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作用分析(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内心形象”,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

第二节 音色的处理

1.声乐音色的产生。音色来源于胸声口咽声和头声。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作为声乐艺术,就是要突破自然声然后塑造各种想象的音色。演唱过程中音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丰富的音色就不能表现大千世界音响的丰实。对于歌唱中各种不同音色的取得,除了自身所特有的音色外,与歌者的歌唱方法以及掌握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和熟练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声乐音色的特点。歌唱的基本音色有刚柔与明暗之分。刚柔的音色主要靠气息,力度来控制变化,明亮的音色变化,主要靠共鸣腔体和声道的调整来做到。音色有许多变化和层次。表达愤怒、诅咒、恫吓、严厉的命令时应当用圆的嗓音,使它听上去粗硬而高傲;威胁、悲痛、绝望,用低暗的音色来表达;表达恐怖和神秘的情绪时,要把嗓音压低,使它变得暗些而略带嘶哑声;表达欢乐时,音色应当是有光彩、生动流畅的;表达悲痛、绝望,应当用开放、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音色。

3.音色的掌握。每一个人的声音条件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喉头大小和位置、共鸣腔体的大小、声带长短、厚薄等等。因此,那些不顾个体特点一味地按照一种模式训练的“罐头”歌手,那些极尽模仿所崇拜的歌唱家音色之能事的做法等,都是有害的。美的富有变化的音色,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和重要,它可以使歌唱者达到一种美妙动人的境地。人们有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自然要求歌唱家对音色进行一些调整和变化,从而使人们创造出种种各具感情色彩的音色来。

第三节 作品举例

1.叙事曲《魔王》。歌曲《魔王》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

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

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第一段,叙事者应该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接着,父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

2.《我爱你中国》。该曲是一首充满赞颂情感的艺术歌曲,应该用委婉深情、明朗、富有激情的音色来歌唱。引子部分旋律起伏跌宕,节奏自由,似百灵鸟凌空俯瞰祖国大地而引亢高歌的艺术境界,要用非常热情歌颂的心情,用柔和而清脆的音色来唱,多用头腔共鸣,同时在音量和力度上有所变化。

中间部分节奏平稳,委婉深沉,用深情、优美、抒情的音色,头腔共鸣减少,气息柔和声音力度不大。“荡着清波从我梦中流过”这一句,特别是“梦”字由弱到强再到弱,力度上加强色彩的变化,体现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最后部分,旋律富有动力,衬词“啊”的抒发,引向歌曲最高潮。这一段必须用明朗、柔美、抒情的音色。“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在高音结束,用“a”加“o”的母音的成分,使高音不噪,用丰满、激情的音色,特别是渐强的结束句,加强气息力度,进一步表达出中华儿女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章 声乐教学中音色的培养

现实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学会运用正确的音色处理简单作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声乐的演唱技巧

1.声乐的演唱技巧。声乐的演唱技巧包括歌唱状态、呼吸、共鸣、吐字咬字、语言处理、技术表现等几大方面。这些必须通过严格、科学、长期的坚持训练获得。首先,要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通道。歌唱的通道,是指头腔、鼻腔、口腔和胸腔的歌唱腔体组合。应告诉学生,“吸气”时的喉咙状态,就是歌唱时的喉咙状态。吸进的气流要形成上有“哼”、下有“叹”、中间“开”的状态,并且建立在统一的垂直线上。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和均匀,同时也能解决字的统一问题。吸气状态保持的本身也就打开了腔体,它与横向阻力形成了对抗。最关键的就是“保持”二字。一般说来,在建立此通道时,通常会用“u”母音进行练习。因为“u”母音最容易获得高位置、深呼吸和较好的喉头位置,同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声。

2.如何解决歌唱通道中出现的问题。通道中存在的问题有:(1)位置低,指哼鸣的位置低。如软腭抬得不够高,假声获取的成分少,混合声效果差等。(2)喉音,即喉部有力量存在。喉音常有提,挤、卡等几种毛病。解决这类毛病一般采用吸、笑、叹、哼、松等手段。(3)提气,指气息没有完全叹下来。一提气,就等于砍掉了部分共鸣腔体,特别是失去了胸腔共鸣,声音会越唱越紧。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保持高位置的前提下,加强叹气练习。

3.声音色彩的调整。良好的音色是表现一首声乐作品的重要手段,是声乐作品美的具体体现。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运用“u”母音的支点,也就是歌唱的平衡点,达到气息自如、音色漂亮、声音通畅、吐字清晰、状态统一等目的。训练中,除了用通道中的支点调整外,

还经常用声带闭合的办法来进行调整。为了能够很好地加强声带闭合,训练中要重点加强闭口音的练习和基音练习,然后进行混合练习,如“mi”母音和“ma”母音的结合练习等。

第二节 音色与音域的联系

1.嗓音的音色。人声按着音色的差异和音域的高低去划定声部嗓音,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歌唱方法和表现艺术的特点。嗓音的音色具备不同的特点。女高音嘹亮柔美,男高音挺拔高亢,女中音浑厚而温暖,男中、男低音则是庄重厚实。

2.嗓音的音域。拥有宽广的嗓音音域,对表现歌曲艺术范围无疑具有很大帮助。一般情况下,具备两个半八度的音域,也能胜任艺术需要了。

宽广的音域可以通过良好的训练获得。一是加强呼吸训练,目的是产生整体肌肉能力煅炼的基础储备量,做好中、低声区调节。二是进行憋量,目的是使肋骨产生扩张储备与呼吸对接,找到声音的支点,为高声区、超高声区调节运用做准备。三是无声训练打开口腔,目的是使口腔、咽腔等能力得到充分运用。四是做带有A母音的训练,目的是使喉、胸、腹产生调节对接。五是因人而异,选择发声母音进行训练。总之,通过科学有序的训练,使学生的音域逐步达到艺术水准所需的要求。

3.音域与音色的融合统一。好的歌唱要求具有以下特点: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词,力求自然质朴,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培养声音的美学观念,提高鉴赏力。强调气息的控制,强调连贯性及音色的优美,要求歌唱中语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真挚。

按照上述要求,一名歌唱者,要通过科学训练,达到音域与音色的和谐统一:正确的呼吸,要求“用气息托住声音”。准确的起音,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获得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声音的连

贯性,保持音质的一致、声音位置安放不变,音与音的连接讲究平滑匀净,音量渐强渐弱控制自如。声音的灵活性,要注重训练和发展音域,打开喉咙,锻炼声音的控制能力。声区与共鸣,声区与共鸣是相辅相成的,要达到音色统一动人,富有穿透力,共鸣的位置必须相对稳定、准确。

第三节 声乐学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高位置”与“深气息”。这一上一下的要求,看似矛盾,其实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气息”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则说明气息不深。高位置的效果是用深气息的感觉把腔体打开后形成的好的共鸣效果。而且声音位置越高就需要越深的气息来支持它,就像树冠越高,其根也必定越深的道理一样。这样声音位置与气息才能保持平衡。片面地强调高位置,忽视深气息会使声音状况失调,声音容易出现挤、尖、虚等现象。而片面地要求深气息而不追求高位置,那么歌唱水平很难再上一层楼。

高位置的获得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一是保持微笑的状态唱歌。二是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高位置固然重要,但一味地追求高位置而忽视了歌唱的基础——呼吸,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因此,吸气要吸得深,吸得饱满,还得用得长。这就需要有技巧地控制呼吸,使在气息控制下的声音既均匀自如又连贯流畅。

2.处理好打开喉咙与拉紧声带。歌唱中,打开喉咙是核心技术,打开喉咙的作用是向后拉紧声带,关闭声门,使之能够和气息对抗而产生明亮集中的基音,并且同时也打开了喉室,从而产生迷人的低泛音。

其一,利用打哈欠体验打开喉咙。打哈欠时口、咽腔自然张开,喉结自然往下走。其二,利用u、i元音练习打开喉咙。发u元音时,喉位最低,声音最通。i元音则可用来加强声带的力量。其三,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方法打开喉咙。这是一种类似“打哈欠”方法的打开喉

咙的办法。其四,用“松开颌关节”的方法打开喉咙。“颌关节”俗称牙关,如果牙关肌肉放松了,只要松开上下臼齿就能打开颌关节。

3.处理好真声与假声的结合。演唱中,假声要以真声为基础,真声又要以假声做补充。如果演唱者单有假声,就会导致声音明亮有余而浑厚不足且声音干涩;单有真声音色就会偏暗、失去力度,缺乏感染力。不论哪种偏向,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均匀、明亮、甜美流畅的嗓音。

掌握了真声与假声的平衡,就要避免发低音时用真声,发高音时用假声,这种把真声与假声截然分开的应用方法,从发声生理机能的角度讲指的是喉头的位置和咽腔打开后的长短、宽窄和收缩的比例调节到恰到好处的混声效果。

由此可见,只要真假声平衡、比例协调就能达到声区统一、声音均匀、流畅优美的效果。

结 语

声乐演唱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学习者,我只有通过在声乐教学中对音色的探索,依靠严格、准确的技术要求和综合训练,达到表现动人的声乐作品的高超技艺,更好的诠释作品,从而带给人们声乐艺术的美的享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作用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作用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58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