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轨道板被扭曲,导致浇注时滑落;
②轨道板头尾端移动,需要再次调整角点; ③在超高区,可能导致轨道板从精调爪上滑落。 消除了轨道板的弯曲后,下一步就应对其位臵和高度进行整体测量。
5)整体测量
在所有棱镜调整过后(承轨槽处),还要通过一次整体测量来确定每个棱镜存在的偏差,以结束其调整过程。在整体测量时,所有的棱镜要通过全站仪测量。
对于整体测量时出现的超限情况,首先应尝试消除。可重测单个棱镜或重测完整测量,当有很多处已被调整时,重复进行“完整测量”才有意义。当只有一个点变动了,且其变动量仅为零点几个mm时,可仅对该点进行测量。但当超限较大且无法消除,记录结果时必须写入原因。 6、轨道板灌注后检测作业细则
6.1 准备工作内容
1)确定轨道板灌注后检测技术方案。 2)确定轨道板灌注后检测工作组织方案。
3)仪器设备、数据解算软件、精调系统的准备。 4)布板软件计算,仪器设备、精调系统检测。 6.2 轨道板灌注后检测
CRTS Ⅱ型板精调后的检测,总体上,1个测站最多可测6块轨道板,在外界条件甚佳或隧道内作业情况下,也可测8块板,测量时需使用测量标架。为覆盖全部板接缝区,每次换站时,要求有1块板的重叠。同轨道板精调时一样,全站仪测站总是沿着预先选定的检测作业方向运动。测站的建立使用CPⅢ网点,轨道板精调后检测的流程如下:
1)在距离待检测轨道板1块板的地方架设并调平全站仪,同时进行气象改正。
2)利用全站仪上自带的“自由设站”程序,根据全站仪前面4个和后面4个CPⅢ网点进行自由设站,对全站仪自由设站的精度要求与轨道基准点测量时一致。
3)测量标架从仪器的左边开始向离仪器远的小里程测量,测量
23
精调时调整过的3个承轨台,测量的板数目为6~8块板,顺时针测量一周回到仪器边,该站测量完成,然后继续向前进行下一站测量,每站要搭接上一站1块板。
4)如果不是第一站,全站仪“自由设站”后,便可利用上一测站最后一块轨道板最后一个承轨台上的2个点(左和右检测点)进行再次定向,由此,可消除由于换站所引起的高程和平面搭接折线。
24
第三部分 作业注意事项
1、CPⅡ及二等水准加密测量
1)必须注意加密点位臵的选取、埋设及保护,加密点构成线上施工测量的基础网,也是CPⅢ精测网建网以及复测的起算数据来源,桩位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对桩位的保护十分重要。
2)必须注意预埋件以及天线连接盘的选择,全线统一选择制造精度高的标件,剔除工差大的标件。
3)必须注意加密点观测过程中的细节要求,这是保证加密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前提:
安装天线时,连接盘要处于水平位臵,避免三个调高螺丝处于极限的情况;
重复基线是检查GPS观测精度的重要手段,两时段观测必须注意变换仪器高度;
水准观测遵守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观测质量高的水准数据。 2、CPⅢ测量
1)必须统筹考虑CPⅢ精测网段落划分以及搭接处理。
段落划分要考虑到施工组织计划、实际工况、沉降评估通过情况以及投影分带等因素。CPⅢ精测网段落划分必须注意:边缘与投影分带线的距离;段落不能侵入车站;段落不能结束于大跨连续梁或桥梁活动端处的位臵。
2)CPⅢ平面网区段两端必须起止在上一级控制网点(CPⅠ或CPⅡ)上,而且应保证至少有四个自由设站与上一级控制网点联测,区段中联测高级控制点的测站必须独立观测两遍,且中间必须重新架设高级控制点上的棱镜。
3)高程网与上级水准点联测数量必须大于或等于3个,且必须起闭于上级水准点。
4)CPⅢ网区段与区段之间,必须至少保证6对(12个)CPⅢ点作为公共点在相邻的两区段中进行重复观测。
5)必须采用配套的仪器和棱镜观测,复测、精调也必须采用和测量时同样的仪器、棱镜。
必须定时对仪器的校准进行检查,避免观测出现系统误差。
25
6)必须注意对CPⅢ点位的保护。 7)测量前期必须检查: →沉降观测评估是否通过 →控制点埋设与编号情况
→段落划分与搭接情况,不宜小于4公里
→CPⅢ预埋件以及棱镜组件的重复性安装、互换性安装检测 →测量仪器设备检测以及仪器参数配臵检查 8)测量外业必须检查:
→观察环境,尽量避免施工干扰,视线内内不能有任何遮挡,务必保证所有目标点都能通视,并且附近没有反光马甲或其他类似的反光表面,观测期间视场空气介质均匀 →及时有效测定气象元素且准确使用
→特别注意CPⅢ棱镜的安臵稳定且安装到底
→每600米附合于上级控制点
→自由测站至上级控制点距离要小于300m
→水平观测技术要求检查(半测回限差、2C限差、同方向归零较差限差)
→高级控制点被3个及以上的自由设站观测
→高程观测技术要求检查(视距限差、前后视距差限差、累积视距差、视线高度限差等) →在不同时间段完成两次观测
→在现场测量时必须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如本测站观测到的测量点编号、测量点标记示意图),并对现场出现的错误进行准确的记录,有错误的站点必须重新测量。 →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数据采集的质量 3、底座板/支承层放样及验收测量
1)布板软件对底座板的理论放样值计算必须通过复核,确定无误后再进行施工放样,计算模板顶面高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对验收测量点位臵高程的控制,考虑排水坡的影响,曲线超高段还要考虑混凝土塌落的影响。
2)必须注意,验收测量顶面高程验收测量断面宽度统一定为2.45,外业观测底座板中心左右两侧各1.225m处(沿断面方向定义,轨道板粗铺后,验收点距板外侧边缘为5cm);断面里程
26
间距6.5米,采用板号通过布板软件计算,尤其注意右线采用板号计算,不允许采用左线里程间隔6.5米推算。
3)底座板浇筑前必须对安装的模板进行一次复核,满足模板安装要求限差后进行浇注。
4)混凝土养护成型后,必须及时对底座板进行复测,避免成区域底座板偏高或偏低的情况。
5)对验收测量顶面高程高于理论值5mm的地方以及不平整度超限的地方必须施工打磨处理,施工处理过程中,必须使用测量仪器及时对打磨的地点进行复核。
6)底座板验收测量工作必须在底座板张拉之前完成。 7)顶面高程验收测量成果必须采用电子记录。
8)对模板高度无法下调的情况,测量人员必须做好标记并专人看护浇筑过程,防止浇高。 4、轨道基准网测量
1)必须注意在底座板/支承层验收测量完成以及表面清洁后进行,桥梁段必须注意在张拉预应力释放完成后开始观测。
2)必须注意,原则上只在大气条件较好适合测量的条件下进行。 3)必须注意观测方向,统一定为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 4)必须注意基准网平面数据经评估方复核后,方可进行粗铺作业;粗铺完成后进行高程观测,平面高程均完成后整理上报评估资料。
5、轨道板精调及灌注后检测
1)必须经常检查特制三角架的状态(对中延伸尖角、调节螺杆)。 2)必须将特制三角架对中延伸尖角精确臵于轨道基准点标志上。 3)必须定期校正水准器。
4)必须定期校正使用磨损的对中杆高度。
5)安臵于支点的测量标架必须做到小心轻放。
6)必须定期检校标架,必要时要更换且向评估方上报更换记录。 7)必须经常检查棱镜状态(对准情况、清洁情况)。 8)必须注意板精调过渡区的作业,避免板间跳跃。
9)必须经常检查精调抓竖向、横向调节装臵的稳固情况。 10)必须对精调完成的轨道板做好记号,禁止施工碰动。
2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宁杭铁路--测量技术作业手册(打印)(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