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相的表观组成和真实组成之间有下列关系:
yA??n?n1?2n2?1n总?2n2?nH2O?n总?n1?2n2n1?2n2?nH2O
将n1?n2?nH2O?1 的关系代入上式,得 yA=?1?2?21??2 (2)
利用(1)和(2)经整理后得:K2P?12?2?yA???1?yA?0 (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求出 醋酸的缔合平衡常数与温度 由组分逸度的定义得: 对于纯醋酸,yA?01可根据纯物质的缔合平衡关系求出: 解一元二次方程可得利用汽液平衡时组分在汽液二相的逸度相等的原理,可求出活度系数?1
1,?0A??0
1?2和?H2O
?22?K2P?1
?H2O?1???1??2? (4)
lgK2??10.4205?3166/T (5) f?A?PyA??A?P?1 ??A??1yA
??H2O??H2OyH2O (6) 01;因低压下的水蒸汽可视作理想气体,故
K02??2P???01?2
?001+?2=1
K00202PA???1?+?1?1?0 (7)
P?0i?Pi?0ixi?i
16
?0H2Oi
,便可求得T的关系如下:???1,
其中?
即 ?HAc?P?1PHAc?1xHAc00
?H式中饱和蒸汽压PHAc,002O?P?H2OPH2OxH2O
0PH2O可由下面二式得 :
logPHAc?7.1881?01416.7logP0H2O双驱动搅拌器测定气液传质系数t?211
7.9187?1636.909t?224.92工业上应用气液传质设备的场合非常多,17
?
实验四
A 实验目的
气液传质系数是设计计算吸收塔的重要数据。而且处理物系又各不相同,加上传质系数很难完全用理论方法计算得到,因此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借用实验手段得到。测定气液传质系数的实验设备多种多样,而且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本实验所采用的双驱动搅拌吸收器不但可以测定传质系数,而且可以研究气液传质机理。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双驱动搅拌吸收器的特点,明暸该设备的使用场合以及测定气液传质系数的方法,进而对气液传质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B 实验原理
气液传质过程中由于物系不同,其传质机理可能也不相同,被吸收组分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整个过程决定于发生在气液界面两侧的扩散过程以及在液相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又影响组分在液相中的传递。化学反应的条件、结果各不相同,影响组分在液相中传递的程度也不同,通常化学反应是促进了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的传递。或者将这个过程的传质阻力分成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就需要了解整个传质过程中哪一个是传质的主要阻力,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提高某一相的运动速度,或者采用更有效的吸收剂,从而提高传质的速率。
气膜阻力为主的系统、液膜阻力为主的系统或者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相近的系统在实
际操作中都会存在,在开发吸收过程中要了解某系统的吸收传质机理必须在实验设备上进行研究。双驱动搅拌吸收器的主要特点是气相与液相搅拌是分别控制的,搅拌速度可以分别调节,所以适应面较宽。可以分别改变气、液相转速测定吸收速率来判断其传质机理,也可以通过改变液相或气相的浓度来测定气膜一侧的传质速率或液膜一侧的传质速率。
测定某条件下的气液传质系数必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测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传质量,并通过操作条件及气液平衡关系求出传质推动力,由此来求得气液传质系数。传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测定被吸收组分进搅拌吸收器的量与出吸收器的量之差求得,或是通过测定搅拌吸收器里的吸收液中被吸收组分的起始浓度与最终浓度之差值来确定。
本实验以热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作为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K2CO3?CO2?H2O2KHCO3 (1)
CO2从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界面,在液相界面与K2CO3进行化学反应并扩散到液相主体中去,由于CO2在K2CO3的溶液中的反应为快速反应,使原来液膜控制的过程有所改善。若气膜阻力可以忽略时,吸收速率的公式可写成:
NCO2??KLCA?CAL (2)
?*? 或 NCO2??KGHCO2?PA?PAL?
** ?K?PA?PAL?
(3) (4)
式中
NCO-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递的CO2量;
2 ? - 增大因子; KL - 液相传质系数;
KG - 气相传质系数;
CA - 气相中C02分压的平衡浓度; CAL - 液相中的C02浓度; HCO - C02的溶解度系数;
2* PA - C02分压,为总压与吸收液面上饱和水蒸气压之差; PAL - 吸收液上C02的平衡分压; K - K2CO3吸收C02的气液传质系数。
实验中以钢瓶装C02作气源,经过稳压,控制气体流量、增湿后进入双驱动搅拌吸收
18
*器,气体为连续流动,吸收液固定在吸收器内,操作一定的时间后取得各项数据,可计算出K值,此为一个平均值。
C02在整个吸收过程的传质量可用K2CO3中的KHCO3增加量来确定,即可用酸解法来得到,从每毫升吸收液在吸收前后所持有C02量的差可以确定C02总吸收量(操作方法见实验步骤中的分析方法)。
吸收在60℃下操作,使用1.2M的K2CO3吸收液,它的平衡分压可用下式计算:?? P*CO2?1.98?10?C80.4?f2??1?f????8160??exp?? ??T??80.4(5)
P**CO2?1.98?10?C?f2??1?f????8160??exp?? ?T???(5)
式中 PCO2 - CO2平衡分压 [MPa]
C - K2CO3的浓度 [mol/L] T - 吸收温度 [K]
f - 转化度 [无因次 f?CHCO3?32CCO??CHCO]
?3 60℃时热钾碱上水蒸汽分压较大,应从总压中扣除水蒸汽分压后才是界面上CO2的分压。60℃碱液上水蒸汽分压可按下式计算:
PW?0.01751?1?0.3?f? 式中 PW - 水蒸汽分压 [MPa]
吸收液的起始转化度和终了转化度均可用酸解法求取(见分析方法)。
为了考察其他物系不同操作条件对吸收速率的影响,可以分别改变气相的搅拌速度与液相的搅拌速度,测得传质系数后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系统的传质的情况。
C 预习与思考
(1) 本实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如何求取NCO2、PA、PAL 。 (2) 本实验测定过程中的误差来源是什么? (3) 本实验用纯CO2有什么目的?
19
*(6)
(4) 实验前为何要用CO2排代实验装置中的空气? (5) 气体进入吸收器前为何要用水饱和器? (6) 气体稳压管的作用是什么? (7) 实验时测定大气压有何用处? (8) 酸解出的CO2为何要同时测定温度? D 实验装置与流程
进水图2–11 双驱动搅拌器实验流程示意图 1–气体稳压管;2、12–气体温度计;3、14–皂膜流量计;4–气体调节阀; 5、15–压差计;6–气体增湿器;7–双驱动搅拌吸收器;8–吸收液取样阀;
9、10–直流电机;11–弹簧夹;13–吸收剂瓶
气体从钢瓶经减压阀送出,经稳压管稳压后由气体调节阀4调节适当流量,用皂膜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水饱和器6,饱和器放置在超级恒温槽内,双驱动搅拌吸收器7的吸收温度也由恒温槽控制,增湿的气体从吸收器中部进入,与吸收液接触后从上部出口引出,出口气体经另一皂膜流量计后放空。
双驱动搅拌吸收器是一个气液接触界面已知的设备,气相搅拌轴与液相搅拌轴都与各自的磁钢相连接,搅拌浆的转速分别通过可控硅直流调速器调节。吸收器中液面的位置应控制在液相搅拌浆上浆的下缘1mm左右,以保证浆叶转动时正好刮在液面上,以达到更新表面的目的。吸收液从吸收剂瓶一次准确加入。
E 实验步骤及方法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化工专业实验教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