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湖北卷)屏 秉 鹂 雳 拓 溢 逸 (湖南卷)颖 雏 婉 醇 庶 (广东卷)酵 衅 恤 濒 频

(四川卷)琼 挟 肋 擂 溯 踊 豁

属于《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12) (全国卷Ⅰ)啻 (全国卷Ⅱ)魇 (北京卷)囤 (天津卷)矩 (浙江卷)佻 (江西卷)懑 迤 (湖北卷)沱 摒 (湖南卷)稔 (重庆卷)戕 砭

属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4) (全国卷Ⅰ)羁 (浙江卷)澄 (广东卷)犷 (重庆卷)汲

其它(51) (全国卷Ⅰ)秣 罅 钗 擘 莘 (全国卷Ⅱ)穹 魆 颔 笞 (北京卷)隽

(天津卷)葩 砧 胫 勖 骁

(浙江卷)甄 侩 敦 拈 菁 撂 滂 (江西卷)绚 腴 倩 赦 逡 泅 圮 (山东卷)饯 蹒 噤 扪 (湖北卷)砺 翌 弋

(湖南卷)馥 窈 螭 膺 漪 澄 壑 (广东卷)皎 渍 侩 馈 (四川卷)戮 麓 偕 嗟 由1-9表可以看出,来自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总共有125个,占总数的65.1%,非常用字中也有大半来自教材或教材附录。

例如:全国卷Ⅰ的“秣”出自《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句,而“钗”“擘”则出自《长恨歌》的“钗擘黄金合分钿”句。“罅”出自《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全国卷Ⅱ中“笞”出自《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句。

天津卷 中“砧 ”出自《说木叶》的“九月寒砧催木叶”句,“ 胫”出自《促织》“方首,长胫,意似良”;“勖”字则出自《伶官传序》课文中的注解“庄宗,名李存勖”。

江西卷中的“赦”出自《林黛玉进贾府》“时贾赦之妻刑氏忙亦起身”句;“逡”出自《过秦论》“逡巡而不敢进”;“圮”出自《雨巷》“到了颓圮的篱墙”。 山东卷中“扪”出自《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湖北卷“砺”出自《劝学》”金就砺则利”;“翌”出自《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湖南卷的“窈”出自《游褒禅山记》“由山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螭”出自《林黛玉进贾府》“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膺”出自《蜀道难》“以手抚膺坐长叹”;“漪”出自《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澄”出自陆游

《过小孤山大孤山》“皆以杏仁澄之”;“壑”出自启功《谈诗书画的关系》“无论所画是山林丘壑还是枯木竹石,他们最先的前提,不是物象是否得真,而是点划是否舒适”。

四川卷的“嗟”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总体来看,字音题测试材料紧扣学生平时接触的学习材料和日常生活,侧重文学色彩较浓的书面语言,较少生僻字,难度不大。 (三)词语(成语)测试材料分析

在 “词语(成语)使用”这个考点设题的15套试卷中,词语使用题的测试材料可以分为三类:实词、虚词、熟语。具体情况见表1-11: 表1-11:词语(成语)测试材料分析一览表

实词 近义词辨析(12) 陵墓/陵寝点缀/镶嵌墓茔/墓室装饰/装点决定/确定 提升/提高

单个词(4) 韵致、释怀、古稀、故里

虚词 近义词辨析(6) 即使/虽然虽然/即使固然/尽管 单个词(1) 及其

熟语 近义词辨析(6) 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绝无仅有/独树一帜 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单个词(50) 始作俑者、移樽就教、声情并茂、附庸风雅、弱不胜衣、 姑妄言之、飞短流长、放虎归山、汗牛充栋、自命不凡、 少不更事、讳莫如深、防患于未然、无地自容、信马由缰、 殊途同归、待价而沽、豆蔻年华、耿耿于怀、高抬贵手、 满城风雨、防患未然、信手拈来、入木三分、人浮于事、 小题大做、期期艾艾、别无二致、等量齐观、独出心裁、 首当其冲、曾几何时、举重若轻、刮目相看、拾人牙慧、 纷至沓来、美轮美奂、责无旁贷、津津乐道、一泻千里、 殊途同归、斗转星移、甚嚣尘上、销声匿迹、

躬逢其盛、举手投足、纸上谈兵、半瓶醋、当面锣对面鼓、唱红脸

由表1-11看出,词语测试题总共考查了79个词语,其中成语50个,占总数的67.1%,比重较大;虚词只有7个,占总数的8.8%,比例较小。“近义词辨析”共涉及了12组24个词语的辨析。与2009年相比,2010年“近义词辨析”呈减少趋势。成语测试材料中的词语多是书面语,有些词语多次在高考题中出现,例如“首当其冲、汗牛充栋、豆蔻年华、美轮美奂”,甚至“全国卷Ⅰ”、“山东卷”都考了“始作俑者”,虽然个别成语并不常见,比如“移樽就教、甚嚣尘上”等,但总体上看,难度略有降低。 (四)病句测试材料分析

病句的测试材料来源广泛,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 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艺术体育、当今热点等等 1.测试材料的来源 (1)政治经济 (2)历史文化 【示例1-10】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四川卷,第4题A项)

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全国卷Ⅱ,第3题 C项) (3)科学技术 【示例1-11】

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全国卷Ⅱ,第3题 A项) (4)社会生活 【示例1-12】 (5)艺术体育 【示例1-14】

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湖北卷,第4题A项)

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陕西卷,第14题A项) (7)时下热点 2.测试材料的特点

(1)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示例1-16】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广东卷,第3题A项、B项) (2)语言风格丰富多样

语言通俗,口语化,这样的语言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用语;【示例1-18】语言精练,文本化,这样的语言语义更加的明确单一。

虽然都是提供具体语言环境,但不同的语言风格其实也是给学生提供这样的信息:语文学习不仅要关注文本的语言,也要关注生活语言。 (五)标点符号测试材料分析

标点符号的命题材料体现了实用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用语和新闻报道片段。在常用的16中标点符号中,冒号、引号、问号、分号等常见的标点符号是重点,比较注重选择其用法的特殊性作为命题点。例如问号要区分连续问、选择问;括号要区分句外括号和句内括号;引号主要区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等。2010年共3套试题考查了标点符号。其中山东重点考察了引号、冒号和顿号,湖北卷重点考查了顿号,而重庆卷重点考查了问号。 表 2010年标点符号错例分析表 卷别 错例分析

山东卷 特定称谓需要加引号 引文的直接引用,不应该用冒号 非并列词语直接错用了顿号

湖北卷 省略号后面不应用逗号

重庆卷 连续不同内容的问句,各句都用问号

由表1-12可以看出,2010年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集中四种符号:引号、冒号、顿号和问号。

四、测试形式分析

(一)字音测试形式分析

2010年的字音题测试仍然是选择题的形式。具体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标出拼音,判断注音的对与错;另一种是不标出注音,词语成对出现,判断每对字词的读音的异与同。其题干表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找出读音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采用这种形式的有9份试卷,占考查字音的13套试卷的61.5%。包括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南卷、重庆卷。这种形式常常考查的对多音字及易错字读音的误读。2010年对读音的考查中增加了对方言误读的考查,例如湖南卷、山东卷,这样一来,题目的难度没有变,但却更加贴近生活。

2.要求找出每对读音相同或相异的选项

采用这种形式的有4套试卷,分别是湖北卷、江苏卷、广东卷、四川卷。其中湖北卷、四川卷要求找出每对词语读音相同的选项,主要考查对音近字读音的辨析;江苏卷和广东卷则要求找出每对读音相异的选项。江苏卷主要针对多音字,而广东卷则是多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的综合考查。 【示例1-22】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参考答案】:C 【解析】A.弹(tán/dàn),咽(ya/yàn),难(nàn/nàn); B.鲜(xiān/xiǎn),泊(b?/b?),叶(xi?/ya); C.度(dù/du?),长(zhǎng/cháng),解(jiě/xia); D.参(cēn/ shēn),靡(mǐ/mǐ),畜(xù/chù)。 (江苏卷,第1题) (二)字形测试形式分析

2010年的“字形”题都是选择题,有两种考查形式:一种是辨析词语中的错别字,另一种是辨析句子中的错别字。题干表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辨析词语中的错别字

采用这种考查形式的试卷有7套,包括北京卷、天津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北卷、四川卷、重庆卷,占10套试卷总数的70%。除湖北卷外,其他各套试卷都是要求找出正确(没有错别字)的选项。 2.辨析句子中的错别字

采用这种考查形式的试卷共有3套,包括安徽卷、湖南卷和浙江卷,占10套试卷总数的30%。将字形放在语句中考查,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是这三套试卷近两年坚持的考查形式。这种形式的测试内容增加,相应的测试难度也有所增加。 (三)近义词语辨析题测试形式分析

1.在一组近义词语中选择更合适的一个填入具体语境

2010年同义词辨析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够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并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有天津卷和湖南卷采用了这种形式,并且不是传统的三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2.词语(成语)题测试形式分析

共有15套试卷考查了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虚词的能力。多数试卷以选择的形式考查成语,而湖北卷、浙江卷、重庆卷、四川卷则把实词、俗语和成语一起考查,其中四川卷四个词语分别是实词“故里”、虚词“其”、俗语“唱红脸”和成语“纸上谈兵”,增加了试题的覆盖面。 (四)病句测试形式分析

2010年病句的测试形式共两种形式:一种只是判断并选择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有13套试卷都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另一种形式是先判断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进行修改。山东、安徽、重庆三套试卷采用了这种形式。 1. 判断并选择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示例1-3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美国警方公布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感受从空中目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倒塌的一幕。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常见形式。从四个选项中判断并选择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在这四个选项中,A项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所以正确选项是C。 (辽宁卷,第14题)

【示例1-3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B

【解析】这种形式与【示例1-30】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题干上:“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题干要求突出了“句意明确”的意思。“简洁、明确”是语言表述的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2010年高考语言积累测试内容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679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