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要求。

四个选项中A项偷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C项中黄发指老年人,垂髫指童子,句中“初懂事理”应指童子,所以要去掉“黄发”。D项句式杂糅。 (天津卷,第14题) 2.判断病句并进行修改

(五)标点符号测试形式分析

标点符号仍然采用的四选一的单项选择的形式,这3套试题只是在题干的表述上略有差异:山东卷的表述是“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而湖北卷和重庆卷则表述为“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从命题的要求看,也无实质的变化。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竹林”后的顿号应该为逗号。 五、特色试题点评

(一)字音与字形综合考查题

今年北京卷仍延续了去年的传统,采用了这种考查形式。而重庆卷今年也采用了这种考查形式。在压缩题量的情况下,这种考查形式可以不减少测试内容,因为近几年基础知识部分的题量和赋分都在压缩,在大多数试卷中,《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都是选择性考查,这样的考查相对来说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考生语言知识的能力,会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某些不常考的内容的忽视,所以采用这种合二为一的测试形式是一种合理的创新。 【示例1-35】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an) 穷源溯(shu?)流 B.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fà)指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D.化妆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 【参考答案】C

(北京卷,第1题) 【示例1-36】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雪中送炭 笑容可鞠 戕害(qiāng)针砭时弊(biān) B.呕心沥血 淋漓尽致 纤维(qiān) 汲取教训(jí) C.天涯海角 丢三落四 提防(dī) 道行很高(h?ng)

D.朋比为肩 秘而不宣 佛像(f?) 看家本领(kān) (重庆卷,第1题)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 “笑容可鞠”的“鞠”应为“掬”,B 项“纤维(qiān)”的“纤”读音应为“xiān” D项“朋比为肩”的“肩”应为“奸”. (二)在连贯的语境中判断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在一个连贯统一的语境中,考查四个成语的运用,这种题型也是广东题这两年坚持的一种尝试。比之四个毫无关联的句子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的阅读片段,学生读完这个片段后会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做题的同时增加了阅读积累,而且在阅读题目时不需要不断转换语境,减少了文字阅读量。 【示例1-37】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参考答案】C

(广东卷,第2题)

(三)词语成语综合运用题

四川卷中,这四个词语分别是实词“故里”、虚词“及其”、俗语“唱红脸”和成语“纸上谈兵”,在一道题目中,既有实词也有虚词,既有俗语也有成语,一道题承担了以往两道题的考查任务,在阅读量相对比较固定的高考试题中,这种命题形式增加了知识覆盖面;而且,语文命题不是一种单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而是多种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种形式无疑也是这种综合考查理念的体现。 2010年山东卷共有两道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分值共7分。试卷的第5题以选择的形式考查了“辨析病句的能力”,而试卷的第18题则侧重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这道试题采用了“启事”的形式,在一个较为完整的语段内,让学生先要判断表达不当的两处语言,然后进行修改。这种命题形式也给考试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编辑部的启事)考查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2010年安徽卷的第18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采用了表格的形式,也很新颖。 【示例1-39】

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来稿请寄:××市××路××号 《×××》编辑部×××敬启 邮编:××××××

《×××》编辑部 ××××年×月×日

【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山东卷,第18题)

六、2005年-2010年语言积累试题宏观变化分析

2005、2006年由有8套试卷设置了5到语言知识题,2007年减为6套,2008年减为4套,2009年减为3套,2010年减为2套。可见,语言知识题的题量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多套试卷设置了3-4道语言知识题,有3套试卷只设置了两套语言知识题。 (三)题型分布

从2005年-2008年语言知识的题型不仅有客观题,还有主观题(例如2008年福建卷)和主客观结合题(例如2007年全国卷),但到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语言知识部分试题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四)试题位置

越来越注重应用——体现时代性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是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综观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语言知识部分,其突出特点之一正是“注重应用,体现时代性”。学生的语言应用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母语学习的关键也是语言环境的影响,2010年语言知识题的测试材料,大多来自当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字音测试材料的都是生活中常用常错的内容,有的地方试卷还考虑到方言的影响,例如“湖南卷”直接考查生“方言误读”,仰慕的“慕”,方言极易念作“m?”,醇美的“醇”,方言就是念作“shún”或“xún”;万壑争流的

“壑” ,方言中就是念“hu?”。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听到的读音,在普通话中却是不正确的读音,分别读“mù”“chún”“ha”。这样一来,题目的难度没有变,考点却更加贴近生活。字形考查中涉及的字大多都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常见字。词语题、病句题、标点符号题选用的语境都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艺术体育和当今热点等多个领域。其中“世博会”“低碳”“灾后重建”等相关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这些材料都把语言基础知识和鲜活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主动把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现象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越来越注重基础——体现综合性。

高中语文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言知识题就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体现。

从2010年基础知识的测试材料选择来看,考查都会选取使用频率较高、媒体报刊常见但又经常用错的材料。从考查的能力看,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的辨析也是语文最基本的能力。

2010年语言知识试题的呈现形式上也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字音和字形综合起来考查的形式被更多的试卷采用;病句题和词语运用题也一改多年未变的“四选一”的单项选择形式,出现了在一个语段中规范语言使用的命题形式;词语运用题中更是将实词、虚词、双音节词语、成语、俗语等放在了一道题目中综合考查。这些命题形式的变化都在表示,综合性是语文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这种综合性也会在语文试题中得到更多的体现, 越来越注重规范——体现引导性。

高考试题本身就有引导的职能,2010年更多的试题是课改试题,对于2010年高三的教学都有很强的引导性。一方面,试题规范,符合语文试题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体现了课改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课改试题”有一些新的题型出现,例如北京卷的两道“阅读延伸题”,这些新题型也都体现了命题者对课改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这些新题型也仍然是过度题型,仍然在“稳中有变”的状态,所以加强对这些题型的研究,无疑会引发我们对语文试题命制的新的思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3)在线全文阅读。

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679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