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植病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水稻病害:

1.简述稻瘟病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防治上的关键措施。 发病条件1.寄主抗病性差异

2.气候条件:温度:白天30℃,光照14小时,夜间20℃

稻株易感染稻瘟病。叶面有水滴水膜存在,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染。 天气:阴天、多露天气利于孢子传播。 光照:阳光直射下孢子不能萌发。

3.栽培管理 施肥:合理的C/N比值,提高K/N比值;

平衡施用N、P、K肥;磷钾肥也不能施用过多 施肥做到:适时、适量、不多、不晚。 氮肥多、无机氮多利于发病; 硝态氮比铵态氮更易诱发稻瘟病。 灌水:应做到:分蘖期浅灌勤灌,

分蘖末期适时、适度晒田 后期湿润灌溉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2.加强水肥管理3.清除病残和染病寄主4.种子消毒 5.药剂防治

2.稻白叶枯病菌的越冬场所和传播途径是什么?应怎样防治? 越冬场所:病稻草和稻桩、稻种

入侵途径:病菌一般从水孔和伤口侵入。入侵途径不同,引发病症也不同:典型叶枯症:多从叶片入侵 系统凋萎症: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 综合防治1.杜绝种子传病,严格种子消毒2.选用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4.加强水肥管理5.处理病稻草6.药剂防治7.生物防治

3.试分析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因素与病害循环之间的关系、设计防病的主要措施?

当温度适宜发病及耕作制度与栽培管理措施利于病原菌越冬时,则病害越冬容易,使病害易于流行。

防治措施:1.杜绝种子传病,严格种子消毒2.选用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4.加强水肥管理5.处理病稻草6.药剂防治7.生物防治 4. 简述叶稻瘟病的四种病斑类型症状特点及其意义。

①白点型: 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发生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 ②急性型:病斑针头至绿豆大小,暗绿色,近圆形,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③慢性型: 病斑纺锤型,有“三部一线”特征

④褐点型:斑小,限于叶脉间,褐色,外围有晕圈,无分生孢子。 5. 水稻纹枯病的病菌主要在哪些场所越冬?在田间病菌靠什么扩展蔓延? 越冬方式及场所:

?土壤:主要以菌核形式; ?病 稻 草 ?杂草寄主残体

传播与侵染:越冬浮核随水流传播并附于稻株叶鞘或叶片上,萌发菌丝从叶鞘缝进入叶鞘内侧并产生附着胞,从气孔或直接表皮入侵。发病后长出的气生菌丝在株丛间蔓延再侵染。

?株丛间横向扩展:主要在分蘖至孕穗期。 ?向病株上部纵向扩展:孕穗至蜡熟前期。

6. 试从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病害循环和流行特点比较两病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水稻纹枯病从秧苗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最盛。此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 叶片,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饼蔓延至穗部。

防治:1.农业防治 选用耐病品种 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以家肥为主,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进早发,避免过度施用N肥,防止后期徒长。合理排灌:以水控病,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 的原则,提高水稻抗病力。)

2.药剂防治喷药时期及防治指标:防治纹枯病把握施药时期最重要,过早过晚药效都不理想。

水稻稻瘟病防治上的关键措施: a.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杂交或集合选育:用抗谱广、抗性稳定的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育种。或将多个垂直抗性基因转入丰产品种中培育水平抗性品种都是抗稻瘟品种选育的途径。

抗病品种合理使用

不同垂抗品种搭配种植、轮换种植,多个垂抗性品种的间、混种植耐病品种(tolerant varieties)

新品种引进:要经过引、试、繁三阶段。

b.加强水肥管理:用水原则“浅水栽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足水孕穗,浅水扬花,湿润壮籽,黄熟落干”;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适施硅镁肥(如:草木灰等)。

c.清除病残和染病寄主

d.种子消毒:用401、402抗菌剂或多菌灵、福美双、浸种灵等浸种,浸后催芽。

e.药剂防治:抓住感病生育阶段,适时防治

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a感病品种(感病程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 b毒性小种种群数量 c气象因素及水肥管理

第二章 小麦病害:

1.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特征有何异同? 三种锈病症状 危害部位 条锈病 叶锈病 秆锈病 叶片为主(叶鞘、叶片为主(鞘、秆茎秆叶鞘为主,也茎秆、穗也危害) 少见)冬孢子堆生危害穗部 于叶鞘、茎秆上 最小 居中 狭小至长椭圆 圆形至长椭圆 鲜黄 橘红 虚线成行(幼叶上散乱无规则 呈轮状) 开裂不明显 开裂一周 小 狭长型 黑 基本成行 不破裂 夏孢子堆 大小 形状 颜色 排列 最大 长椭圆至长方形 深褐,咖啡色 散乱无规则 表皮开裂 冬孢子堆 大小 形状 颜色 排列 表皮开裂 大开裂,并向两侧翻卷 小 大 圆形至长椭圆 长椭圆至狭长型 黑 黑 散生,叶鞘上略成散乱无规则 行 不破裂 破裂,表皮向两侧翻卷

病原菌均属于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学名分别为:

??条锈:条形柄锈小麦转化型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 国内外均无转主

??叶锈:隐匿柄锈菌小麦转化型P.reconditaf.sp.tritici 或P.reconditavar.tritici唐松草、小乌头、牛舌 草、铁线莲转主

??秆锈: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graminisf.sp.tritici

或P.graminisvar.tritici小檗、十大功劳转主 2.简述锈病流行过程及其发病条件的影响。 条锈病病害循环:

?周年循环世代:依靠夏孢子世代完成病害循环,冬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不 起作用。

?周年循环阶段:条锈病周年循环分 四个阶段:越夏,秋苗侵染越冬,春季流行 条锈病发病因素

条锈病的流行取决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气候条件。

?品种抗病性:大面积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一个关键因素。 ?菌源:如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温暖,有利于菌源积累。 ?气候条件: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 叶锈菌病害循环

叶锈菌靠夏孢子世代完成侵染循环,夏孢子通过气孔入侵小麦秋苗,并在秋苗上越冬,春季不断进行再侵染。小麦收获后,病菌在广大麦区的自生麦苗上越夏。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抗病性、病原菌的致病性、越夏越冬、生理小种及春雨的多少有关,春雨多、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小麦秆锈病病害循环

春季冬孢子产生的担孢子侵染小檗和十大功劳,并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小麦产生后产生夏孢子进行再侵染,最后产生冬孢子进行越冬越夏。我国病菌主要以夏孢子世代(西北春麦、胶东和淮北冬麦自生苗越夏)完成周年循环(吴友三等,1996)。

3.设计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

?基本思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建立小麦条锈病持续治理机制,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策略,以越夏区治理为基础,以冬繁区控制为关键,以流行区预防为重点,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植病2在线全文阅读。

植病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7182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