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不同的时代会产生差别很大的教育效果,没有一成不变的失败也没有最终的成功。成功只存在于永不停息的探索和思考之中。
当我们以考大学、找好工作、有高收入来教育学生时,经常发现他们对待这些早以熟悉的话题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比我们说的还头头是道。可是每当谈及他们的父母,尤其是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却常常黯然泣下。
抛弃一个老的教育观念,寻求一个新的切入学生内心的方式,是了解学生、接近学生、打动学生的关键。
有一次,一名学生连续几次没有完成作业,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感兴趣,的确这是实话。尤其是在一所普通中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几乎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我心平气和的问他,你这样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吗?他一笑回答,不能。我又问,你这样能考上大学然后找个好工作吗?他淡然的说,无所谓,反正能养活自己。我接着问他,那么你是否有信心有能力将来照顾好现在关爱着你的双亲,让他们以享晚年,以你为荣呢?这时,他无语,同时低下了桀骜不驯的头。我没有太多的批评,沉默一会之后,让他回去了。但是针对这种情况,在一次班会上,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就发生在学校的真实的故事。
学校的一名学生因天气不好而生了病,他的早已满头白发的50多岁的老父亲听说后,来看望他的孩子。他的家离学校20多里。父亲年岁大了,不会骑自行车,但由于家境并不宽裕,打出租车又舍不得。爱子心切,只能徒步走到学校。因为有规定,门卫师傅不让进门,向他打听孩子所在班,不知道;问之所在年级,还是不知道。也许学校的高几几班对这名父亲来说简直难以理解。父亲无奈,只得留下物品和孩子的姓名,失望地独自回了家。孩子得知父亲来到的消息赶紧来到门口。打开包袱,里面简单的只有几件平整干净的衣服、几个水果和一些煮熟了的鸡蛋。这就是爱啊!这就是一位老父亲对孩子力所能及的全部的无私的爱!面对这些难道你还有资格说:“对学习不感兴趣?”。难道父母对孩子的爱全都来自兴趣?老父亲徒步走了这么远来看孩子是为了兴趣?双亲为了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自己宁可吃苦也都是为了兴趣?他们为了孩子可以去做所有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我们仅仅回赠了她们一句:” 不感兴趣”,而无视他们给我们的一切?学生听罢,默然无语。
接着我又说,校园小电台是一些同学的最爱,朋友生日之际点上一首歌曲,既体面又显示了朋友之情。可是,有几人能记得父母的生日?又有几人能将自己的零用钱省下一点,给父母买上一份礼物?又有谁能在父母的生日时往家打上一个祝福的电话?每次你们回家,父母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用他们那充满殷切希望的眼睛关注你。可是你是否问过,他们平时都吃些什么?又为了你做着怎样的工作?难道你真的忍心用一句“我对学习不感兴趣”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和所有的期待?
班会之后,我的学生仿佛突然间长大了,眉宇间少了以前的那多幼稚,而更多了几分成熟的稳重和对知识的渴求。不久之后那名学生找到我,只是平淡的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老师,我错了。第二句:老师,我太自私了,你看我以后的行动吧。
结合学生实际,以拉家常的方式叙述亲情,学生听后很多已经泣不成声。是啊,谁又能够面对自己日益苍老的父母而无动于衷!学生的确应以学习为主,但不失时机的去激发他们对父母的那份亲情,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激励他们的斗志,往往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心胸宽广,公平、公正。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歧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真诚、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了解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使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 演讲题目:谈谈职业道德
演讲者:梁平县红旗中学 屈小平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班主任,官虽小,作用大,但当班主任有三怕:一怕学生不听话,二怕学生成绩差,三怕学生三更半夜打电话;怕归怕,但学生的吃喝拉撒睡还得在心头挂,这不,今天我还得站在这儿作即兴讲话。
我演讲的题目是:谈谈职业道德
提起“道德”二字,我认为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在物质文明狂飚突进的今天,精神文明不再是支撑人类大厦的半边天空,而是处于全线防御的状态,因此,道德就成了维系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后一道底线。而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就是这最后一道底线的守卫者。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要说,非也,教师面临的不是机器,不是零件,而是活生生的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奉献到死丝方尽,而我要说,老师更是火柴,是点燃学生希望的火种;有人说,教师是园丁,而我要说,学生需要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裁剪,而是阳光和雨露。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指导者,而这一切的一切,支撑教师作为天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根基确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我不想说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多么崇高的职业道德,我也不想说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只想说在平凡的岗位上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同成长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还记得我从新盛职中调入红旗中学时,在我接手的第一届高中班的第一次与学生的见面课上我作的一次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事业的生命是属于你们的!”正是这样的精神追求,让我把整个的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红旗中学的操场上有
我和全班同学一齐晨跑的身影,三年中我和同学们跑完了总计100万米的路程;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把生病的同学送往医院并整夜陪护在学生的身旁;更记不清当贫困学生缺吃少穿的时候,我给予他们多少物质上的支助。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自己以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的形象与学生共甘苦,同悲欢!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那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那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拳拳爱心;那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艺作舟”的敬业精神;那就是“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厚积薄发!让我们以德为舟,以爱为桨,以信念为帆,驶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据我所知,在鸟中最会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鸟没有强有力的翅膀不能翱翔蓝天,老师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托不起明天的太阳!我不想做一只最会说话的鹦鹉,我只想做一只最能翱翔的雄鹰!
谢谢大家!
备注:此演讲是随意抽签,准备三分钟,演讲获得梁平县一等奖。 2005年2月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 。
我很荣幸,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幸运的是,从教十一 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
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 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多一些关爱和呵护。 当了十一年的班主任,我遇到过很多的“小刺头” ,在他们身上,发生过许多令我
辛酸也令我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给了我永远的鞭策和启迪。这事发生在 我刚参加工作时,当时我接任的是一个七年班。面对个头和我差不多高的五十三 名学生时,心里总有这样的感觉:他们怕我这个矮个子老师吗?常言道“棍棒出 孝子,严师出高徒”
,我必须严厉点,要镇住他们。当时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捣
蛋大王”叫王东,他学习成绩差,经常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怕他。暗地里还给 他起了个了不起的绰号:王捣蛋。一次,他又打了班里的同学,我不由分说将他 揪到办公室,火冒三丈的我对他进行了一顿狠狠的批评。没想到,他不但不服气, 还理直气壮地顶撞我,还居然骂骂咧咧地冲出了办公室。当时我感到自己受了莫 大的委屈和耻辱。
这件事之后,我对他冷若冰霜。而他上课再也不听我讲课,经常变着花样给 我捣乱。下课后,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当时,我对这个孩子既恨之入骨, 又无计可施。
可后来的故事却改变了他,更醒悟了我。那次,我打开抽屉拿作业本,发现 抽屉里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老师,你一定非常非常地讨厌我、恨我吧,但我 不讨厌你,
因为我知道你恨我这块铁不能成钢, 可我讨厌你对我毫不留情的训斥”。
课下,我把这张字条读了很多很多遍,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一张字条 惊醒了总想给学生“下马威”的我,该是我好好反省的时候了。我决定找这位同 学好好的谈一谈。
那天放学,我和这个我一直讨厌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和颜悦色的谈话。在谈话 中,我首先向他道歉,不该用粗暴的话语伤害他。对着我改变的新面孔,他有些 不自在,又好像有点受宠若惊,一改往日那蛮横的样子,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说自己捣乱、欺负同学都是故意的,原因就是对我不满,想对我报复。他很真诚 地表示以后不会这样了。还十分诚恳地对我说: “老师,我喜欢今天的你,相信我 也会喜欢以后的你。 ”最后还问到:
“老师,我给你惹了那么多麻烦,你还会喜欢 我吗?”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会,我会把你看成我最好的朋友”
这件事已过去多年了,但他一直珍藏在我心底。这张给了我教育的纸条我也 一直珍藏着,它时刻提醒我最可恶的孩子也有他最可爱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是鲜 活、灵动的个体,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用自己的和颜悦色, 用亲切的目光,用慈爱的双手给每一个学生以自尊、自信、关爱和鼓励,只有这 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火热的情怀辛勤工作,以 平等、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和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只有充 满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是我的教育故事,我愿播种下平凡的点滴, 收获孩子不平凡的人生! 谢谢大家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面试循环问答题(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