席位。33在州长和州议会选举中, 总统所在的执政党只有2次, 即1986年和1988年没有失去州长和州议会的职位。34如此看来, 本次选举民主党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

历史表明, 美国的政党轮替往往带来政策上的不连贯性。35

当然, 掌权的共和党国会, 也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 冷静处理对华政策。虽然新任众议长博纳对华议案投票立场比较温和, 没有激烈反华记录, 而且传统上共和党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但是, 经济危机迫使共和党同样倾向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企业界也一改过去不关心劳工人权的立场, 把对华经贸关系与人权问题结

2829

张业亮:“2010年中期选举及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美国研究》,2010年第4期,第23页。

Michael Cooper, “Decisive Gains at St ate Level Could Give Republicans A Boost for Years”,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3, 2010. 30

“GOP Can Draw Nearly Half of New House Districts”,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4, 2010. http://voices.washingtonpost.com/thefix/redistricting/gop-can-draw-nearly-half-of-ne.html 31

Keith Johns on and Brody Mullins, “Redistricting Battles Spur Wave of Cash”,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12, 2010. 32

Pamela M. Prah, “Will 2010 Repeat 1994 in Governor’s Races?” The State line Org., October 7, 2010. 33

美国内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中期选举,只有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第一任期的中期选举(1934年)增加了在国会中的席位。 34

John F. Billy, “State Party Organizations: Strengthened and Adapting to Candidates-Centered Politics and Nationalization”, in L. Sandy Maisel ed., The P arties Respond: Changes in American Parties and Campaign (Boulder Colorado: West view Press, 2002), pp. 43-44. 35

Sean Trende, “There Are No Permanent Majorities In America”, Congress, July 2, 2009.

6

合起来,而两党都会把美国描绘成自由贸易的受害者。值得注意的是, 共和党新任议员中的不少成员, 并非传统共和党大垄断财团的代言人。所以, 目前情况下, 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在对华贸易关系上能否做出不同于民主党的地方, 值得关注。36

随着美国反恐战略的渐趋缓和, 必将有一个新的战略目标来动员美国国内各派力量, 中国显然是能同时满足两党各自需要的靶子: 共和党需要通过宣扬中国军力发展带来的威胁来争取恐惧中国崛起特别是军工企业背景的选民; 民主党则需利用中国经贸问题及就业竞争等赢得选民支持。37

对外贸易。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表明, 44%的受访者认为自由贸易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政策对美国有坏处, 其中54%的共和党受访者持这种观点。认为自由贸易导致美国就业下降者占受访者的55%。在双边贸易中, 认为与中国的贸易对美国有好处为45%,有坏处为46%。这也可以预示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的摩擦会增加, 要求中国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压力也会增加。奥巴马政府为了争取选民, 在这些问题上调整的余地不大。近年来的选举历史表明, 选战中间攻击对方对中国软弱, 已是一张有用的牌。选举之后, 这张牌还会使用, 特别是利用美国民众对美国衰弱的担心和忧虑。38

“茶党”运动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其兴起既与当前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那么, 它也可能会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变而渐渐淡出政治舞台, 因此不宜过分夸大其对美国政治生态的冲击。但我们应该看到, ",茶党",的发展, 直至参加美国地方选举, 是一种对民意的最大限度的表达, 并且是通过有序、合法的渠道表达民意。39正如《时代周刊》所指出, 茶党运动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 那些传统政党对政治的掌控, 远不如其领导人所愿意相信的那样严密, 而在问题丛生的时代, 比如当前这个时代, 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最好都要对此心存畏惧。”40

2009年以来的茶党运动就是这种保守主义、民粹主义与公众愤怒情绪结合的产物。在本次中期选举中, 茶党发挥出巨大的动员力, 是共和党获胜的重要因素。 http://www.teaparty.org/

选举政治对于国会贸易政策倾向的影响是间接的、深远的,它会在之后一段时间内慢慢显现。

美国舆论指出,“奥巴马拯救了资本主义, 却失掉了中期选举”。41

3637

李庆四:“中期选举后的美国对华政策”,《美国研究》,2010年第4期,第52页。

Jonathan D. Pollack,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sian Security Order: Assessing China’s Impact”, in David Shambaugh ed. Power Shift: China’s Rise in Asia and Ameri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p. 334. 38

梅仁毅、杨强:“中期选举与美国未来政治走向”,《美国研究》,2010年第4期,第48页。 39

赵敏:“美国‘茶党’运动初探”,《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0期,第35页。 40

David Von Drehle, “Why the Tea Party Movement Matters”, February 18, 2010.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966475,00.html 41

“How Obama Saved Capitalism and Lost the Midterms”,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 2010.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0/11/02/how-obama-saved-capitalism-and-lost-the-midterms/

7

传统的贸易政策理论对贸易政策的研究

传统的贸易政策经济学分析法(纯贸易理论)从微观主体和微观行为出发,指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自由贸易能够实现福利的最大化,任何形式贸易保护都是不必要的。但是,现实中人们发现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存在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政策。因此,人们试图从各种角度寻找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指出一定条件下,一国实施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可能提高当期或者未来的福利。主要的理论依据包括:最优关税论、幼稚产业保护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等。

政治学对贸易政策的研究

政治学家对一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学分析由来已久。政治学的主题是研究政府或国家的活动和行为,包括权力、权威和冲突,以及政治系统的替社会作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功能42。严格的说,政治学并没有单独将贸易政策研究作为一个独立主题,而是将其放在对国家政策的一般性探讨之下,涉及贸易政策的相关研究包括两类主题:(1)政策的功能和动机;(2)贸易政策的决定过程。前者主要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来研究贸易政策,而后者则侧重于贸易政策决定的过程,即指出政策是怎样决定和形成的,类似于经济学的实证研究。

1、从国际关系视角进行的研究

在公共选择理论结合经济学分析之前,政治学对贸易政策的研究侧重于将其放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框架下进行考察,探讨贸易政策作为一国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贸易政策同外交政策、军事政策等政策一样,只是实现国家利益或影响国际关系的工具。

在传统的政治学国家中心论(即将国家或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思路下,政治学者认为,国家运用贸易政策来维护国家至高无上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利益,比如国家安全的需要、外交政策的需要、公平贸易的需要等(Baldwin,1985)。这充分体现了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单一的、理性决策的角色来进行分析的本质。特别的,在研究大国的兴衰问题以及霸权国如何应对新兴国家挑战时,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建议。

吉尔平的“国家霸权论”从国际自由贸易政策体制的供给方(霸主国)角度揭示了贸易政策转变的国际政治根源43。该理论指出,霸权兴衰的经济根源在于单个国家作为霸权国,无法长期独立承担国际政治经济的‘公共成本’。在自由经济条件下,实施竞争机制使市场上经济力量分布和格局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其它国家将有可能依托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跻身于最有利润的市场,以此蚕食霸权国家生产率优势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国家规模及其对国际体系控制范围的扩大,霸权国的控制收益开始递减,而维持这种控制所需要的成本却越来越大,进一步扩张的边际成本也开始变得高于边际收益。因此,霸主国因开放自己的市场而蒙受了经济损失,国际体制的搭便车者则不但从经济上加重了公共商品的成本负担,削弱了霸权国家的实力,而且从道德和信心上也使霸权国家感到沮丧,失去了向国际社会提供自由经济体制的意欲和动力。总的来说,霸权国家在霸权上升和稳定期时,将倾向于维持自由贸易体制,但当面临有力的挑战者时,外部竞争冲击和维持体制的成本将迫使它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以维持自己的经济利益。很明显,在其理论中,保护性贸易政策是霸权国在霸权衰退

4243

艾萨克:政治学的视野与方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年,第359页。

参考[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8

期内的遏制性政策手段之一。

2、国内政治研究视角

另一类政治学主题的研究侧重于分析作为国内政治一部分的政策决策过程。典型的分析范式包“制度”和“利益集团”分析方法。

“制度”研究范式主要研究在不同政治体制下,贸易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权力分配、决策程序、机构和利益集团的矛盾和合作,以及支配主体行为的理念、原则和思想。该分析方法强调制度设计、制度结构和制度变迁如何影响贸易政策决策的权力分配,从而决定贸易政策的性质,认为制度结构对个体和集团的利益和能力起调和作用,政府官僚可以利用和改变制度结构从而形成有利于自身的权力再分配。因此制度范式认为政府精英和决策者在对外贸易政策决策中起决定作用,又被称为“精英决策模式”44。

利益集团分析方法则认为贸易政策是有影响的利益集团竞争角逐的结果,政府制度不过是为利益集团的角逐提供了一个竞技场,而不会对政策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Schattchneider(1935)在其经典著作《政治、压力与关税 》中,分析了美国 1930 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出台的政治经济背景,开创了从利益集团活动和影响的角度分析贸易政策的先河。戴斯勒的经典著作《美国贸易政治》(戴斯勒,2006)则对一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政治决策过程进行了阐述,融合了“制度”范式和“利益集团”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国内政治力量的利益冲突来考察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影响,应该说是微观主体行为研究的细化。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公共选择理论45研究方法的兴起,经济学家对政策问题重新进行了系统反思,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为填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奠定了基石,成为近十多年来贸易理论迅速发展的一个令人瞩目的领域。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将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作为公共政策决策的具体形式之一,从社会利益分配及冲突的视角去探寻贸易政策产生和变化的政治过程,从而比纯贸易理论更好地诠释了现实中贸易扭曲政策的存在、形式、结构和演变。另一方面,它又将经济学微观分析和“个人主义”与“自利理性”引入到政治学中,探讨追求“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治市场”的均衡,从而区别于传统政治学以集团或国家作为分析主体的“整体论”方法和政治学理想化的利他主义假说。可以说,公共选择理论在纯贸易理论与政治学框架之间搭建了跨学科的桥梁。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是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模型来解释和描述贸易干预政策的制定机制、过程、政治意图以及结果,它是对传统的政治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综合发展。其核心思想认为:从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的目标看,贸易干预政策的福利效果与自由放任贸易政策相比总是次优的,然而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却在社会的公共选择过程中“优于”自由贸易政策,因此,其真正根源必须从政治市场中来寻找答案。更近一步说,贸易政策变化导致的收入分配效

4445

参见[美]托马斯·戴伊和 H·齐格勒:美国民主的讽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公共选择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一种思潮。Buchnan、Tollison和Tullock是早期的开拓者,其最初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之间的联系,发展一种交叉学科的研究框架来分析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秩序,从而反对当时盛行的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

9

应促使政治市场中的参与者──选民或公众、政府、官僚、利益集团、乃至外国人──将根据各自的目标或既得利益产生对贸易政策的需求和供给,关税率、非关税壁垒、补贴率等作为贸易政策的“价格”在政治市场上出清,达到均衡稳定状态,从而决定了贸易政策选择的质量和数量。很显然,一国的政治制度、体制和结构特征决定和制约着贸易政策的各个方面。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包括“实证”和“规范”的两个分支,前者描述贸易政策是什么以及是如何产生的,运用标准的“目标—约束”模式,求解主体的最大化问题得到均衡解或博弈解;而后者则注重描述贸易政策应该是什么,出发点是贸易政策的福利效果。鉴于本文的研究主题旨在揭示贸易政策是如何被决定的,因此下文的综述将集中于“实证”的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而略去有关“规范”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相关的内容可参见盛斌(2002)。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对纯贸易理论无力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普遍存在的困惑,它引入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式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角度来探究贸易干预的水平、结构、形式和变化。

美国典型的政治特征是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政治。两党各自具有差异性的政策倾向。传统上看,共和党比民主党更支持自由贸易。但随着国际和美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两党在贸易政策上的差异逐渐缩小46。克林顿的执政经历证明民主党政府同样可以主动积极地支持自由贸易,并最终将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和人权问题脱钩。而布什政府的多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显示,共和党政府在敏感产业上,也会采用不惜使用关闭市场等强硬手段。

在贸易政策上,民主党代表其基础选民和工会的利益,要让因工作机会外移而失业的工人重新就业,不得不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反观共和党党纲,则更多考虑到美国大财团和大企业的利益,坚持一贯支持自由贸易的立场,不仅未对美国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加以限制,而且为回应民主党的指责,甚至刻意宣扬美中双边贸易“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美国的农民、工人和公司创造了工作和出口的机会。”

由于美国选举政治的缘故,公众舆论(专指美国公众对政府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做法上所公开表示的意见)在美国国内和对外政策的制定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们不仅反映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呼声,同时也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造成压力并施加影响。当然,决策者不仅仅单纯地将公众舆论作为决策的参考,而且也反过来影响舆论甚至制造舆论使公众支持某一项政策。

公众舆论大致分为普通公众舆论和精英舆论两大类。精英舆论指政府官员、国会议员、专家学者等对美国外交和外贸等问题做出的评论以及一些特殊的热心公众的观点,这些舆论往往能够引导普通公众舆论,从而获得公众对某些政策决策的支持。

46

戴斯勒:《美国贸易政治》,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第169-171页。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期选举(2)在线全文阅读。

中期选举(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260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