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4.√ 5.× 6.√ 7.×
二、单选:
1. C 6. D 11.A 16.C
2. B 7. A 12.C 17.D
3. D 8. B 13.A 18.C
4. D 9. C 14.C 19.B
5. C 10.B 15.B 20.A
三、多选:
1.AD 2.ABC 3.ABCD 4.ABC 5.BCD 6.BCD 7.ABC 8.AC 9.ABC 10.ABD
四、名词解释:
1. 定性研究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活动。
2.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一种活动。
3. 预测性知识是指依据早先在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 内发生作出预测的一类知识。
4. 改进性知识是指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有效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类知识。
5. “根植理论”法是指从研究着自己的直接资料,而不是从现有研究的理论成果中,直接推导出理论的方法。
6. 所谓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教育问题和构建教育理论时,研究者所采取的程序、策略、原则、工具、方式的总和。
7. 校本研究是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需要为研究课题,通过规范化的研究程序的出研究成果,改进学校工作的研究活动。
8. 行动研究,是指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6
9. 叙事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对教师生活故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内隐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和观念,使人们从故事中体验、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与价值。
五、简答:
1. 答案要点:
第一,教育研究的真实性。即教育研究问题、过程、数据资料以及结果都是真实的。
第二,教育研究的创新性。这是教育研究最突出的特征。理论和时间的创新是教育研究的灵魂,也是衡量、评价教育研究的重要标准。
第三,教育研究的生态性,即进行教育研究是要强调研究的自然性与现实性。 第四,教育研究的反思性。对教育研究活动各要素以及整体的反思,是完善教育理论、解决教育问题、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
第五,教育研究的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教育研究的重点、方法、手段以及视野都会与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背景结合起来。 2. 答案要点:
根据教育研究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对事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活动。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实现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订假设的一种活动。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理论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情境、研究设计、具体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思路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上七个方面的不同。
3. 答案要点:
第一,重新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调整其已有的知识结构。 第二,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自己的科学研究素养。 第三,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7
4. 答案要点:
第一,提出问题。通过教育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并提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值 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解决问题。教育研究可以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第三,提高效率。教育研究能够明显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 第四,预测未来。教育研究能够预测教育实践的未来发展。 5. 答案要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即教育研究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 第二,继承性原则,即教育研究应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第三,创新性原则,这是教育研究以及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突出特征和评价标准。
6. 答案要点:
第一,选择课题,即确定“研究什么”。 第二,研究设计,即确定“怎样研究”。
第三,研究实施,即确定“如何有效地施行研究设计”。 第四,搜集资料,这个工作贯穿于教育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 第五,分析资料,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第六,成果表达,即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7. 答案要点:
第一,“为了学校”是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即校本研究旨在改进学校实际工作,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第二,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展开的。
第三,校本研究是“在学校中”展开的,即校本研究的主战场在学校。 第四,校本研究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展开。
8. 第一,校本研究有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繁荣。
第二,校本研究凸现了学校在教育中的位置。
第三,校本研究促进了学校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 第四,校本研究有效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完善。
8
9.第一,行动研究有机地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活动结合在一起。 第二,行动研究能够有效的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第三,行动研究突破了传统科学研究的限制、易于开展。
第四,行动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
效途径。
10.第一,叙事研究的对象是教师的生活故事。
第二,叙事研究具有强烈的个体性。
第三,叙事研究必须实现从现场文本向研究文本的转化。 第四,叙事研究强调反思性。
11. 第一,叙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日常生活、教学实践以及研究活动中的深层意义。
第二,叙事研究有助于增加教师的主体性。
第三,叙事研究有助于挖掘和显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叙事研究有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着彼此更加了解。
12. 第一,重思辨分析,不重视典型实验。
第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第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 第四,对国外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的鉴别、判断不够。
第五,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研究方法的基础理论薄弱。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资料来源:
(1)判断:1—3 ;单选:1—12; 多选:1—8 ;名词解释1—9 ; 简答:1—12;
朱德全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判断:4—7 ; 单选:13—20 ; 多选:9—10;
《研究生专业课统考教育学大纲解析》.高教文科编辑部.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07年10月
9
第二章 课题设计与实施
一、判断
1.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所做的有待证明的初步解释,是在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 】 2.有些研究假设不具备可检验性,因为某些假设回收时间、技术以及条件的限制。
【 】 3.无关变量并不是与研究效果无关的量,而是出除自变量之外也影响研究效果的变量。研究者需要加以控制,而且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完全消除无关变量对研究效果的影响。
【 】 4.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无影响,这是一种虚无假设【 】 5.研究假设一般表现为疑问句。 【 】 6.科学研究中的选题宜大不宜小。 【 】 7.研究假设应当是有根据的推测,也就是说假设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上,并需经逻辑推断提出。 【 】
8.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 【 】
9.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就是要看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 【 】
二、单选
1.辅助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中,辅助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这
个假设是 【 】 A. 描述性假设 B. 预测性假设 C. 改进型假设 D. 解释性假设
2.以下不属于研究假设特点的是 【 】 A. 推测性 B. 科学性 C. 表述简单明了清楚 D. 不可检验性 3.有学者将医生医病与教师教学联系起来,提出处方式教学设计的理论,这体现了选
择研究课题的哪种基本方法 【 】 A. 移植法 B. 拓展法 C. 经验提升法 D. 综合与寻除法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研究方法题目&答案 (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