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期选举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5-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已基本落下帷幕。共和党取得了中期选举的重大胜利,在国会众议院中取代民主党成为多数党,从民主党手中净取63席,以242席对193席遥遥领先于民主党;而在参议院中,共和党大幅度缩小了与民主党席位数的差距,从民主党手中净取6个席位,从而在参议院中仅以47席对53席落后于民主党;而在州长选举中,共和党从民主党手中净取6个州长席位,以29对20的大比分占优。同时,共和党在州议会及地方选举中也取得了比2008年选举更好的战绩。1

在美国选举中,选民出于对候选人所属党派的支持而投票占有重要地位,半数以上的众议员选区基本上是民主与共和两党众议员的安全选区,真正发生党派转换的众议员席位数非常有限2。此外,大部分众议员选区在中期选举中的党派归属与两年前总统大选中的党派归属是一致的3。这就是说,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民的党派偏好。然而,鉴于中期选举中选民的投票率明显低于总统选举年的投票率,为了赢得席位,动员潜在支持者投票几乎被看作是唯一的决定因素4。而对选民投票倾向产生关键影响的是与选区密切相关的若干因素,包括在位者的优势、挑战者的素质、竞选资源的使用、全国议题与地方情况的结合等。5

首先,在位者优势。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存在着显著的在位者优势。罗伯特·S.埃里克森研究了美国国会众议员选举中现职众议员和挑战者之间的竞选效果之差异。他发现,现职众议员具有明显的选举优势,他们可以利用职位为自己选区的选民服务,以增加知名度和在未来获得额外的筹款能力。6戴维·R.梅休指出,1956年至1972年间,在国会众议员选举中,候选人得票差距不大的选区数量迅速减少,并且在更长的时间段里也呈现出候选人得票差距明显拉大的趋势。他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其中得到最广泛认可的就是在位者拥有明显的选举优势,而且在位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7根据统计数据,自1946年至2006年的历次国会众议员选举中,参选的在位众议员90%以上能获得连选连任8。而在此期间参选的在位参议员,也具有明显的在位者优势,其中1982 年之后,75%以上参选的在位参议员都能够成功当选。9

1

中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在两次总统选举年的中间点,二者都是偶数年份,但后者能被4整除。中期选举的选举日是该年11月的第一个周一后的第一个周二。美国由50个州、华盛顿特区、5个主要领地和其他一些小领地组成,中期选举除至少在众议员选举上涉及50个州之外,还或多或少地涉及华盛顿特区和其他若干领地。本文讨论中期选举时,只着眼于各州,不讨论华盛顿特区和相关领地的情况。 2

James E. Campbell, “The Seats in Trouble Forecast of the 2010 Elections to the U. S. House”, P 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 Vol. 43, No. 4 (October 2010), pp. 627-630; James E. Campbell, “Explaining Politics, Not Polls: Examining Macropartisanship with Recalibrated NES Dat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74, No. 4 (Winter 2010), pp. 616-642. 3

参阅《库克政治报告》1997年以来所提供的一系列党派投票指数报告。对第111届国会的选区党派投票指数的分析见Cook Political Report, “Partisan Voting Index Districts of the 111th Congress, Arranged by State/District”, April 10, 2009, http: //www. cook political.com/sites/default /files /pvistate. pdf. 4

Rebecca B. Morton, Analyzing Elections (New York, NY: Norton, 2006), pp. 19-21. 5

Gary Jacobson, “The 1994 House Elections in Perspective”, in Philip A. Klinkner, ed., Midterm: The Elections of 1994 in Context (Boulder, Colo.: West view Press, 1996), pp. 1-20. 6

Robert S. Erik son, “The Advantage of Incumbency in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Polity, Vol. 3, No. 3 (Spring 1971), pp. 395-405. 7

David R. Mayhew,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The Case of the Vanishing Marginals”, Polity, Vol. 6, No. 3 (Spring 1974), pp. 295-317. 8

Norm an J. Ornstein, Thomas E. Man n and Michael J. Malbin, Vital Statistics on Congress 2008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8), p.57. 9

Norm an J. Ornstein, Thomas E. Man n and Michael J. Malbin, Vital Statistics on Congress 2008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8), p.58. 与众议员竞选相比,参议员竞选中的在位者优势可能较不明显,因为在位众议员在历年中几乎每次都有80%以上的参选率,而参议员再次参加竞选的概率明显低于在位众议员。对参议员重新当选概率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参议员更倾向于策略性地避开同强劲的挑战者竞争。

1

其次,挑战者个人素质。挑战者个人素质对中期选举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马丁·P.瓦滕伯格认为,在美国竞选体制下,政党认同越来越弱,选举的中心越来越依靠高素质的候选人而不是依赖于政党组织。当与在位者竞争而不是与其他新人竞争空出的职位时,候选人的素质尤为重要。10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高素质人才往往在挑选竞争对手时十分注重策略,不愿意挑战在位者,尤其是不愿意挑战声望高的在位者,而素质较低的人则更倾向于珍惜挑战的机会。民主党与共和党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发掘高素质的挑战者代表本党参加竞选。加里·雅各布森指出,在挑战者的积极性方面,民主与共和两党之间存在着差异,民主党在州议会等更低的层次上有更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他们有更大的参选热情,因而更有可能选择挑战在位者。11L.桑迪·梅塞尔发现,民主党之所以在2006年众议院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两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主席拉姆·伊曼纽尔成功地说服了50名左右的高素质候选人参选空缺席位或被认为较弱的在位者席位,而且这些候选人几乎全部获得了胜利。12

第三,竞选资源的合理使用。竞选资源的合理使用对中期选举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民主党与共和党党组织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判断哪些选区属于需要集中投入竞选力量来进行争夺的选区,并把这些选区标定为角逐选区。两党都会把主要财力、人力和精力集中到角逐选区,而不是浪费在自己或者对方的安全选区。两党往往针对全国性形势在资源使用方面采取攻势或者守势。例如在1994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把大部分资源集中投给了比较有经验的挑战者,重点突破在1992年总统选举中给老布什大量投过票但在众议员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胜出的选区;而民主党则采取守势,把主要资源投给了在位者而不是挑战者。13

而在2006年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主席伊曼纽尔力排众议,甚至不顾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华德·迪安的反对,把各种资源集中用在他认为可以经过努力获胜的选区上,并最终取得了几乎令所有人吃惊的战绩。14

第四,全国议题与地方现实情况的结合。全国议题与地方现实情况的结合对中期选举结果影响甚大。一方面,从宏观的统计结果来看,如安格斯·坎贝尔所说,总统所在政党在大选和中期选举中的确存在参众两院议席数量起伏的问题。15

詹姆斯·坎贝尔对1868年至1988年之间两党在国会选举中的议席数量起伏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总统所在政党在总统选举年和中期选举年之间存在明显的议席起伏。161988年之后的数据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一规律。17总体上说,总统选举年和中期选举年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正负连带效应。换言之,在总统选举年,选民们更容易把票投给与自己所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同一政党的其他公职候选人,而在中期选举年,选民们更容易由于不满总统的现实政策和施政能力,

10

Martin P. Wattenberg, “From a Part is an t o a Candidate centered Electorate”, in Anthony King, ed., The New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2nd ed (Washington, DC: AEI Press, 1990), pp. 139-174. 11

Gary Jacobson, “The 1994 House E lection s in Perspective”, in Philip A. Klinkner, ed., Midterm: The Elections of 1994 in Context, pp. 1-20. 12

L. Sandy Maisel, American Political P arties and Election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65-66. 13

Gary Jacobson, “The 1994 House E lection s in Perspective”, in Philip A. Klinkner, ed., Midterm: The Elections of 1994 in Context, pp. 1-20. 14

L. Sandy Maisel, American Political P arties and Election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 66. 15

Angus Campbell, “Surge and Decline: A Study of Electoral Chan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24, No. 3 (Autumn 1960), pp. 397-418. 16

James E. Campbell, 1991. “The Presidential Surge and Its Midterm Decline in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1868-1988”,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53, No. 2 (May 1991), pp. 477-487. 17

Norm an J. Ornstein, Thomas E. Man n and Michael J. Malbin, Vital Statistics on Congress 2008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8), p.55.

2

减少对总统所在政党其他公职候选人的支持。

另一方面,如果全国性政策争议不能与地方情况很好地结合处理的话,既可能造成全国性政治气候不足以有效影响具体选区选情的情况,也可能造成各选区之间缺乏协调和呼应,不足以形成全国性声势的情况。不过,无论全国性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两党在自己的安全选区之外,都需要采取具体的选举策略来赢得竞争性选区。对于具体的候选人来说,在争论激烈的全国性问题上选择本选区选民所希望的立场非常重要。一个例子是,即使是现任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在亚利桑那州居民的反移民呼声之中,也不得不缓和其亲移民的立场,以求获得连任。同时,将竞争性选区所关心的若干议题全国化也是赢得选举的重要手段。在1994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人相互协调,成功地放大了民众对克林顿政府的不满,取得了相当大的联合效益。18

然而,又有一些因素限制了共和党取胜的空间,使民主党保住了其基本政治阵地。这些因素是:

第一,两党在社会中都拥有一定的基本支持力量,而这些支持力量在某些选区的集中度很高,从而形成了两党相对稳定的安全选区。从人口构成上看,妇女和少数族裔更倾向于支持民主党,而共和党更多地代表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男性清教徒;从地域分布上看,民主党在大中城市中获得的支持度更高,而共和党在小城镇和城市郊区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从经济状况来看,低收入阶层更倾向于支持民主党,而中高收入者更倾向于支持共和党。

美国各地民众对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持情况比较复杂。民主党和共和党长期各自保有大量安全选区的局面,很难用全国层面的政策因素和全国范围内的民意测验来解释。简单地将各州划为共和党的红州和民主党的蓝州,也不足以反映众议员选区的党派归属。实际上,在同一个州内往往存在两党各自的安全选区,例如纽约州的纽约市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而纽约州的北部地区则基本上是共和党的天下。即使在纽约市,也存在一些集中支持共和党的社区。安德鲁·格尔曼及其合作者指出,无论是在总统选举中还是在联邦众议员选举中,收入水平较高者如果身处红州,则其投票给共和党的概率比其身处蓝州时投票给共和党的概率更高,而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这种差异则并不明显。19本次中期选举中,基于党派的投票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民主党仍然在大部分传统安全选区,尤其是在东北部和太平洋沿岸的传统安全选区取得了胜利,没有出现大的崩盘现象。20

第二,民主党人在本次面临换届的参议员和州长中数量有限,因而共和党可以获胜的空间有限。在参议员选举中,有将近2/ 3的席位没有参与竞选,这一因素对共和党没有取得参议院多数党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共和党在对37个参议员议席的竞选中从民主党手中净取了7席,如再夺得3席就可以在参议院中与民主党形成平局,但是参选议席的数量制约了共和党取得更大的胜利。在任期未到的参议员席位中,民主党参议员占38名,加上2名参加民主党党团活动的独立参议员,民主党在留任参议员数量方面以17席差距远远领先于共和党。如果所

18

Gary Jacobson, “The 1994 House E lection s in Perspective”, in Philip A. Klinkner, ed., Midterm: The Elections of 1994 in Context, pp. 1-20. 19

Andrew Gelman , Lane Kenworthy, and Yu-Sung Su., “Income Inequality and Partisan Vo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91, No.5 (December 2010), pp. 1203-1219. 20

关于本次中期选举的党派投票情况,可参阅福克斯新闻网对投票站出口民意调查的分析:FoxNews.com, “Women, Independent Voters Show Biggest Swing from 2008”, November 3, 2010,

http://www.foxnews.com/politics/2010/11/03/women-independent-voters-biggest-swing/

3

有参议员议席都进入竞选议席范畴的话,共和党几乎肯定会夺取参议院多数席位。在州长选举中,13个州长职位不参加换届选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和党获胜的规模,否则共和党很可能会夺得更多的州长职位。

第三,国会议员和州长选举中的在位者优势。在本次众议员选举中,在位议员的优势依然表现得很明显,有300多名在位众议员连选连任,而且在位时间的长短明显与胜选概率成正相关关系。在参选的民主党现任众议员中有52人在正式选举中落败,共和党则有2人落选,此外两党还各有2名议员在预选中落选。在落选的现任众议员中,半数以上是2006年和2008年刚刚当选众议员的新人。在参议员选举中,参选的现任参议员中只有4人落选。在州长选举中,寻求连任的7名民主党州长和7名共和党州长中,仅有2名民主党州长在正式选举中落选,1名共和党州长在预选中落选,其余11名州长都取得了选举胜利,获得了连任。21

无论是从公众舆论还是从候选人所公开讨论的重点议题来看,本次中期选举的主题都是围绕美国经济问题的国内政策议题,外交问题和中美关系主要是作为与美国经济问题相关的次要议题而进入选民视野的。与总统选举相比,中期选举受外交议题的影响要小得多。这与美国公众对外交的看法有密切关系: 外交更多地被看作是总统的职责,公众认为国会议员、州长,以及州和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是对各自的选区负责,而不是考虑整个国家的外交利益。而且,即使在总统选举中,除非遇到重大的国际挑战或危机,内政问题的重要性在公众眼中也往往超过外交问题。本次中期选举正值美国经济遭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国内经济问题自然成为压倒性的议题。尽管如此,此次中期选举的结果将对美国内政和外交,尤其是美国国内政治带来重大影响,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美关系。

在共和党阵营中,持自由放任主义立场的茶党运动不仅导致数名持温和立场的共和党议员落选,而且迫使包括麦凯恩在内的许多共和党候选人在竞选中向更保守的政治立场偏移。此次中期选举中备受关注的茶党并不是一个政党,而是2009年以来在美国各地形成的一场草根性政治运动,它们在全国范围内相互呼应。茶党运动主要是抗议性的,其支持力量大体上可以视为共和党内的右翼势力,比一般的共和党人更强调政府权力应当严格限制在宪法授权的范围之内,不能干涉未获宪法明确授权的事务。茶党运动在本次中期选举中支持了129名共和党众议员候选人和9名共和党参议员候选人参选22。在参议员选举中,茶党运动既是马尔科·鲁比奥在佛罗里达州、兰德·保罗在肯塔基州分别当选的关键因素,也是共和党痛失特拉华州一个参议员席位的祸根。鲁比奥和保罗分别在党内初选中战胜了共和党组织所支持的候选人,并在正式选举中获胜;而在特拉华州共和党党内初选中,茶党支持的候选人战胜了声望甚隆的共和党现任参议员,但随后这名候选人又由于其立场过于右倾而在正式选举中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上文所提到的共和党现任参议员莉萨·穆尔科斯基在阿拉斯加州的党内初选中失利,就是

2122

周琪、王欢:“2010年中期选举及其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影响”,《美国研究》,2010年第4期,第35页。 Jeffrey Rosen, “Radical Constitutionalism”, New York Times Sunday Magazine, November 28, 2010, p.MM34; Kate Zernike, “Tea Part y Set to Win Enough Races f or Wide Influence”, New York Times , October 15, 2010, p. A1.

4

败在了茶党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乔·米勒手下。但穆尔科斯基在正式选举中又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并击败米勒。后两个例子不仅生动地反映了茶党运动对共和党议员在位者优势的削弱作用,以及不同的政策主张在党内初选和正式选举中所产生后果的差别,也反映了茶党运动在寻求全局性政治影响时因其政治倾向的极端化而受到的局限。

由于面临即将到来的国会选区划分和议席重新分配,2010年州长和州议会的选举争夺尤为激烈。

本次选举共改选37名州长,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在改选的37个州长中,民主党占19个,共和党占18个。其中,15个州长是任期届满(民主党8个、共和党7个),两党各有4个州长不再竞选连任,内布拉斯加州长吉姆·吉本斯在共和党预选中失败,从而使竞选连任的州长只有13名(共和党6名,民主党7名)。经过激烈的选举竞争,共和党赢得了23个州长职位,其中从民主党手中夺取了10个州长职位。(选举前,在全国50个州长中,民主党人26位,共和党人24位;选举后,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州长职位之比为29对20,还有一名是独立派人士。)共和党人占据了除科罗拉多和新罕布什尔两州外所有关键摇摆州的州长职位,这将对2012年总统选举有重要影响。23

在州议会选举中,共和党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选举前,民主党控制27个州的州议会,共和党控制14个,8个州的议会两院为两党分别控制,内布拉斯加为一院制。选举后,共和党控制26个州议会,民主党控制17个,还有5个州的州议会由两党分别控制。24共和党自重建以来还第一次取得对亚拉巴马州和北卡罗来纳州议会两院的控制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控制蒙大拿州的参议院,从民主党手中夺得的议席高达680席,是自1928年以来最多的。25共和党还控制了五大湖地区除纽约和伊利诺伊两州外的所有州议会。26?此外,一些州特别是南部州的州议会不少议员在选举后纷纷更换政党标签,进一步扩大了共和党掌控的州议会数量。27

州长和州议会选举结果使共和党在即将到来的国会议席划分中取得有利地位,对今后十年的国会选举和2012年总统选举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324

Neil King, Jr., “GOP Governors Plan Budget Cut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19, 2010.

Sandhey Somarshekhar, “GOP’s Gains Ready to Propel Social Issues into National Spot light”,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1, 2010. 25

Michael Cooper, “Decisive Gains at State Level Could Give Republicans a Boost for Years”,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3, 2010; Sandhey Somarshekhar, “GOP’s Gains Ready to Propel Social Issues into National Spot light”,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1, 2010. 26

Neil King, Jr., “GOP Governors Plan Budget Cut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19, 2010. 27

Shanoon McCaffery, “Defecting Democrats: 13 State Lawmakers in 5 States Switch to GOP”, The Associated Press, November 29, 2010.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期选举在线全文阅读。

中期选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260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