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安于现状,及时行乐B.严肃认真,积极进取 C.助人为乐,爱国奉献D.珍惜生命,乐观向上
9、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从司马光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BD ) A.智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C.德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D.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10、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有(ABCD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地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三、简答题
1、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见课本P65 2、谈谈大学生自觉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地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76-P79 4、如何理解“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句话?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怎样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联系?P64 四、材料分析
廖晓义,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的一天,廖晓义在社科院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正在恶化,而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尚十分薄弱。从此,廖晓义开始自觉投身于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为了环保宣传,她八方游说,到处求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己编导、主持和剪辑,拍成了电视片《环保时刻》;为了环保事业,她离开了年幼的女儿,放弃了自己的美国博士梦,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与此同时,她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建立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建立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指导创立了全国首家垃圾分类清运回收系统,并且积极倡导、推动全国著名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绿色社区”的工程。她的努力逐渐被社会认可,她所追求的事业正在成为众人的追求目标。
请你结合上述案例,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学习的理论对廖晓义的人生价值进行分析。
(结合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以及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分析) 五、论述
结合大学生身边的具体案例,谈一谈应该如何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P82-P84
第4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A) A.社会关系的形成 B.私有制的产生 C.阶级的出现 D.国家的诞生
2、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指的是道德的(B)。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沟通功能 D.教育功能 3、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B )。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爱岗敬业 D.勤俭自强
4、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C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5、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A)。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
B.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内容 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 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内容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A)。
A.诚实守信为重点 B.思想教育为重点 C.心理健康为重点 D.理论建设为重点
7、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 B )。
A.陶冶情操的修养方法 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C.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D.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C )。 A.个人主义 B.民族主义 C.集体主义 D.小团体主义
9、“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说明个人的自我修养(D)。
A.可以停留在一种境界上 B.遵循着统一的固定模式 C.能够脱离实践,自动完成
D.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
10、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D)。
A.中国传统文化 B.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C.共产主义道德要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持的原则是( D)。 A.文化复古主义 B.全部否定 C.全部继承 D.批判继承 12、 中国古代先贤把“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称之为(A )
A.慎独 B.内向 C.忠诚 D.谦让 13、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D ) A.社会分工的不同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B)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考前突击(有无原题,我不说,(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