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作用
鲁矿一哥
绪 论
音色是由于波形和泛音不同所造成的声音的属性,也叫音品、音质,是声乐艺术中的主要表达因素,也是歌唱演员塑造角色的重要途径。不同的人,声带振动的频率可以相同,但不一定音色相同。成功的声音塑造,不仅能展现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风格内涵,而且能展现出作品表演的再创作,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在声乐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作品及不同的音色表达,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歌唱的音色好象绘画中的颜色,音色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特色,通过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每个人的嗓音都各具其特点,有个性的音色既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声乐是通过运用人声的各种音色来表现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的艺术。讲究“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各具特点,美声唱法讲究发声的泛音和共鸣,音色纯净、富含金属质感,声音丰满,高音通透,低音结实;民族唱法要求真假声的独特运用,来达到声音的高亢嘹亮、清脆、婉转、柔美的音色特点。
第一章 音色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声乐表演也不
例外。如果演唱者力求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就应该避免音色单调这个表演中的致命伤。
第一节 音色是歌唱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1.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和心情反应。情感是一种精神状态,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感所具有的功能,唤起自身和听众的积极健康的情绪,才能使自身和听众的身心在声乐表演中获得愉悦。
“唱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情是根本,声附于情,情赖声传,我们必须把“情、声”高度结合起来,才能使歌唱赋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使歌唱艺术的品格升华。
2.歌唱情感的特征。歌唱的情感具有选择性。相同的曲目,对于不同的演唱者来说,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歌曲形象的艺术性表现带有它个性的色彩。
歌唱情感具有理解性。演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歌曲描写对象的理解而进行的,为此,演唱者必须深入了解歌曲,才能达到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目的。
歌唱情感具有想象性。演唱想象是演唱者头脑中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演唱者在表现情感之前,首先要使自己进入想象境界,把感性形象带入其中,从而情感表达得更生动、更完美,也更具有生活情趣。
3.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不同的音色控制。要表现歌曲的情感首先要找准歌曲的感情基调。每首歌曲都有一个感情基调,围绕这个总基调,来处理歌曲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等情绪。
表示欢乐、愉快的音色应当是鲜明、光彩、生动而流畅的,运用“a”母音的成分多。表示痛苦、内心的绝望,用较暗的音色,用“u”母音较多。表示愤怒、恐吓、严厉的命令时,应当用“o”母音成分并加胸声,使声音听上去粗硬而高傲。
因此,明朗的音色,都内含着愉快、欢乐、振奋等情绪;暗淡的音色,都内含着悲痛、苦闷、忧郁等情绪。当然,音色的变化主要还是根据歌曲内容情感而形成的。
第二节 民族唱法如何用声
1.唱法的界定。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声音色调明亮,手法变换多样,音色甜、脆、直、润、水,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
2.真假声结合的必要性。世界上各种唱法繁多,但离不开嗓音运用、共鸣的组合方法这两个方面。努力使用以真假声相结合的用嗓方法是比较科学的,这是近年来各位声乐学家的共识。
真声主要指以喉部环甲肌组为主导,做有机的收缩运动,使声带作整体振动,声门完全闭合,发出的声音明亮、厚实、丰满、有力,共鸣泛音具有一定的胸腔共鸣的效果。完全的真声,声音就只有刚强有力的部分,缺少圆润的色彩,而且受音高的限制,唱高音存在一定的困难,灵活性较差。
假声则是以部披裂肌组为主导,做有机的收缩运动,使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棱形合缝状,边缘变薄而且锐利,发出的声音高远轻巧、柔和、圆润而且优美,头腔共鸣泛音比较多,灵活性较强。由于假声更多的是声音位置的体现,所以力度感和刚强的色彩比较缺乏,而且低音略显得虚、暗一些。
因此,只有采用两种声音的混合,即混合声,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
3.如何调节真假声。在调节混合声的比例时,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真混。以真声为主,在音域内的每个音上揉进不同比例的假声,即真声多假声少的混声。这种混声真声色彩很浓,但又不乏假声的位置和感觉。二是假混。以假声为主,在音域内的每个音上揉进
不同比例的真声,即假声多真声少的混声。这种混声假声比例稍多一些,听起来更圆润、通畅。但低音区很容易虚、暗,缺乏色彩。因此,在低音区一定要更坚持放低喉头和呼吸支点,同时保持声带闭合好阻气。三是真假声对半混。这种混声听起来柔和、圆润而且亮度适中。它既有真声的色彩,又有假声的圆润,声区和音色都统一,没有明显区别,咬中国字比较容易咬清楚。
第三节 美声唱法如何唱好中国作品
1.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意义。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在演唱中国歌时不如外国歌那么顺,声音没有外国歌那样好听。久而久之,似乎把中国歌难唱当作唱不好中国歌的理由了。这无疑偏离了艺术发展的轨道。西方人能够用美声唱法演唱好自己本土语言的歌曲,中国人就没有理由唱不好自己的母语歌曲。
2.坚持系统的科学发声训练。美声唱法,在呼吸的运用上要求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声区的统一、声音的连贯、能强能弱的音量控制、声音的灵活性和优美的音质等等。要想演唱好中国作品,应当在追求美声唱法声音形象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美声唱法的原则和方法,用传统美声的训练手法,采用五个母音,遵循共鸣规律,训练声音的美声形象及共鸣位置。
3.合理安放中国字。在获得了美声唱法的优美声音之后,再在声音形象及共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安放中国字。在咬中国字时,一定要把辅音的形成部位放在口腔的前半部,把元音的形成位置放在口腔深处,把声音的共鸣部位放在面罩里,只有这样才能把嘴的前半部分最大限度地解放出来。使唇、齿、舌等部位灵活自如,任其随着字的改变做千变万化的动作都不会影响声音。在咽部形成母音、形成共鸣是美声唱法表达音色的真谛所在。
第二章 音色在歌唱情感中的表现作用
歌唱就是要通过歌曲把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上,让听众在对音乐美的欣赏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细致深入地影响人们思想的目的。
第一节 字正腔圆,以情带声
1.“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乐艺术历来重视“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所谓字正腔圆就是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这是指技术中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做到以情带声、以声归韵,方能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练习中,字的发音要准确。一个字咬出来,要保持口形和位置,字不能咬死,更不能松劲、无力。清楚的发音动作是咬字清晰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过分夸张每个字的特点,看起来每一个字似乎清楚了,实际上是破坏平衡,形成音色音区不统一、里出外进等现象。
2.坚持有内涵的练声。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发声练习大多因为没有歌词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情感内容的,属于纯粹技术练习。其实不然。如,我们在心情愉快时发出的声音是甜润、温暖的,而板着脸孔则会发出冰冷、干涩的声音,即便符合练习要领,声音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发音正确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为了利于更大程度地表情达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声音。
3.“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歌唱前应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酝酿感情,时刻注意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在脑海里形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作用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