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物资与设备供应市场化等等发生重大变化。三峡投资管理机制必将进行新的改革,实施层的管理权限也将会加强,管理层的职能逐步减小,逐步将实施层发展为主业单位(或集团)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新项目投资渠道才能多源化的开发与发展。
6 三峡工程投资管理方法
三峡工程建设中,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以商品等价支交换为原则、竟争机制为动力、经济合同为基础的一套投资管理方法,进而发展为三峡工程的投资管理模式。
6.1 审查设计概算专家负责制
三峡工程自1986年重新论证以来,其主要焦点之一是确定三峡工程的投资额度,具体做法是:组织阶段性专家组,不受行政干预编审概算。三峡工程投资论证关键在投资估算与设计概算两个阶段,成立水电专家组,提出编制原则与主要方法,设计单位负责具体计算与编制,彻底改变了设计单位编制,国家有关部委审批的模式。专家组编制与审核投资的方法也与国标通用的方法接了轨。按照我国的国情和三峡工程特点,参与行业现行规范但又不受其限制,做出的概算报告,既符合大型工程的实际,减少行政干扰,做到了客观公正。这种办法得到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批复,在三峡一、二期工程招标、左岸14台机组招标中,组织专家组进行评标、审标,取得了成功;使招标合同价控制在标的之中。 6.2 采取“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投资控制
国家批准的设计概算为三峡的静态投资。静态投资必须严格控制,不得突破,这是三峡业主在建设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工程枢纽投资500.9亿十库区移民投资400亿,约900.9亿元(人民币)
三峡工程动态投资是以静态投资为基础,考虑建设期的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因素,并考虑在建设期内付息的资金需要量确定的工程投资额。由于价格、汇率、利
率是国内经济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所以1995年以后,动态投资只是在静态投资的基础上,以价格、汇率、利率—定幅度的变动为假定条件计算出来的资金需要量。即:三峡工程动态投资考虑因素:价格变动+汇率十利息,约1150亿元(人民币)
其中:①价格变动:即考虑的通货膨胀附加。按审定的概算确定物价指数(1993~1994年为10%,1995~1996年为8%,1997年以后为6%)计算,通货附加(价差预备费)约740亿元人民币。②利息。按审定的筹资方案约需400亿元人民币。③汇率的变化难于预计,暂不计人。
以上两部分构成三峡工程的总投资。
依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还有两部分资金在三峡工程融资时应以考虑。 ●还本资金——三峡工程工期长,有些债务在建设期内筹措资金子以偿还,即还本资金。虽然还本资金不形成投资,但构成三峡的实际资金需要量,是资金流出的组成部分。按筹资方案确定的债务来源及其条件,建设期偿还贷款本金约390亿元人民币。
●工程流动资金——指三峡工程库存和在途的材料、待安装的设备、施工设备及工程预付款等占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形成投资过渡阶段所占用的。从目前测算,三峡工程流动资金占用量约维持在30亿元人民币左右。 6.3 对工程造价实行“一体化”管理
三峡工程业主单位在投资管理时,首先建立工程投资(造价)管理机构,建立估算、概算、预算、执行概算、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一体化”的造价管理制度,行使“一体化”管理和监督工程造价的职能;克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况,管理层次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做法:
(1)从工程估算、概算审定后,业主执行负责工程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招标价、合同价、结算,都要以概算为控制目标,不得突破,执行中做到价格信息沟通、管理信息沟通,一环制约一环,自始至终控制与监督。
(2)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费用投资切为三大块,分别由投资管理机构的有关部门归口管理。
工程建筑安装投资——由三峡工程建设部门直接管理,按合同价格和审定的工程量进行价款结算。计划财务部门对价差与利息进行归口调整与结款。 设备投资——从4个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一是设备选型、订货、国内外招标竞争、择优选厂,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设备价格;二是对设备数量,设计需求,群策管理;三是掌握设备技术标准包括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的变化,测定合理价格;四是加强对厂家制造周期、付款进度的管理。
费用投资——费用投资较复杂,涵盖工程性费用、财务性费用、科研设计性费用、工程咨询费用、金融性费用和其它费用等,按照不同的职能分项管理。采取两点措施:一是费用专款专用,决不允许三峡工程费用用于三峡以外的工程项目;二是预算费用包干使用,奖罚分明;三是业主管理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和开办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必须由业主计划财务部门审定,报批后控制使用。 6.4 建立两种价格体系,造价管理更趋科学化。
三峡工程建立了合同价和执行概算价两个价格体系,使造价管理更加科学化。根据三峡工程建设需要,需对建设阶段工程项目分项招标,为满足招标的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调整,编制执行概算,利于工程建设和工程投资的归口管理,便于概算投资与招标价格作同口径对比,当合同执行完毕时,准确地得出工程的成本支出。
执行概算是控制工程投资完成额的,不得突破设计概算。
工程投资完成额M与工程成本支出N都是动态计算的,两者差额为投资节余Q=(M-N)。
Q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正负相抵才能形成最终的投资节余额。Q为负值时即超概算,就要加强控制。所以,三峡工程投资管理利用这两种价格体系,从单项工
程着手,经常进行调控,严格投资管理程序,使建设中一、二期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之内。
6.5 规范合同管理,公正处理合同变更
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的管理,是通过大量的合同、协议来联系、约束和协调各个环节的。 6.5.1 正确处理招标与投标的关系
三峡工程业主对待项目招标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也作为进行三峡投资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采取的方法: ①、合同分标,达到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统一。
②、按国际惯例,严格执行招标三阶段程序。即招标准备阶段、招标阶段、决算成交阶段,特别是创造了一套专家评标、领导定标的方法,使决算工作公平、公正、决策科学。
③、以执行概算为基础编制招标标的,决定合同价格。
④、按工程项目特点,选定相适应地合同承包方式,规范承发包程序。 6.5.2 规范合同管理
①、参照国内外合同范本,结合三峡工程特点,编制三峡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②、规范三峡建筑市场,采用主要建筑材料(钢材、木材、水泥、油料)由业主提供市场价格,统一调差方式,减少合同执行中的价格风险。 ③、聘用监理工程师,公正执行合同。 ④、正确处理合同变更与索赔。
6.6 正确分析工程风险,科学解决造价管理环节
三峡工程从工程论证、初步设计到组织建设,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并采取各种方案、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初步建立了一套风险管理模式,这套模式包括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把认识和解决工程风险问题,作为三峡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 6.6.1 风险对策
风险分析: 三峡工程风险因素繁多,对来自各种方面的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归类。
防范准备: ①资金准备,在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概算上列入了专项资金。②招投标书上,应列入承担风险的条款。
风险对策:①风险回避,发现重大风险为减少损失,可停工、可中止合同,待处理方案确定后再行施工。②风险转移,三峡工程采取工程保险和雇主责任险的方式,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③风险准备金,业主以“不可预备费”形式列入,承包商将风险费计人投标报价中。④自留风险,为稳定三峡建筑市场,控制造价,业主将钢材、木材、水泥、油料的价格列入标书,合同实施中的价差风险,由业主自留。⑤采取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落实风险责任、目标跟踪及时处理,化解风险。 6.6.2 工程保险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中常见的保险有工程一切险、承包商设备险、人身事故险、第三责任险、货物运输险、机动车辆险等。在国际FIDIC(国际工程师协会)合同条件中将前4种列为强制性保险。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也规定了前4种为必投险种。
三峡工程根据其建设特点,结合国际、国内规定,分以下几种险种进行投保: ●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三峡主体工程及主要辅助工程均投了此险种,包括左电站机组与高压电器设备(GIS)在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峡工程投资管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